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策临死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孙策死前还留下一位肱骨之臣,和张周

作者:成风小居

孙策临死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孙策死前还留下一位肱骨之臣,和张周两位一起辅佐幼主孙权。

那就是朱治。

《三国志·朱治传》说,“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也就是说,孙策死后,朱治与张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当的。

朱治在东吴阵营里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但事实上,朱治比张昭、周瑜都要早进入孙家集团,是标准的元老级人物。早在孙坚时代,大家只知道跟随他打天下的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位,其实还有朱治。就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孙策在袁术手下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朱治对他说“尊父在日,多曾用我”,他没有说大话。

朱治在孙坚时期累有战功,随孙坚讨董进入洛阳以后,被任命为督军校尉。后来到了孙策时期,当时的太傅马日磾觉得朱治很有能力,就上表他为吴郡都尉。可是当时的吴郡太守许贡不让他上任,两人就在吴郡外的由拳开战,朱治“大破之”。许贡灰溜溜地逃走,朱治则从朝廷任命的吴郡都尉一下子升级为自己打下来的吴郡太守。(原来许贡和孙策的梁子在这里就结下了)

到了孙权时期,朱治不太带兵征战了,而是在后方长期担任吴郡太守。孙权让朱治长期管辖吴郡,对他的期望是极大的。

我们知道,孙权集团虽然号称“孙吴”,或者“东吴”,其实孙坚以及那些元老们并不是吴地人,而是外来汉——淮泗集团的。这些外来汉用武力打下了吴地,当地人其实是不服气的,而孙家对当地人同样也是不放心的。

一边不服气,一边不放心,双方能有多愉快的合作?但没办法,既然在这块土地上发展,硬着头皮也要争取到当地人的支持。怎么争取呢?孙权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朱治。

吴郡是江东这块地方的政治中心,江东地区最优秀的人才都集中在吴郡。孙权让朱治管理吴郡,就是希望朱治能为他挖掘一批既忠心,又能干的人才。那为什么别人不行,非得朱治呢?因为一方面朱治是孙坚旧部、孙策旧部,他的利益归属,是应该划分到淮泗集团里的,但同时朱治又是丹杨故鄣人(今浙江境内),虽说不是吴郡人,但也算东吴地区,这样和两边都能扯上关系,也都有共同语言,算是重要的润滑剂。

朱治不辱使命,在吴郡一干就是三十一年,为孙权源源不断地考察、选拔、举荐了吴地的人才,吴郡著名的陆逊、顾雍,能得到孙权的重用,多少都与朱治有关。而朱治代表孙权向吴地世族释放的友好信号也被接收,并得到了善意的反馈,大家越来越愿意接受孙家。

正是因为朱治为孙权立下了这样不显眼但很巨大的功劳,孙权待朱治非常好,每次朱治觐见,孙权都要亲自迎接,还和他一起吃饭,嘘寒问暖。

孙氏的用人和曹操刘备有很大不同,不是唯才是举,也不是哥们儿义气,而是家庭式的温暖,只要你忠心能干,咱就是一家人。不得不说这种用人方式非常有魅力,非常吸引人。

#三国人物# #朱治是到吴县就任都尉一职吗?#

孙策临死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孙策死前还留下一位肱骨之臣,和张周
孙策临死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孙策死前还留下一位肱骨之臣,和张周
孙策临死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孙策死前还留下一位肱骨之臣,和张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