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杀人真相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杀人真相

《疯狂诺贝尔》一书是比利时法语小说家阿梅丽·诺冬1992年出版的处女作,并获得勒内·法莱奖,这个奖项是对年龄45岁以下作者,在颁奖前一年于法国首次出版的幽默、批判或诗意的小说的肯定与嘉奖。时年阿梅丽·诺冬才25岁就已获此殊荣。

阿梅丽·诺冬迄今已出版二十八本书,一年一本的出版速度实在令人惊叹,更让人上瘾的却是小说的书写方式:对话。鉴于我的狭窄眼界,之前未曾读到过这类方式写作的小说:一整本书几乎都是由对话组成,但却完成了小说要交代的所有要素。只少量陈述性语言铺陈一下对话发生场景。仿佛是一个剧本,却又没有剧本场景布控的细节内容。这种全对话小说读来甚是畅快。

译者胡小跃在译后记里提到,她的小说“轻松而不肤浅,轻快而不乏犀利”。确如所言,看到诺冬有学习哲学的背景,本书中也随处可见她犀利而不乏哲思的对话。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杀人真相

比如“隐喻是虚伪”。比如“我喜欢年轻人,是因为他们拥有我没有的东西。所以他们值得爱与赞美。”比如“那些作品是在卑鄙与孤独中写出来的,写的时候心里非常清楚,书出版之后,自己会更加孤独,更加卑鄙。”比如“就像那些青蛙人,他们穿过我的书,身上却连一滴水也没有。”

最厉害的是整个故事设定: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普雷泰克斯塔·塔施出版过二十二部小说,却很少有人读他的作品。而他写的小说里留下了他杀死自己表妹的许多线索。在一个女记者揭露这个故事之后,他的书却大受欢迎,许多人争先恐后去阅读,让他在死后成为一个经典作家。

普雷泰克斯塔·塔施已经八十多岁了,因患软骨病还有不到两个月的生命。他享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盛名,许多记者都想采访他。他一边让秘书选择性地拒绝了很多记者,一边又极其渴望有记者与他对话。而他对来采访的记者又极尽侮辱之能事,大谈特谈“隐喻”“年轻人”“写作”“战争”“读书”之类的诡辩,让前面几位记者都落荒而逃。直到一个女记者的出现。

他们进行了一场持久的辩论,女记者因为看过他所有书籍,并自己去塔施曾生活过的地方走访调查,确认了塔施有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杀手保健》里讲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塔施杀死了自己的妹妹莱奥波蒂娜。理由竟然是因为他爱她,爱她的圣洁。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杀人真相

恰在莱奥波蒂娜十二岁生日这天,他们本一起在水边玩,却逢表妹初潮来临,他看见流出来的红色液体深感震惊,认为这是邪恶的,亵渎神圣永恒的,他不允许。他想要表妹永远圣洁,永远年轻,所以他把表妹按在水里淹死了。他觉得这是爱,是把圣洁永恒还给她,用付出生命的代价。

女记者揭穿了这一事实,并在和塔施的言辞激辩中杀死了他。她获得了最后胜利。殊不知这或许正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普雷泰克斯塔·塔施最后的愿望,因为从此之后所有人都开始读他,他享到了真正的盛名。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杀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