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用汗水浇灌收获,做好决定前进的道路,在一年中取得非凡的成就。
一年多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法治的有机统一, 紧紧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拒付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坚定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法治,依法履行职责,推动新时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
截至今年5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了47项关于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法律草案和决议草案,通过了34项决议草案,其中包括5项新法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组织1830名代表开展专题研究、考察等活动,举办代表培训班8次,培训代表1907次,更好地发挥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
坚持健全人大制度,突出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性后续行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李主席说, 回顾过去一年一月份举行的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的工作。"
一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必修课和基本功。继2018年9月深入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会议之后,交流会于2019年12月再次举行,主题为"深入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 加强和改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工作",重点是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的重要讨论。
一年一度的"收费"使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学生"受益匪浅,他们谈到了如何加强和改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工作: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质量;
这才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更加自信:只有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水平,支持和保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履行职责, 支持和保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政权,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这种坚定的自信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面对突发性冠肺炎疫情,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形式,以直播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常委会会议,决定推迟召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
"这是为了加强这样一个系统的信心!"在这个特别困难的一年里,更好地发挥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功能至关重要。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即将召开,通过人大制度,集中努力、建言献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把握改革和发展稳定工作,赢得大局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全国人大基层代表、浙江省绍兴市李县乡党总书记刘建明,这些天正跑来跑去,准备把最接地气的声音带到人民大会堂。
这充分表明了全国人大代表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信心。
提高质量,加快步伐,展示立法行动
时间紧迫,节奏快,任务繁重,难度大,要求高,成为立法工作的新常态。进入执政第二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指导,坚持党在立法工作中的领导,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坚持科学立法精神, 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同时加快立法步伐,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着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外商投资法》,修改《土地管理法》,启动著作权法修订,审议民法草案,制定《健康促进基本法》、《疫苗管理法》,修订《药品管理法》、《土地管理法》, 并开始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47项法律草案和关于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法律草案和决议草案,通过了34项决议草案,其中包括5项新法律,进一步完善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 立法联络点向人民提出法律要求。去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访了上海虹桥街古北市民中心基层立法联络点,详细了解该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草案。上海市公安局宁分局法律处副处长侯晓燕在与法治信息官员的讨论中,仍然感到很有感情,"通过基层立法联络点,我们可以向最高层设计立法者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被采纳并写入法律。"作为一个位于人民舆论门口的国家立法机关,过去一年,共有14部法律草案通过立法联络点进行公众咨询。向人民索法,使全国人大立法更加扎根,为提高立法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 《民法典》编纂了法律记录的创建历史。民法典草案有序进入审查程序,其章节和条款数量空前。正好围绕高空坠落如何归咎于这个难题,在几份简易的草案上,最后第三稿增加了禁止高空抛物线的规定,成为修订草案的一大亮点。一个又一个的点评,一个精雕细琢的,都是为了让这个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代码更加完美。7系列126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历史记录,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登台,供最终审议。
- 加快组织卫生领域立法修正案的步伐。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依法防控疫情的要求,总结防控工作经验,把加强公共卫生法治的立法修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今年2月,就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取缔非法野生动植物行为、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作出决定;同时,为确保疫情防控在法治轨道上顺利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业委员会主动发声,提供法律指导,回应社会关切。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疫苗管理法》、《基本保健健康促进法》,修订了《药品管理法》,审议了《生物安全法》草案,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呼唤,我有回应",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立法过程。
......
一年多来,这些圈起来的立法故事已经被牢牢地标记了起来。
依法、正确有效的监督,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检查6项法律的实施情况,听取"一房两房"16份专项工作报告、5份计划和预案督察报告的审议情况,开展3项专题调查,7项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切实承担起法定监督职责,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监督全过程,聚焦中心,贴近民生,突出重点,监督更加积极有效。
为助力打好三大战役,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情况,重点扶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落实"十三五""民族地区富民行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检查《中小企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等的执行情况;
执法检查年复一年,今天的执法检查更加表明了全国人大监督的"刚性"。"全国人大执法检查不是一般性工作检查,而是监督法律的实施情况,必须按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监督,一到最后,才能取得实效。"在执法检查中,李志树主席多次强调。
开展反污染斗争是全国人大监督的重点。继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后,2019年,李树树委员长再次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对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你们有什么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哪些信息应该公开?""对于水质达不到标准,有整改要求的最后期限吗?"一系列问题,打在法律的执行中短板。严格遵守法律,检查组不放过一个漏洞。
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执法检查新措施频现:强化问题导向,整理法律责任清单,密切依法发现问题;
"这些问题每年都会出现,年复一年,年复一年。建议审计处牵头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部门联动机制,切实解决屡犯问题。"2019年12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当与会者分组审议审计整改报告时,杜专员一针一举指出。委员们也和他一样,对审计整改的一个老问题感到担忧: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在审计认定过程中的问责"松软",不时仍发生屡次违规事件。成员们建议,应改进标本和治疗的长期机制,同时加强更大的问责制。
这样的监督,在真理中!
"有必备、必须准备复核、有改错",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备案审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2019年,共收到53项行政法规、1391项地方性法规和41项司法解释,对公民和组织提出的138项审查建议进行了审查。目前,党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军队等系统分工,相互衔接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机制,将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延伸到市、自治区、自治县,切实维护了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深耕民心,更好地发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关键在于其深深植根于人民。这次重要讨论为新时期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尊重代表地位,并于去年6月17日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35项具体措施。全国人大代表杨海玲说:"这不仅是一次措施简报,更像是写给代表们的'家书',为更好的代表性提供了保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自人民,熟悉基层实际情况。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提出议案提案的基本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一年来,代表提出的法案和建议涵盖了打好三大战役、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维护和改善民生、疫情防控三个关键领域。"高质量的内容,高质量的处理","既是结果,也是过程",让代表的声音有了回应,让人民的要求落下了。
记者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已有491项法案和8160项提案完成,已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拟议问题占建议总数的71.3%。
一年多来,全国人大代表积极依法履行职责,把"根"深深地扎根在人民心中,特别是在2020年的特殊春天,以实际行动履行誓言。他们认真保卫土壤,风雨冲天,投入疫情防控,推动复产,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使命和责任。
来自医疗卫生部门的代表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全天候做好患者救治工作,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带领群众做好群防控工作,来自科技界的代表积极攻坚克难,用"硬核"技术有效助力疫情防控, 企业代表为抗疫捐款,全力支持湖北省疫情防控...
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国人大代表也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倾听人民的声音、人民的感受,聚集人民智慧,解决人民的忧虑,为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大量深入、温度化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李艳平参加了重庆中医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科技攻关项目,第一版《重庆中医新冠肺炎防治规划》仅用了8天时间。"中医是医学的一部分,我的许多建议都被采纳了。
回头看,为了更好的前进!虽然春会因疫情而推迟到夏季,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在这个炎热而充满活力的季节向全国人民作出非同寻常的回应。踏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将紧紧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依法履行职责, 发挥领导作用,为实现一世纪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记者 王碧雪)
人民日报 (20月20,2020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