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师者,要忘记教过的每个学生——毕飞宇《虚拟》

作者:飞花令书评

最近看了毕飞宇的这本《虚拟》,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9个短篇:《是谁在深夜说话》《哺乳期的女人》《怀念妹妹小青》《地球上的王家庄》《彩虹》《相爱的日子》《家事》《大雨如注》《虚拟》。

读者们可能都更熟悉《哺乳期的女人》,关注是的留守乡村情况,主要聚焦留守儿童、留守女性(哺乳期的女人)和老人,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也拍成过电影由余男、邬君梅主演,2015年上映。

今天想主要写“小说集”命名的最后一篇短篇小说《虚拟》。

以《虚拟》来命名这部短篇小说集,是非常恰当的,私以为,这部小说集最精彩的也是这最后一篇。

《虚拟》主要写物理老师爷爷在90岁临终(寿终正寝)时,对孙子说出了最后一个心愿(遗愿)。他问孙子,他死后能够得到多少个花圈?因为在荣校长去世时,爷爷数了三次,收到社会各界182个花圈。

爷爷在弥留之前似乎经历了一场大醉,他说了一大堆的人名,人名的后面还附上了长长的单位和职务。

这个问题让大孙子愣住了,因为他终于知道爷爷的心愿,是要得到与前校长一样多的花圈甚至更多。这怎么可能?

爷爷这是寿终正寝,而荣校长是死在工作岗位上。孙子对“荣爷爷”的葬礼至今还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整个县中都白花花的,洋溢着盛大和隆重的气氛……

爷爷去世时适逢年关,就要过年了,大家都高兴着迎接春节。

眼看着爷爷只有寥寥可数的花圈,于是孙子便开始展开了他的想象,“虚拟”出一连串遥寄哀思的花圈。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 罗绍林 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 茅开民 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储 阳 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KGR课题首席教授 石见锋 遥寄哀思

北京大学再教育学院副院长 马永昌 遥寄哀思

北京北部非洲问题课题组组长 朱亮 遥寄哀思

……

这篇小说有马克吐温的讽刺。

想从教师的角度来讨论下这篇《虚拟》。

作为当过学生也走上过讲台的我来说,师者,要忘记教过的每个学生。

因为学生的成长是有非常多的因素,不管教过的学生都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要有一颗平常心。

曾仕强曾说过:教育是最神圣,但也是最困难的,不能有功劳的观念。

因为老师只参与学生成长的某一个短暂的阶段,不能以学生的成就当做老师的骄傲。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是否得到学生认可,也是要由学生来评价,并不是老师自己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