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作者:精神病院陳院長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人物故事征集中,更多精彩創業故事陸續推出!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雲南省創業人物紀實叢書《與夢同行》之

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 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訪韓叔叔兒童攝影機構創始人 韓今藝

“那些看似不起波瀾的日複一日,會突然在某天,讓你看到堅持的意義。”在韓今藝分享的朋友圈裡,有着這樣一段感悟,這也是他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來的寫實。

在韓今藝看來,一張看似普通的照片,凝聚着成長的見證、不求回報的愛、一個家庭的幸福、其樂融融的溫情。這也是他日複一日堅持二十年的意義所在,也正是這種特殊意義鑄就的信念,讓他“熬過無數個無人問津的日子”,才有了現在的“詩和遠方”。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01

童年:生産隊裡撿糞掙工分

童年時代應該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開始,但韓今藝并不是這樣。1973年,他出生在沿江莊家圩村,家裡排行老四,也是最小的一個。

1973年的中國,實行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體制的基層政權形式,人民公社下轄生産大隊,大隊下轄生産隊直接管理農戶,勞動力實行“工分制”。

當時正處在計劃經濟年代,整個國家除了亮眼的軍綠色,就隻有單調沉悶的土灰色,物資匮乏、經濟落後。莊家圩村雖說離曲靖城區不遠,但也沒有比其他偏遠農村好多少。

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為了管理和配置設定上的友善,生産隊普遍采用“工分制”作為勞動計量和配置設定依據,也就意味着每一個人都會為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當時的韓今藝尚雖年幼,但也積極參與進集體勞作中,每天跟着大人們拎着竹籃去撿糞,集中在一起作為耕種的肥料,每天可獲得3個工分。

那個時代的孩童沒有玩具和童話故事,滿足他們童心的隻有田間地頭抓蛐蛐,還有秋收時節打谷場上的熱鬧。打谷場是兒童們的最佳娛樂場,大人們在忙着曬谷、脫粒、風選,韓今藝和一群孩子們則在旁邊追逐、打鬧、嬉戲。堆積如山的稻草垛,就是小夥伴們的“戰場”,模拟着露天電影裡的畫面,樹枝當槍玩到被父母逮回家睡覺仍意猶未盡。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逐漸在全國範圍内推開,到1983年初全國農村已有93%的生産隊實行了這種責任制。韓今藝家自然也分到了屬于自己的土地,以戶為機關的家庭承包經營的新型農業耕作模式正式宣告生産隊這一農業經濟組織形式的終結。

土地責任到戶,改革的春風吹拂着神州大地,一切欣欣向榮。但命運似乎并不眷顧韓今藝,父親突然中風,不能說話還失去了勞動能力。可謂是落雨成霜,大哥已經成婚分了家,二哥從小就沒有了勞動力,作為全家頂梁柱的父親又突遭變故,養活全家人這一重擔一下子落在了裹着小腳的母親身上。

莊家圩村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和蠶豆。在韓今藝的記憶中,年幼個小的他跟着母親下田幹活,田裡的水差不多淹沒到他的腰部,往前邁一步要費盡很大的力氣。

“每一年插秧的季節,家裡都是最後一家幹完的。”因自家的農田與别人家的相連,一旦别人家先插完秧,牽着牛從田埂上路過的時候容易把别家的田埂踩塌,為此不少與别人發生沖突。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到了種蠶豆的時節,主要農活就是播種。在翻松的田裡,需要把把蠶豆種一粒一粒地按進土裡,可以說是一步一彎腰。一天下來,累得腰都沒法直起來。

盡管跟着母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那個靠天吃飯的年代畝産量很低,一年的收成不足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得靠借糧才能勉強度日。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挫折永天真。正是這些經曆,讓韓今藝打小就特别懂事,更是練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

02

辍學:14歲外出打工初識攝影

轉眼到了上學的年齡,但因條件有限,韓今藝直到8歲才走進課堂。一二年級在原生産隊的倉房裡上課,直到三年級才正式轉入村裡的國小。

那個年代的國小科目沒有現在這麼多,學生也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學習壓力,每天都能早早放學,家庭作業也很少。于是,放學後就三五成群地瘋跑、玩耍。也有部分孩子放學後就得去幫助父母幹活,韓今藝就是其中之一。每天放學回到家,放下書包随便弄點吃得填飽肚子,就得下地幫助母親幹活。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當時,很多地方實行的仍是1951年頒布的五三三學制,即國小五年、國中和高中各三年。國小畢業必須得參加升學考試,達到錄取分數線才能升入國中。當時的農村教學品質相對較差,很多學生在這一階段就被淘汰。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明确“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并于當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由于曲靖地處偏遠區域,一時還沒有遵照執行。

