天天看点

治愈后仍不被接纳,这种病成了他们一生的枷锁

|策划/编辑:雅韵 责编:Fanny&cici

审核:李云

临近年关,相信很多人开始坐不住了,因为我们都在「等」。

等待假期,等待新的一年,等待烦恼赶紧过去...

「抱有期待」这件事,虽然掺杂着不安和烦恼,但过程中的憧憬还是会带来满足和惬意。

不过有这么一群患者,被直接剥夺掉了对未来的期待,一生都身处于阴霾之中。即使治愈后,也不被接纳,不敢去触碰外面的世界。

他们是被「遗忘」的麻风病人。

治愈后仍不被接纳,这种病成了他们一生的枷锁

图源网络

听到麻风病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什么?是疯癫?还是长相可怖?亦或是孤单、被遗弃的人?

这些都是时代烙印在他们身上的标签。

千年污名:麻风=罪恶?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如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的全身知觉会逐渐消失,身体皮肤会在悄无声息中溃烂,晚期常发生畸残。

治愈后仍不被接纳,这种病成了他们一生的枷锁
治愈后仍不被接纳,这种病成了他们一生的枷锁

图源网络(承受能力弱的建议别看)

在以前那个医疗技术落后的时代,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麻风基本被断定为无药可医。

所以当时的人们对于麻风的印象往往是猩红的双眼、粗短的手指、溃烂的伤口、被截去的脚和扭曲的容貌。

甚至有很多村落的村民认为,染上麻风是罪恶的象征,是神明的诅咒。

麻风病人就这样长期受到歧视,不断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治愈后仍不被接纳,这种病成了他们一生的枷锁

因为具有地区传染性,想要控制病情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于是,在山上,在孤岛上,一座座用来收治麻风病人的村落被建起。

曾有病人说,那里如同一个等死的角落。浑身肮脏,遭人唾弃,他们看上去不像病人,而是犯人。

“我们被掩埋于这个肮脏的角落,

在人们的谩骂声中逐渐腐烂。”

治愈后仍不被接纳,这种病成了他们一生的枷锁

麻风时代的终结

在众人“谈麻色变”的时期,有一位医生凭着她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改变了这一切。

1970 年,海外留学归国的李恒英被下放到江苏泰州麻风村,正式开始接触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她深入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麻风寨,和病人握手和拥抱,让病人相信她能够治好这个病。

治愈后仍不被接纳,这种病成了他们一生的枷锁

在李恒英的努力争取下,世界卫生组织同意在中国率先使用他们针对麻风病研制出的新药。她带着从联合国申请的免费新药,回到麻风村。

1994 年,在中国试验成功的短程联合化疗疗法开始向全世界推广。

接着,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这个方法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治愈后仍不被接纳,这种病成了他们一生的枷锁

2007 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在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后,中国终于终结了麻风病时代。

从「地理隔离」到「社会隔离」

“家里人从没来看过我。

病治好后,他们也不想我回去。

别的地方也不接受我, 所以我就继续待在这里。”

麻风病时代已经终结,但直至今日,很多人对于麻风病人的恐惧仍然根深蒂固,认为麻风是高传染性的不治之症。

麻风病所带来的「腐烂」,很多时候不仅在于疾病本身,还在于无法被接纳的「社会性腐烂」。

治愈后仍不被接纳,这种病成了他们一生的枷锁

从某种意义而言,很多麻风病人从发病开始就丧失了成为「正常人」的资格。

不被允许上街买东西,不被允许和他人同坐公交,不被允许和别人说话,不被允许做一切正常的事情…

有些时候,杀死麻风病人的可能不是疾病,而是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正确认识,做好防治

麻风其实并不可怕

黑暗早已过去,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已沦为了历史。目前大陆基本上很少出现新的麻风病例。

如今的医学条件下,麻风已是一种容易诊断和医治的疾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避免病情发展至残疾的。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法,可在6-24个月内治愈麻风,它的传染性甚至在用药一周后能消失。

另外,面对麻风患者也不必恐慌。

一方面是其病菌离体存活率低,一般消毒即可杀灭。

另一方面多数人具有自然免疫力(据调查统计有90%以上),即使感染了发病率也极低,就算发病也无需隔离治疗,可防可治不可怕。

希望大家对麻风病有个正确的认识,打破过去固有的刻板印象,给予麻风病人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点个在看+转发,让更多人了解麻风相关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没有麻风」以及「没有偏见」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高斯娜. 浅谈对麻风病人的人文关怀[C].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7年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7:711-714.

[2]雷亮中.“麻风村”:社会歧视与文化认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0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