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作者:精神病院陈院长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人物故事征集中,更多精彩创业故事陆续推出!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云南省创业人物纪实丛书《与梦同行》之

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 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访韩叔叔儿童摄影机构创始人 韩今艺

“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在韩今艺分享的朋友圈里,有着这样一段感悟,这也是他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来的写实。

在韩今艺看来,一张看似普通的照片,凝聚着成长的见证、不求回报的爱、一个家庭的幸福、其乐融融的温情。这也是他日复一日坚持二十年的意义所在,也正是这种特殊意义铸就的信念,让他“熬过无数个无人问津的日子”,才有了现在的“诗和远方”。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01

童年:生产队里捡粪挣工分

童年时代应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开始,但韩今艺并不是这样。1973年,他出生在沿江庄家圩村,家里排行老四,也是最小的一个。

1973年的中国,实行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的基层政权形式,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大队下辖生产队直接管理农户,劳动力实行“工分制”。

当时正处在计划经济年代,整个国家除了亮眼的军绿色,就只有单调沉闷的土灰色,物资匮乏、经济落后。庄家圩村虽说离曲靖城区不远,但也没有比其他偏远农村好多少。

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为了管理和分配上的方便,生产队普遍采用“工分制”作为劳动计量和分配依据,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会为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当时的韩今艺尚虽年幼,但也积极参与进集体劳作中,每天跟着大人们拎着竹篮去捡粪,集中在一起作为耕种的肥料,每天可获得3个工分。

那个时代的孩童没有玩具和童话故事,满足他们童心的只有田间地头抓蛐蛐,还有秋收时节打谷场上的热闹。打谷场是儿童们的最佳娱乐场,大人们在忙着晒谷、脱粒、风选,韩今艺和一群孩子们则在旁边追逐、打闹、嬉戏。堆积如山的稻草垛,就是小伙伴们的“战场”,模拟着露天电影里的画面,树枝当枪玩到被父母逮回家睡觉仍意犹未尽。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韩今艺家自然也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正式宣告生产队这一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终结。

土地责任到户,改革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一切欣欣向荣。但命运似乎并不眷顾韩今艺,父亲突然中风,不能说话还失去了劳动能力。可谓是落雨成霜,大哥已经成婚分了家,二哥从小就没有了劳动力,作为全家顶梁柱的父亲又突遭变故,养活全家人这一重担一下子落在了裹着小脚的母亲身上。

庄家圩村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和蚕豆。在韩今艺的记忆中,年幼个小的他跟着母亲下田干活,田里的水差不多淹没到他的腰部,往前迈一步要费尽很大的力气。

“每一年插秧的季节,家里都是最后一家干完的。”因自家的农田与别人家的相连,一旦别人家先插完秧,牵着牛从田埂上路过的时候容易把别家的田埂踩塌,为此不少与别人发生矛盾。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到了种蚕豆的时节,主要农活就是播种。在翻松的田里,需要把把蚕豆种一粒一粒地按进土里,可以说是一步一弯腰。一天下来,累得腰都没法直起来。

尽管跟着母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亩产量很低,一年的收成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得靠借粮才能勉强度日。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挫折永天真。正是这些经历,让韩今艺打小就特别懂事,更是练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02

辍学:14岁外出打工初识摄影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因条件有限,韩今艺直到8岁才走进课堂。一二年级在原生产队的仓房里上课,直到三年级才正式转入村里的小学。

那个年代的小学科目没有现在这么多,学生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学习压力,每天都能早早放学,家庭作业也很少。于是,放学后就三五成群地疯跑、玩耍。也有部分孩子放学后就得去帮助父母干活,韩今艺就是其中之一。每天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随便弄点吃得填饱肚子,就得下地帮助母亲干活。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当时,很多地方实行的仍是1951年颁布的五三三学制,即小学五年、初中和高中各三年。小学毕业必须得参加升学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才能升入初中。当时的农村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就被淘汰。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明确“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并于当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由于曲靖地处偏远区域,一时还没有遵照执行。

这一年,韩今艺成功跃过小升初录取分数线进入沿江二中。每学年十几块的学费、生活费等开支是这个贫困的家庭所不能负担的。于是,初二开学才几天,韩今艺收拾行李退学了。

少不更事的韩今艺这个时候非常的迷茫,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却又不能安于现状,更不想在家靠种地过一生。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辍学后,在工地打工、卖水果......年仅14岁的他早早地就踏入社会,一边帮着家里干农活,闲暇之余辗转在各种零杂工活计之间。