這一年,韓今藝成功躍過小升初錄取分數線進入沿江二中。每學年十幾塊的學費、生活費等開支是這個貧困的家庭所不能負擔的。于是,初二開學才幾天,韓今藝收拾行李退學了。

少不更事的韓今藝這個時候非常的迷茫,對未來沒有一個明确的規劃卻又不能安于現狀,更不想在家靠種地過一生。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辍學後,在工地打工、賣水果......年僅14歲的他早早地就踏入社會,一邊幫着家裡幹農活,閑暇之餘輾轉在各種零雜工活計之間。

幾年下來,生活并沒有太大的起色,于是韓今藝決定出去闖闖,1995年他隻身前往瑞麗,想着邊境城市貿易多、機會多、好做事。很快,現實的骨感再次擊碎美好的憧憬,韓今藝在瑞麗又回到四處打零工的狀态。

也是在這期間,他接觸到攝影攝像。當時有很多外地遊客來瑞麗旅遊,都會留影留念。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手機一拍什麼樣的風景都能“留住”,是以照相館的生意很好,甚至很多人擺攤幫遊客拍照或是出租相機、賣膠卷。韓今藝當時的工作就是幫人守照相攤,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接觸到了攝影攝像,并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一行。這也是他這些年來幹得最長的一份工作,一幹就是3年。

03

創業:守得雲開見月明

2000年,韓今藝回到曲靖。一方面的原因是想回來從攝影攝像方面下手做些事情,另一方面是家裡催婚。畢竟在那個時代,27歲的年齡還未結婚是家裡所不能容的,加之這些年四處漂泊,并未将婚事放在心上,也确實該考慮婚姻大事了。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用這句詩詞來形容韓今藝的緣分恰如其分。雖說是相親,但對象與他同村還是國小同學,互相了解且彼此滿意,僅僅是從“相親”這個環節揭開兩人之間的情愫面紗,自然很快便佳偶天成。

常言道,婚姻讓一個男人成熟。婚後的韓今藝更加明确自己想要什麼,也深知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他想要開一個屬于自己的照相館,但又覺得時機尚不成熟,不論是技術還是其他方面都還缺火候。于是,韓今藝找到一位資深前輩學習,每天奔波在婚禮拍攝現場,亦或是校園畢業合照的拍攝中。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經過兩年的學習積澱,韓今藝開啟創業之路。夫妻兩協商後,在荷花塘找了一個30多平米的鋪面,起名“中藝相館”并正式營業。除了拍照,還有打字影印、相機租售和賣膠卷等業務,妻子帶着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守店,他則應邀外出拍攝。

當理想遭遇現實,盡管充滿無奈仍需匍匐前行。攝影市場并不像韓今藝想象的那麼好,拍照方面的業務僅僅是一些證件照等剛需消費,偶爾有家庭會邀請去拍一些老人的壽誕留念照,或是孩子滿百日、周歲的時候拍一些紀念照。

“幾乎沒人拍成套的寫真影冊,偶爾有幾個客戶來拍寫真,也隻是選一兩個背景随便拍拍。”在韓今藝看來,當時的攝影市場在曲靖還不夠成熟,很少有人有這方面的消費意識,大多是在解決一些諸如證件照之類的剛性需求。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鋪面租金、膠卷成本、人工成本......微薄的利潤很難支撐“中藝相館”的正常運轉,加之當時數位相機已陸續進入市場,傳統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雖然韓今藝也花高價購買了數位相機,但因自身不具備後期修圖等電腦技術而很少使用。

正是“中藝相館”舉步維艱的時候,荷花塘周邊一部分區域因房地産開發需要拆遷,引發商鋪漲價潮。房東不顧之前簽訂的協定,提出租金漲價一倍。

市場行情不好,房租還得翻番,這對于韓今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幾經考慮後,他有了關門改行的想法。“生意不好,開銷又特别大,還得養活一家人。”堅守四年後,從滿腔熱血到心灰意冷地萌生退意,韓今藝還是被現實擊敗了。

百無聊賴中,韓今藝在翻看攝影雜志時,發現裡面夾着一張展會邀請函。這是國内規格相對較高的展會,很多國内外的優秀攝影作品都會參展,可以說是一場攝影愛好者的“盛筵”。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作為攝影行業從業者,不去展會轉轉是種遺憾。”想着參加展會回來就徹底告别這個行業,韓今藝踏上了開往上海的火車。

這次展會上,相機、服裝、背景、道具……各種與攝影攝像有關的素材琳琅滿目,給了韓今藝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展會上的兒童主題攝影機構的營運模式,更加讓他醍醐灌頂,對“中藝相館”有了新的定位和思考。

“孩子是每位父母的心頭肉,我們精心呵護着孩子的成長,更想記住孩子成長的瞬間,那照片就是最好的見證。”參加攝影展會回來後,韓今藝把“中藝相館”改為“中藝數位攝影”,重新找了新的店面,調整好新的思路,再次拔錨起航。不久後,又将“中藝數位攝影”改名為“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

