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師者,要忘記教過的每個學生——畢飛宇《虛拟》

作者:飛花令書評

最近看了畢飛宇的這本《虛拟》,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了9個短篇:《是誰在深夜說話》《哺乳期的女人》《懷念妹妹小青》《地球上的王家莊》《彩虹》《相愛的日子》《家事》《大雨如注》《虛拟》。

讀者們可能都更熟悉《哺乳期的女人》,關注是的留守鄉村情況,主要聚焦留守兒童、留守女性(哺乳期的女人)和老人,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也拍成過電影由餘男、邬君梅主演,2015年上映。

今天想主要寫“小說集”命名的最後一篇短篇小說《虛拟》。

以《虛拟》來命名這部短篇小說集,是非常恰當的,私以為,這部小說集最精彩的也是這最後一篇。

《虛拟》主要寫實體老師爺爺在90歲臨終(壽終正寝)時,對孫子說出了最後一個心願(遺願)。他問孫子,他死後能夠得到多少個花圈?因為在榮校長去世時,爺爺數了三次,收到社會各界182個花圈。

爺爺在彌留之前似乎經曆了一場大醉,他說了一大堆的人名,人名的後面還附上了長長的機關和職務。

這個問題讓大孫子愣住了,因為他終于知道爺爺的心願,是要得到與前校長一樣多的花圈甚至更多。這怎麼可能?

爺爺這是壽終正寝,而榮校長是死在工作崗位上。孫子對“榮爺爺”的葬禮至今還有一個模糊的印象:整個縣中都白花花的,洋溢着盛大和隆重的氣氛……

爺爺去世時适逢年關,就要過年了,大家都高興着迎接春節。

眼看着爺爺隻有寥寥可數的花圈,于是孫子便開始展開了他的想象,“虛拟”出一連串遙寄哀思的花圈。

劍橋大學東方語言學中心副主任 羅紹林 遙寄哀思

斯坦福大學高能研究所研究員 茅開民 遙寄哀思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儲 陽 遙寄哀思

清華大學KGR課題首席教授 石見鋒 遙寄哀思

北京大學再教育學院副院長 馬永昌 遙寄哀思

北京北部非洲問題課題組組長 朱亮 遙寄哀思

……

這篇小說有馬克吐溫的諷刺。

想從教師的角度來讨論下這篇《虛拟》。

作為當過學生也走上過講台的我來說,師者,要忘記教過的每個學生。

因為學生的成長是有非常多的因素,不管教過的學生都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認為是自己的功勞,要有一顆平常心。

曾仕強曾說過:教育是最神聖,但也是最困難的,不能有功勞的觀念。

因為老師隻參與學生成長的某一個短暫的階段,不能以學生的成就當做老師的驕傲。另一方面,作為老師是否得到學生認可,也是要由學生來評價,并不是老師自己做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