几年下来,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于是韩今艺决定出去闯闯,1995年他只身前往瑞丽,想着边境城市贸易多、机会多、好做事。很快,现实的骨感再次击碎美好的憧憬,韩今艺在瑞丽又回到四处打零工的状态。

也是在这期间,他接触到摄影摄像。当时有很多外地游客来瑞丽旅游,都会留影留念。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手机一拍什么样的风景都能“留住”,所以照相馆的生意很好,甚至很多人摆摊帮游客拍照或是出租相机、卖胶卷。韩今艺当时的工作就是帮人守照相摊,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了摄影摄像,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一行。这也是他这些年来干得最长的一份工作,一干就是3年。

03

创业:守得云开见月明

2000年,韩今艺回到曲靖。一方面的原因是想回来从摄影摄像方面下手做些事情,另一方面是家里催婚。毕竟在那个时代,27岁的年龄还未结婚是家里所不能容的,加之这些年四处漂泊,并未将婚事放在心上,也确实该考虑婚姻大事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这句诗词来形容韩今艺的缘分恰如其分。虽说是相亲,但对象与他同村还是小学同学,相互了解且彼此满意,仅仅是从“相亲”这个环节揭开两人之间的情愫面纱,自然很快便佳偶天成。

常言道,婚姻让一个男人成熟。婚后的韩今艺更加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也深知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想要开一个属于自己的照相馆,但又觉得时机尚不成熟,不论是技术还是其他方面都还缺火候。于是,韩今艺找到一位资深前辈学习,每天奔波在婚礼拍摄现场,亦或是校园毕业合照的拍摄中。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经过两年的学习积淀,韩今艺开启创业之路。夫妻两协商后,在荷花塘找了一个30多平米的铺面,起名“中艺相馆”并正式营业。除了拍照,还有打字复印、相机租售和卖胶卷等业务,妻子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守店,他则应邀外出拍摄。

当理想遭遇现实,尽管充满无奈仍需匍匐前行。摄影市场并不像韩今艺想象的那么好,拍照方面的业务仅仅是一些证件照等刚需消费,偶尔有家庭会邀请去拍一些老人的寿诞留念照,或是孩子满百日、周岁的时候拍一些纪念照。

“几乎没人拍成套的写真影册,偶尔有几个客户来拍写真,也只是选一两个背景随便拍拍。”在韩今艺看来,当时的摄影市场在曲靖还不够成熟,很少有人有这方面的消费意识,大多是在解决一些诸如证件照之类的刚性需求。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铺面租金、胶卷成本、人工成本......微薄的利润很难支撑“中艺相馆”的正常运转,加之当时数码相机已陆续进入市场,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挑战。虽然韩今艺也花高价购买了数码相机,但因自身不具备后期修图等电脑技术而很少使用。

正是“中艺相馆”举步维艰的时候,荷花塘周边一部分区域因房地产开发需要拆迁,引发商铺涨价潮。房东不顾之前签订的协议,提出租金涨价一倍。

市场行情不好,房租还得翻番,这对于韩今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几经考虑后,他有了关门改行的想法。“生意不好,开销又特别大,还得养活一家人。”坚守四年后,从满腔热血到心灰意冷地萌生退意,韩今艺还是被现实击败了。

百无聊赖中,韩今艺在翻看摄影杂志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展会邀请函。这是国内规格相对较高的展会,很多国内外的优秀摄影作品都会参展,可以说是一场摄影爱好者的“盛筵”。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作为摄影行业从业者,不去展会转转是种遗憾。”想着参加展会回来就彻底告别这个行业,韩今艺踏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这次展会上,相机、服装、背景、道具……各种与摄影摄像有关的素材琳琅满目,给了韩今艺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展会上的儿童主题摄影机构的运营模式,更加让他醍醐灌顶,对“中艺相馆”有了新的定位和思考。

“孩子是每位父母的心头肉,我们精心呵护着孩子的成长,更想记住孩子成长的瞬间,那照片就是最好的见证。”参加摄影展会回来后,韩今艺把“中艺相馆”改为“中艺数码摄影”,重新找了新的店面,调整好新的思路,再次拔锚起航。不久后,又将“中艺数码摄影”改名为“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

