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 瞧,这条不一样的鱼游进了盐田 "

第一次到盐田游玩的小李刚出地铁后就被这幅有着盐田特色彩绘墙所吸引。原来,墙上的 " 鱼 " 正是盐田国家级非遗——《沙头角鱼灯舞》。年年有鱼又称 " 年年有余 ",寓意着新年吉祥祈福。而舞鱼灯闹新春是流淌在盐田区沙头角人心中不可或缺的年味,凝聚着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饱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随着虎年春节脚步声的渐渐走近,剪纸、写春联、送福字 …… 盐田人在家门口似乎 " 嗅 " 到了新年的气息。近日,深晚记者跟随着新春的脚步,实地探营沙头角鱼灯舞,讲述在盐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鱼灯舞与百姓生活亲密交融,非遗魅力无处不在,续写着保护与传承的故事。

现场:" 鱼灯舞 " 徜徉盐田大街小巷

伴随着锣鼓、唢呐等乐器演奏的粤式音乐,二十多种鱼灯于人海中穿梭起舞," 铲沙 " " 窜水 " " 飞跃 ",犹如辛弃疾笔下的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带着对鱼灯舞的好奇,深晚记者踏上了前往盐田的探访之旅。

记者上午搭乘盐田首条地铁—— 8 号线,40 分钟便从福田景田站抵达盐田沙头角地铁站。值得一提是,2020 年开通的地铁 8 号线,结束了盐田人民长达 20 多年无地铁出行的历史,让这个原特区内的行政区重新回到公众的眼前。" 以后我去市里溜达了很方便啦,超级开心!" 家住沙头角的杨同学告诉记者,以前大家都说盐田是乡下,如今地铁的开通让深圳市民对盐田不再陌生,再度拉近了盐田与市中心的时空距离。

地铁在沙头角站停靠后,记者走到站内一抬头便望见顶部流畅线条形成的装饰。原来,这是来自本土艺术家刘蔼明的作品——《渔村记忆》,提取鱼兜元素结合编织流线形成简洁现代的鱼灯造型。地铁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地铁 8 号线采用了 " 一站一景 " 的创新理念,结合区域景观和人文特色,以海、山、植物和现代工艺等为主要元素进行站点装修设计,再现沿途秀丽的生态风光和生产风貌。其中,沙头角站将鱼骨灯作为盐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融入空间装饰,为乘客提供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从沙头角地铁站 B 出口出来后,抬头一看便是一幅巨大的 " 沙头角鱼灯舞 " 彩绘墙,仿佛鱼 " 游 " 到了墙上,墙上的图案惟妙惟肖地展现着舞鱼灯和制作鱼灯。此外记者看到,位于鱼灯舞图案的上方有一个直径近 2 米的西式钟表,钟表下方写有 " 盐田 " 二字。从罗湖区经梧桐山隧道到盐田区,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幅具有中西特色的彩绘墙,俨然成了盐田的 " 门面 "。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在盐田居民黄叔的眼里,这幅彩绘墙曾经是 " 老破旧 ",非常影响盐田城区形象。如今,在盐田区深入践行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墙体美化提升工程后,这些 " 老破旧 " 皆已华丽变身,穿上了绚烂的外衣,蝶变为一幅幅美丽的手绘艺术画。

戏水的白海豚,辽阔致远的鲲鹏展翅,惟妙惟肖的 " 鱼灯舞 "…… 沙头角的沿街外墙上挂起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彩绘画,成了深圳又一网红打卡地。

幕后:保护传承擦亮盐田非遗文化名片

沿着彩绘墙一路向前进入中英街,便可看到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了上千件藏品,除了鱼灯舞雕塑、旧器具、农具、老相片、旧文献等实体藏品外,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光电的结合,运用场景复原以及场景模拟等方式,向人们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示沙栏吓村的历史以及鱼灯舞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轨迹。2008 年,沙头角鱼灯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传承鱼灯舞的精髓,2016 年 12 月,村民在沙栏吓办公楼创建了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 鱼灯舞要舞得好,就一定要对鱼有感情,要捕捉到鱼的神韵。要想象自己是一条鱼,在天蓝色的海底里面游来游去,感到很快活很漂亮,这是基本的动作。低马步是基本的动作,马步跟身体融合在一起。" 沙头角鱼灯舞国家级传承人吴观球这样说道。吴观球人称 " 球叔 ", 是土生土长的沙头角沙栏吓村村民,从小就跟族中长辈练习鱼灯舞。现在他已经 80 岁,是沙栏吓村鱼灯舞总教练,舞起鱼灯依然身手矫健,步履轻盈。

舞鱼灯闹新春 来盐田感受非遗魅力

在球叔的记忆中,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妈祖诞辰等节庆,五颜六色的鱼灯里便会亮起烛火,伴着麒麟的舞动,村民沉浸在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沙栏吓村的吴氏祖先借鉴鱼在水中的动作,制作纸质鱼灯,以舞动鱼灯为祭祀方式,至今已经有 300 多年历史,是客家渔耕文化的代表之一。

提及鱼灯舞的传承,已是耄耋之年的吴观球眼里流露坚毅的光。2012 年起,吴观球开始到深圳小学、初中、大学开展 " 非遗进课堂 " 活动。为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事业,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项目保护单位以及沙头角街道积极探索 " 党建引领 + 非遗传承 " 新模式,连续两年举办了沙头角鱼灯舞培训班,在现有专业力量的基础上,挑选并集中培训了一批鱼灯舞表演队新生力量。如今,沙头角鱼灯舞也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陆陆续续 " 走 " 了出去,先后在一些国家、省、市级以及粤港澳地区等大舞台展现盐田非遗魅力,擦亮盐田文化名片。

"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想再次看到活灵活现的鱼灯舞,让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家住中英街居民陈姨期盼地说道。

深圳晚报记者 谢启宗 彭彩萍 实习生 邓儒莹 蔡英瑞 赵应雨 文 / 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