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叶嘉莹讲读苏东坡《定风波》(下)[赞][赞][赞]三苏东坡这首《定风波》的上半首写的是雨,不但是雨,而且是在风雨之中,当

作者:一華五葉

叶嘉莹讲读苏东坡《定风波》(下)

[赞][赞][赞]

苏东坡这首《定风波》的上半首写的是雨,不但是雨,而且是在风雨之中,当时有穿林打叶的声音,但东坡的内心不被外界所影响。下半首他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斜照相迎”者,是说雨已经停了,所以在上半首到下半首之间,是从风雨的开始,到放晴的一个变化。

苏东坡的词里边常常表现出一种哲理的意味,表达他对于人生的一种看法,而且他常常有一种达观的看法,他把这种古今盛衰的一切的变化,用一种很旷达的眼光来看待。我曾经讲过,苏东坡的晚年,在他数次经过挫折、打击、入狱、贬官之后,曾经和(hè)陶渊明的诗。

在中国古代诗人里,陶渊明也是一个在诗里边常常流露出一种哲理意味的诗人,但陶渊明、苏东坡两个人有很多方面不完全相同。我们以他们的诗歌所表现的哲理来说,陶渊明的诗是哲理在先,他能够把他的哲理以意象来表现。陶渊明的诗里常常写到鸟。“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饮酒》其四),“栖栖”出于《论语》,《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丘何为是栖栖者与”(《论语·宪问》),孔老夫子为什么这样凄凄惶惶,找不到休息的地方,是这样的一个意思。陶渊明说“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这只鸟想找一个歇息的停止的地方,可是找不到。孔子到各国去周游,要找一个任用他的地方,可是也找不到。这只失群鸟“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因为这只鸟找到一棵独立生长的松树,就“敛翮遥来归”。这只鸟本来在天上飞,飞了很久,要找一个休息的地方但是找不到,后来它遇到一棵松树,一棵孤独生长着的松树,所以它就把翅膀一收拢,就“敛翮”,从遥远的高空,飞向这棵松树。“托身已得所”,他说现在这只鸟找到这棵松树,就找到了一个托身的所在。于是,这只鸟决定停留在这棵树上,“千载不复违”,“违”者,是背离的意思,就是说,千年万世,不再离开这棵松树。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什么?是陶渊明对于人生的看法,是他对于人生之路的一个选择。有两条路在面前,一条路,你如果跟世俗的官僚的社会妥协,你就可以平安地过着有俸禄的享受的生活;另一条路,如果你不跟官僚的社会妥协,那么你就要躬耕劳苦,还要付出子女贫寒、饥饿的代价。这首诗中的鸟,完全是象喻,是陶渊明内心之中先有了一种意念,然后他才用鸟的形象来表达。

苏东坡的词,我们看到,他有的时候也是形象跟他思想的结合,可是,苏东坡跟陶渊明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苏东坡是先有外物的形象,然后把他的意念投注到形象之中。就是说,陶渊明在写诗的时候,先有一个意念,然后他创造一个形象,来传达他的意念;苏东坡不是如此的,他看到宇宙之间万物的形象,他把他的哲理的一种意念投注其中。

“料峭春风吹酒醒。”我要说,苏东坡很多首词,都表现出一种觉醒。他常常把现实的、身体的觉醒跟他精神上的觉醒结合起来讲,像《永遇乐》那首词,他说“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是他从梦中惊醒了,他有一种觉醒。那么,这里他说酒醒了是身体上的一种觉醒。总而言之,他的觉醒都结合了他思想上的觉醒。“料峭春风吹酒醒”,在风雨之中,别人都是很匆忙的,而他仍然能够保持悠闲,等到风雨过后,春风吹来。“料峭春风”,“料峭”是写春寒,“料峭”两字是中国古人形容春天寒冷的字眼。

人一定在清凉的时候才能清醒。“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写得非常好。我曾经说过,陶渊明说,“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拟古》其六),“苍苍”,是说那种在青苍的山谷中的树,他说的是松树,陶渊明最喜欢用的两个形象,一个是松树,一个就是飞鸟或者归鸟——回到巢里边的鸟。他说,你看那青苍的山谷之中的松树,无论是冬天,无论是夏天,别的叶子黄落了,它永远是青苍不改变的,“冬夏常如兹”。你以为这棵树麻木不仁?没有经过霜雪的寒冷,它一直在温室里边长大吗?不是的。这棵树是一直在山中的风雪之中长大的,是“年年见霜雪”,它每一年都经历了霜雪,“谁谓不知时”,谁说它不知道四时的变化?谁说它不知道风雪的寒冷?它当然知道,可是它依然青苍。所以,苏东坡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他难道真的没有感觉?难道对于风雨阴晴的变化真是麻木吗?苏东坡、陶渊明都不是麻木,而且没有在那种挫折打击之下,改变或者跌倒。可是在这个时候,在寒冷之中,他有另外的一种体验和觉悟,是“山头斜照却相迎”,写从阴到晴的一种转变。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东坡说,我是从风雨之中走过来的,不管有多少患难、打击,我苏东坡仍然是苏东坡,我的修养、操守,我对于人生的看法,我的思想没有改变,我可以坦然地归去。而且在我坦然的胸襟之中,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外界的风雨、阴晴,对我苏东坡没有什么影响,我不是说没有经历风雨,我是经历了风雨,可是我没有被风雨所击倒,我也没有被风雨所改变,“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叶嘉莹讲读苏东坡《定风波》(下)[赞][赞][赞]三苏东坡这首《定风波》的上半首写的是雨,不但是雨,而且是在风雨之中,当
叶嘉莹讲读苏东坡《定风波》(下)[赞][赞][赞]三苏东坡这首《定风波》的上半首写的是雨,不但是雨,而且是在风雨之中,当
叶嘉莹讲读苏东坡《定风波》(下)[赞][赞][赞]三苏东坡这首《定风波》的上半首写的是雨,不但是雨,而且是在风雨之中,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