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门外听戏家族中并无名伶与票友,猜想可能我的先辈中出现过羽扇纶巾逗鸟听曲的人,为我今世做戏迷作了呼应和铺垫。或许这种喜欢与

作者:捻着兰花手

门外听戏 家族中并无名伶与票友,猜想可能我的先辈中出现过羽扇纶巾逗鸟听曲的人,为我今世做戏迷作了呼应和铺垫。或许这种喜欢与生俱来,又好似缘分使然,冥冥之中成全了此爱好。当然也不排除年少时想博人眼球,附庸风雅。 戏曲派别复杂,贯穿南北。但我听戏并不因此而受地域限制。 我爱听京剧,无论亮相神经质的样板戏还是历史渊源的传统剧目,折服于魁智的叫小番;痴迷李胜素的《贵妃醉酒》;沉醉张学津千回百转的马派唱调;仰慕孟广禄花脸唱腔的霸气;还有杨春霞高亢的现代京剧;京剧天才王佩瑜的独特魅力;史依弘水袖一扬一收的美轮美奂等等如数家珍,都是我至真至诚之所爱。 小时候,家中有一台三洋录音机,方便我录下电视上喜欢的戏,然后逐字逐句地跟着反复吟唱。体会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我同时代的人,许多是因为琼瑶的小说启迪了爱情。我自己,深信是感念于戏中生死相许的男欢女爱,而情窦初开。 我喜欢越剧,尤其是尹派吴侬软语的黏润。萧雅的《何文秀》、赵志刚的《沙漠王子》等等都是百听不厌的经典之作。但当时受母亲影响学会了整出《红楼梦》。尽管是自己不太喜欢的徐派,平日里还是时不时的哼唱一段。我对这古典名著的了解,便是从学戏开始的。 我喜欢豫剧,常派后期的豪放,从其掌门人为国捐飞机起,便成为豫剧主流。这种风格不仅塑造穆桂英和花木兰等巾帼英雄时得心应手,也在拿捏红娘、银环等泼辣能干的女性时功不可没。我个人喜欢《亲家母对唱》、《大祭桩》、《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等等干脆利落的唱段。 我喜欢黄梅戏,从广为传唱的《天仙配》开始,这群众基础深厚的剧种就走进了我的生活。黄梅戏好上口,易出效果。《打猪草》、《女驸马》等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曲目,马兰、韩再芬一众嗓子亮扮相美的名角正极力传播着黄梅戏的艺术美。 对于评剧,我只喜欢新凤霞的《刘巧儿》、《花为媒》等几个代表作中的选段。原先,评剧是在天桥表演,新凤霞和赵丽蓉都是不识字的。后来,随新凤霞与吴祖光的结缘,赋予了评剧更多的惊艳。吴先生对唱词的润笔,与新凤霞醇糯的唱腔相得益彰。特别是在《张五可用目瞅》中,对待字闺中的女儿家那精道细致的描述,印象相当深刻。后来又听过其他人演唱的版本,自认为都无法企及新凤霞的高度。 戏曲博大精深,汲取来源于生活的地气,挥洒高于生活的芳菲。将无法应验的善恶有报和幼稚的绝对公平,以戏曲的形态慰籍彷徨的众生。都说国人无信仰,是不是通过戏曲一颦一笑的演绎,乐观地回馈人们心底无法释怀的愤懑不平。或许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生前看不透,死后看不见。 那么,像我这样冒失的戏迷又怎敢妄称入门呢?我只是门外如痴如醉的看客。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门外听戏家族中并无名伶与票友,猜想可能我的先辈中出现过羽扇纶巾逗鸟听曲的人,为我今世做戏迷作了呼应和铺垫。或许这种喜欢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