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之于中国,有他独特的意义。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革命中就已经出现周恩来的身影。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更离不开他的付出。
而在1927年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也一直是中共中央核心领导成员,为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耗尽心血,又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领域建立不朽功勋。这也是无数国民都对周恩来十分爱戴的原因。
当1976年周恩来的追悼会上,一位名叫冈崎嘉平太的日本老人自称是总理弟弟的时候,人们也立刻将眼光投注到了他的身上。

周恩来在两国人民间播种友谊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在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14年间出现了巨大的伤亡,因此也对日本帝国主义憎恨不已。
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日两国也在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建立起外交上的关系,甚至就连中日两国民间的交往,也是在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中,周恩来为促成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以及开辟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做了很大的努力。
早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就对如何处理与日本人民的关系做了一番讲述。在他看来,日本人民是与日本帝国主义区别开来的,战争的责任不在日本人民身上,日本人民也遭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因此,他常常指示从事对日本工作的同志要向人民群众多做说服解释工作,让全国人民了解到“两国人民友好相处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一个道理。而想要开辟中日两国人民交往的渠道,周恩来选择从民间贸易入手。
1952年4月,周恩来接待了第一批日本客人。
他们是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由中国代表团邀请而来的高良富、帆足计、宫腰喜助等三位日本国会议员,以及几位民间贸易的先行者。
周恩来及有关部门通过向其介绍了中国对中日民间贸易的态度和有关的政策,促成了第一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从此开始了中日民间贸易的往来。
此后,周恩来也通过各种民间渠道,促成给了中日两国人民及民间友好团体的交流、往来和合作,并因始终将维护两国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受到了广大日本人民和各界日本朋友的无限尊敬和信任。
其中,比周恩来还大一岁的冈崎嘉平太对周恩来十分敬重,甚至将他视作了自己的“人生之师”。
周恩来与冈崎嘉平太
冈崎嘉平太出生在日本,但从小就与中国结下深厚的情缘。
在就读初中的时候,冈崎嘉平太就因为结识了一位名叫“陈范久”的中国留学生而对中国产生了好奇与好感。等到大学毕业投身职场之后,他又因为工作原因,在中国上海度过了7年的时光。这使得他逐渐对中国建立了感情,并发自内心地对中国友好。
后来,日本侵华,冈崎嘉平太从中感觉到了无尽的痛苦。在他看来,中日两国的人民应该像兄弟一样友好相处。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然而,在公开反对日本侵华之后,他就引起了日本军队和日本右翼的憎恨,被列入了他们的抓捕名单。无奈之下,冈崎嘉平太只能前往欧洲避难。
冈崎嘉平太始终在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而日本继续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之后,冈崎嘉平太评价日本政府是“不明智而且可笑的”。
而作为企业家和经贸人士,他也开始通过民间贸易积极展开中日两国民间的往来,逐渐成为了日本赴华经济代表团的重要成员。这使他得到了周恩来的注意,两人也就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开始了接触。
冈崎嘉平太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的时候,还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尽管周恩来比他还要再小一岁,但面对周恩来的时候,冈崎嘉平太却觉得自己面对的是比自己要成熟得多也优秀得多的前辈。
然而,周恩来却也远比他想象得要来得亲切、随和又幽默。冈崎嘉平太由衷感受到了周恩来的魅力。
出席周恩来葬礼
冈崎嘉平太喜欢周恩来,也尊敬周恩来。在周恩来面前,他常常会忘记自己的社会身份,而表现出一副“小迷弟”的样子。
甚至,在日本自己家中,冈崎嘉平太也会一直悬挂着周恩来的头像,每每能从其中汲取到继续努力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冈崎嘉平太每年都会到中国访问一两次。只要身体允许,周恩来都会出现在接待他的行列当中,两人正是在频繁的往来中逐渐加深对彼此的认识的。
冈崎嘉平太更是彻底将周恩来视为了自己的人生导师。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在努力向周恩来看齐。
1976年,周恩来逝世,冈崎嘉平太带着儿子一同出现在了周恩来的葬礼上。尽管从年龄上,冈崎嘉平太要比周恩来大一岁,但从人格和能力上,冈崎嘉平太一直都奉周恩来为兄长。平日书信往来,冈崎嘉平太也都会在最后落款“弟冈崎嘉平太。”
这也是周恩来葬礼上,冈崎嘉平太自称是周恩来的日本弟弟的缘故。
小结:
冈崎嘉平太与周恩来,是在中日民间贸易往来中结识的。冈崎嘉平太为周恩来的魅力所折服,奉他为兄长,也奉他为人生导师。一生中都不忘对周恩来的敬重和爱戴。
因此在得知周恩来逝世后,陷入无尽悲痛的他在儿子的搀扶中出席了周恩来的葬礼,以“弟弟”的身份送了这位兄长的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