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之于中國,有他獨特的意義。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革命中就已經出現周恩來的身影。中國共産黨的建立活動,更離不開他的付出。
而在1927年後的半個世紀裡,他也一直是中共中央核心上司成員,為中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事業耗盡心血,又在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領域建立不朽功勳。這也是無數國民都對周恩來十分愛戴的原因。
當1976年周恩來的追悼會上,一位名叫岡崎嘉平太的日本老人自稱是總理弟弟的時候,人們也立刻将眼光投注到了他的身上。

周恩來在兩國人民間播種友誼
20世紀30、40年代,中國人民在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14年間出現了巨大的傷亡,是以也對日本帝國主義憎恨不已。
等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中日兩國也在20多年的時間裡沒有建立起外交上的關系,甚至就連中日兩國民間的交往,也是在經曆了曲折的道路之後才逐漸發展起來的。
其中,周恩來為促成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以及開辟中日兩國關系正常化做了很大的努力。
早在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就對如何處理與日本人民的關系做了一番講述。在他看來,日本人民是與日本帝國主義差別開來的,戰争的責任不在日本人民身上,日本人民也遭受到了戰争帶來的災難。
是以,他常常訓示從事對日本工作的同志要向人民群衆多做說服解釋工作,讓全國人民了解到“兩國人民友好相處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這一個道理。而想要開辟中日兩國人民交往的管道,周恩來選擇從民間貿易入手。
1952年4月,周恩來接待了第一批日本客人。
他們是在莫斯科國際經濟會議上,由中國代表團邀請而來的高良富、帆足計、宮腰喜助等三位日本國會議員,以及幾位民間貿易的先行者。
周恩來及有關部門通過向其介紹了中國對中日民間貿易的态度和有關的政策,促成了第一次民間貿易協定的簽訂,從此開始了中日民間貿易的往來。
此後,周恩來也通過各種民間管道,促成給了中日兩國人民及民間友好團體的交流、往來和合作,并因始終将維護兩國人民利益作為出發點,受到了廣大日本人民和各界日本朋友的無限尊敬和信任。
其中,比周恩來還大一歲的岡崎嘉平太對周恩來十分敬重,甚至将他視作了自己的“人生之師”。
周恩來與岡崎嘉平太
岡崎嘉平太出生在日本,但從小就與中國結下深厚的情緣。
在就讀國中的時候,岡崎嘉平太就因為結識了一位名叫“陳範久”的中國留學生而對中國産生了好奇與好感。等到大學畢業投身職場之後,他又因為工作原因,在中國上海度過了7年的時光。這使得他逐漸對中國建立了感情,并發自内心地對中國友好。
後來,日本侵華,岡崎嘉平太從中感覺到了無盡的痛苦。在他看來,中日兩國的人民應該像兄弟一樣友好相處。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然而,在公開反對日本侵華之後,他就引起了日本軍隊和日本右翼的憎恨,被列入了他們的抓捕名單。無奈之下,岡崎嘉平太隻能前往歐洲避難。
岡崎嘉平太始終在關注着中國的發展。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而日本繼續對中國采取敵視政策之後,岡崎嘉平太評價日本政府是“不明智而且可笑的”。
而作為企業家和經貿人士,他也開始通過民間貿易積極展開中日兩國民間的往來,逐漸成為了日本赴華經濟代表團的重要成員。這使他得到了周恩來的注意,兩人也就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與貿易往來開始了接觸。
岡崎嘉平太第一次與周恩來見面的時候,還是三十多歲的年紀。盡管周恩來比他還要再小一歲,但面對周恩來的時候,岡崎嘉平太卻覺得自己面對的是比自己要成熟得多也優秀得多的前輩。
然而,周恩來卻也遠比他想象得要來得親切、随和又幽默。岡崎嘉平太由衷感受到了周恩來的魅力。
出席周恩來葬禮
岡崎嘉平太喜歡周恩來,也尊敬周恩來。在周恩來面前,他常常會忘記自己的社會身份,而表現出一副“小迷弟”的樣子。
甚至,在日本自己家中,岡崎嘉平太也會一直懸挂着周恩來的頭像,每每能從其中汲取到繼續努力的動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岡崎嘉平太每年都會到中國通路一兩次。隻要身體允許,周恩來都會出現在接待他的行列當中,兩人正是在頻繁的往來中逐漸加深對彼此的認識的。
岡崎嘉平太更是徹底将周恩來視為了自己的人生導師。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在努力向周恩來看齊。
1976年,周恩來逝世,岡崎嘉平太帶着兒子一同出現在了周恩來的葬禮上。盡管從年齡上,岡崎嘉平太要比周恩來大一歲,但從人格和能力上,岡崎嘉平太一直都奉周恩來為兄長。平日書信往來,岡崎嘉平太也都會在最後落款“弟岡崎嘉平太。”
這也是周恩來葬禮上,岡崎嘉平太自稱是周恩來的日本弟弟的緣故。
小結:
岡崎嘉平太與周恩來,是在中日民間貿易往來中結識的。岡崎嘉平太為周恩來的魅力所折服,奉他為兄長,也奉他為人生導師。一生中都不忘對周恩來的敬重和愛戴。
是以在得知周恩來逝世後,陷入無盡悲痛的他在兒子的攙扶中出席了周恩來的葬禮,以“弟弟”的身份送了這位兄長的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