在業務調整過程中,韓今藝把打字影印、刻光碟等雜七雜八的業務舍棄了,一門心思專注兒童攝影。“什麼都做,什麼都做不好,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那就足夠了。”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于是,學習電腦技術、強化攝影專業知識.......這一次,韓今藝抱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決心,勢必“不破樓蘭終不還”。

人若有志,何懼風驟浪急,任前路荊棘。當時在曲靖陸續開了幾家兒童主題的專業攝影機構,但都沒有堅持下來,隻有韓今藝咬牙堅持着。

守得雲開見月明,在經曆過無數個“無人問津”的煎熬後,市場逐漸成熟,“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迎來騰飛的春天。

2016年12月,“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總部搬至麒麟嘉園潮尚街。此時,已是轉型走專業化兒童攝影發展道路的第十年。曆經十年的積澱與發展,“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從一個30多平米的小店,發展到擁有1000多平米自主産權影樓的規模,員工近百人。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風雨二十載,“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截至目前已開設連鎖店18家。在曲靖市三區一市五縣中,除了沾益區因距離總部較近,均在其他區域開設了連鎖店。且在文山、昭陽、魯甸、尋甸、石林、嵩明、玉溪、元江、元謀等縣(市)均有“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連鎖店。尤其是貴州盤州店的正式營業,标志着“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這一品牌正式走出雲南,吹響布局全國的号角。

04

專注: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做一件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成功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全力以赴地堅持。如今,韓今藝和他的“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走過了二十個年頭,也是曲靖兒童攝影機構中堅持時間最長的。當談及二十年風雨曆程時,韓今藝用“喜歡”和“堅持”兩個詞進行了概括。

因為喜歡,是以堅持。其間,一個客戶的故事給了韓今藝很大的觸動。一位大媽來到照相館,希望韓今藝幫她的一張舊照片翻新放大。這張照片是這位大媽剛去會澤參加工作時拍的,照片是黑白的,已經泛黃,且尺寸很小。“根本沒辦法按照她的要求去放大,照片模糊泛黃,連眼睛都看不到了,但是照片背後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據韓今藝回憶,大媽是想把年輕時候的照片翻新放大留給女兒做紀念。

“想讓女兒記住我年輕時的樣子,她媽媽年輕時候也是個大美人。”說到這張照片,大媽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飽經滄桑的臉上有了久違的傲嬌。“為了拍這張照片,我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件羊毛衫,還美美的化了個妝。”如今青春已逝,當年美麗的面孔已經不在,這也是她追尋青春的唯一見證。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老大媽帶着遺憾離開,但她的故事卻引發了韓今藝的思考。人生苦短,我們又如何把握青春的稍縱即逝?顯然,除了塵封的記憶,也就隻有照片能定格那個美好的瞬間,記錄着花樣年華的絢麗多彩。

如果說老大媽的故事為韓今藝的攝影生涯增添了一份“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的情懷。那另一個客戶的故事就是為韓今藝堅持兒童主題攝影注入了強心劑。

這位客戶是一名公務員,希望韓今藝把他拍攝的錄像刻成光碟。自妻子懷孕時起,他就用攝影機記錄着妻子的變化、孩子的出生、孩子的成長,直到孩子上了國小。

“這是對孩子的另一種關愛,也是以後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範本。”韓今藝說,身為父母,我們盼着孩子快快長大,當孩子開始上學、開始工作,漸漸遠離父母的視線,甚至隻能靠電話聯系的時候,我們隻能看着孩子的卧室去懷念那些與他朝夕相處的童年時光。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正因為一張張照片凝聚着太多的感情,有着很多特殊的意義,韓今藝非常注重細節,也常常要求員工去做到最好,除了不斷提升專業度,還要營造一個溫暖、細緻、周到的體驗氛圍。“不論客戶是拍寶寶照,還是全家福,都是愛和親情的表達,我們不能因為提供服務過程中的瑕疵,傷害這份愛和親情。”

對此,韓今藝還形象地将“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稱之為“親情銀行”,記錄各個溫馨美好的瞬間就是不斷儲存親情和愛。于是,他購買了大量的儲存裝置,把客戶選剩的照片也儲存起來。“本來拍了很多不同造型的照片,當時礙于種種原因,大家沒有選,一段時間乃至很久以後又會想要。”

在他看來,鏡頭前的溫馨畫面雖短暫,但這是一種血脈相通的默契,是一種無法割裂的存在,猶如一壇陳年老酒甜美醇香,更像是冬日裡的一縷陽光和煦溫暖。富貴非所願,與人駐顔光,這也正是韓今藝堅持攝影行業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與夢同行」韓今藝:專注兒童攝影二十年,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環水之山,必有其源。在與韓今藝的交流中,筆者切身感受到了他那份熾熱的愛和情懷,也恰恰是這份熱愛和情懷,作為“中藝韓叔叔專業兒童攝影”之是以能家喻戶曉的根和源,激勵着這群記錄者,邁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