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阅读空间|来自莎翁魔性的四部科幻作品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澳大利亚“对话”网站1月14日发表文章《莎翁四度给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故事带来灵感》,作者是《莎士比亚与科幻小说》一书作者莎拉·安妮斯·布朗,全文摘编如下:

科幻是一种与技术奇迹、创新和未来愿景密切相关的文学类型。因此,竟然有这么多科幻作家被莎士比亚吸引,这或许令人惊讶:要知道,莎士比亚是一个与传统和过去相联的人物。

莎士比亚戏剧有时在科幻场景下被再度加工。1956年的电影《禁忌星球》只是“太空暴风雨”主题的众多变体之一。莎翁有时候作为一个人物出现在时间旅行的冒险里。《神秘博士》有一集《莎士比亚代码》就是著名的例子。博士在这一集里称赞莎士比亚的天赋,称他是“最有人性的人”。

我在最近出版的《莎士比亚与科幻小说》一书中探讨了这个话题。下面是我最喜欢的几个例子,有关科幻如何采纳并改造莎士比亚。

当泰特斯在太空

《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亚最血腥的悲剧。在埃丝特·弗里斯纳1994年的幽默短篇小说《泰特斯》中,模拟莎士比亚的人工智能拦住这个音乐喜剧版本,未让它的糟糕品味吓跑了一个有教养的泛银河系联邦。

这是生活模仿艺术的一个怪异例子。当弗里斯纳创造出她对《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令人震惊但引人入胜的解读,大约在同时,日后成为特朗普首席战略师的史蒂夫·班农跟别人合作改编了这个剧,故事背景在太空,里面有大量的“外质性爱”。

李尔王成为计算机程序

科幻作家经常会就莎士比亚戏剧是否都出自莎士比亚之手提出各种令人意外的新观点。他是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名男子吗?

像弗朗西斯·培根和牛津伯爵这些传统候选人已经不新鲜,科幻小说则提出更有想象力的方案,包括认为这位剧作家实际上是克林贡人。

在杰克·奥克利1994年的小说《KL的悲剧》(KL是李尔王的缩写——本网注)中,一个计算机程序被设计出来,试图一劳永逸地确立莎士比亚戏剧的作者身份。计算机程序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决定把日常工作留给下属。读者很快发现,这个程序其实是在重演李尔王的故事:这位国王想退休,却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个反叛的代码扮演了李尔王那位有爱却倔强的女儿考狄利娅的角色。最终,程序崩溃了,而设计者从未怀疑什么,以为一切只是计算机病毒。

普洛斯彼罗变身仿生人

《星际迷航》是引用莎士比亚典故最丰富的科幻作品之一。在1994年的剧集中,仿生人海军少校“百科”扮演的是《暴风雨》中流亡魔术师普洛斯彼罗的角色。就在他提到普洛斯彼罗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秘说法时,联邦星舰“进取号”的航行被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暴打断。

《暴风雨》一开始,也是一艘船被一场(神秘)风暴带偏航向,而“百科”的表演与船上发现的奇异新生物(一种新出现的人造意识)之间也暗含某种奇怪的联系。

哈姆雷特与机器人

尼克·奥多诺霍的小说《太坚实的肉体》(这个短语出自《哈姆雷特》——本网注)讲的是,在不太遥远的未来纽约,一个机器人剧团要把《哈姆雷特》表演得尽善尽美。这些机器人的发明者死后,主演《哈姆雷特》的机器人决心查明真相。结果,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原版王子一样,他为自己的创造者复了仇。

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哈姆雷特和机器人之间看似奇怪的联系。最早的例子大概要数吉尔伯特的戏剧《江湖骗子》(1892年)。在这个剧里,哈姆雷特是有知觉的,奥菲利娅却是自动人偶。更近的例子包括路易丝·莱佩奇的短片《机器哈姆雷特》,一个名叫巴克斯特的机器人在其中扮演丹麦王子。

为什么《哈姆雷特》——显然是莎士比亚笔下最立体的人物之一——会引来这么多的机器人再创造?因为这个角色天赋异禀近乎电脑吗?他让许多读者觉得非常“真实”,仿佛从书中(或舞台上)跳出来,他意识到自己不仅被困在丹麦宫廷也被困在作品里。或许,正是这种想挣脱的感觉,最能解释他与机器人的奇特亲密。莎士比亚创造的自我意识幻觉使哈姆雷特与许多试图逃离囚禁获得知觉的科幻人形机器人联系在一起。

阅读空间|来自莎翁魔性的四部科幻作品

《莎士比亚与科幻小说》一书封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