在业务调整过程中,韩今艺把打字复印、刻光碟等杂七杂八的业务舍弃了,一门心思专注儿童摄影。“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那就足够了。”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于是,学习电脑技术、强化摄影专业知识.......这一次,韩今艺抱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决心,势必“不破楼兰终不还”。

人若有志,何惧风骤浪急,任前路荆棘。当时在曲靖陆续开了几家儿童主题的专业摄影机构,但都没有坚持下来,只有韩今艺咬牙坚持着。

守得云开见月明,在经历过无数个“无人问津”的煎熬后,市场逐渐成熟,“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迎来腾飞的春天。

2016年12月,“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总部搬至麒麟嘉园潮尚街。此时,已是转型走专业化儿童摄影发展道路的第十年。历经十年的积淀与发展,“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从一个30多平米的小店,发展到拥有1000多平米自主产权影楼的规模,员工近百人。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风雨二十载,“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截至目前已开设连锁店18家。在曲靖市三区一市五县中,除了沾益区因距离总部较近,均在其他区域开设了连锁店。且在文山、昭阳、鲁甸、寻甸、石林、嵩明、玉溪、元江、元谋等县(市)均有“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连锁店。尤其是贵州盘州店的正式营业,标志着“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这一品牌正式走出云南,吹响布局全国的号角。

04

专注: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做一件事,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以赴地坚持。如今,韩今艺和他的“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走过了二十个年头,也是曲靖儿童摄影机构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当谈及二十年风雨历程时,韩今艺用“喜欢”和“坚持”两个词进行了概括。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其间,一个客户的故事给了韩今艺很大的触动。一位大妈来到照相馆,希望韩今艺帮她的一张旧照片翻新放大。这张照片是这位大妈刚去会泽参加工作时拍的,照片是黑白的,已经泛黄,且尺寸很小。“根本没办法按照她的要求去放大,照片模糊泛黄,连眼睛都看不到了,但是照片背后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据韩今艺回忆,大妈是想把年轻时候的照片翻新放大留给女儿做纪念。

“想让女儿记住我年轻时的样子,她妈妈年轻时候也是个大美人。”说到这张照片,大妈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饱经沧桑的脸上有了久违的傲娇。“为了拍这张照片,我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件羊毛衫,还美美的化了个妆。”如今青春已逝,当年美丽的面孔已经不在,这也是她追寻青春的唯一见证。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老大妈带着遗憾离开,但她的故事却引发了韩今艺的思考。人生苦短,我们又如何把握青春的稍纵即逝?显然,除了尘封的记忆,也就只有照片能定格那个美好的瞬间,记录着花样年华的绚丽多彩。

如果说老大妈的故事为韩今艺的摄影生涯增添了一份“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的情怀。那另一个客户的故事就是为韩今艺坚持儿童主题摄影注入了强心剂。

这位客户是一名公务员,希望韩今艺把他拍摄的录像刻成光碟。自妻子怀孕时起,他就用摄影机记录着妻子的变化、孩子的出生、孩子的成长,直到孩子上了小学。

“这是对孩子的另一种关爱,也是以后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范本。”韩今艺说,身为父母,我们盼着孩子快快长大,当孩子开始上学、开始工作,渐渐远离父母的视线,甚至只能靠电话联系的时候,我们只能看着孩子的卧室去怀念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童年时光。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正因为一张张照片凝聚着太多的感情,有着很多特殊的意义,韩今艺非常注重细节,也常常要求员工去做到最好,除了不断提升专业度,还要营造一个温暖、细致、周到的体验氛围。“不论客户是拍宝宝照,还是全家福,都是爱和亲情的表达,我们不能因为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瑕疵,伤害这份爱和亲情。”

对此,韩今艺还形象地将“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称之为“亲情银行”,记录各个温馨美好的瞬间就是不断储存亲情和爱。于是,他购买了大量的储存设备,把客户选剩的照片也储存起来。“本来拍了很多不同造型的照片,当时碍于种种原因,大家没有选,一段时间乃至很久以后又会想要。”

在他看来,镜头前的温馨画面虽短暂,但这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犹如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更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和煦温暖。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这也正是韩今艺坚持摄影行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与梦同行」韩今艺:专注儿童摄影二十年,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水之山,必有其源。在与韩今艺的交流中,笔者切身感受到了他那份炽热的爱和情怀,也恰恰是这份热爱和情怀,作为“中艺韩叔叔专业儿童摄影”之所以能家喻户晓的根和源,激励着这群记录者,迈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