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家语】“孔里“的由来

微国学

演播:张正伊

终记解第四十

【原文】

葬于鲁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注15)。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树松柏为志(注16)焉。弟子皆家于墓,行心丧之礼。既葬,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贡(注17)谓之曰:“吾亦人之葬圣人,非圣人之葬人。子奚观焉?昔夫子言曰:‘见吾封若夏屋者(注18),见(注19)若斧矣。’从若斧者(注20)也,马鬣封之谓(注21)也。今徒一日三斩板而以封(注22),尚(注23)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观乎哉!”

二三子(注24)三年丧毕,或留或去,惟子贡庐于墓(注25)六年。自后群弟子及鲁人处(注26)墓如家者,百有余家,因名其居曰孔里焉。

【注释】

(注15)藏(zàng)入地、不及泉:藏,储存物体的地方,这里指安放灵柩的地方。泉,地下水。

(注16)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树松柏为志:封,树,堆土为坟称作“封”,种树作标记叫做“树”,这是古代对士以上之人的葬礼规定,而一般平民,《礼记·王制》“庶人……不封不树”,不同级别的人,待遇也不同,《周礼》:“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偃,仰。

(注17)子贡:四库本作“子夏”。

(注18)见吾封若夏屋者:见吾,据四库本、同文本及文意应为“吾见”。夏屋,王肃注:“夏屋,今之殿形,中高而四方下也。”

(注19)见:四库本、同文本无。

(注20)从若斧者:我赞同那种像斧子的。王肃注:“上难登;狭又易为功。”

(注21)马鬣(liè)封之谓:马鬣,马鬃,马颈上的长毛。王肃注:“俗间之名。”指坟墓封土的形状像马鬃。

(注22)今徒一日三斩板而以封:王肃注:“板盖广二(二,四库本作“三”)尺,长六尺。斩板,谓斩其缩,缩斩上(缩斩上,四库本作“三斩上”)。傍杀,盖高四尺也。”是指为孔子筑坟是用的板筑法,板长六尺,宽二尺,围成要求的形状,以绳子捆扎(即缩),当中置土,垒实后,砍断绳索、抽去木板,即固定为要求的形状。三斩板,如上连做三次。

(注23)尚:王肃注:“尚,庶。”庶几,差不多。

(注24)二三子:诸众,几个人,这里指孔子弟子。

(注25)庐于墓: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在墓旁搭建小屋居住。庐,临时搭建的小屋。

(注26)处:原作“处于”,据四库本,同文本改。

【通解】

孔子去世后,被安葬在鲁国都城北泗水边上,棺木埋入地下,但不及地下水,坟墓封土为仰斧的形状,高四尺,种植松柏作为标志。弟子们都在墓旁住了三年,虽没有穿丧服,但心里都很悲伤。孔子被安葬后,有人从燕国赶来观丧,住在子夏家里。子贡对他说:“我们这是普通人安葬圣人,不是圣人安葬普通人,您何必前来观看呢?从前先生说过:‘我见过筑坟像夏屋的,也见过像斧子的。’我赞同那种像斧子的,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马鬃封。如今我们为先生筑坟,一天中也只换了三次板来封土,这是大致遵行我们先生的意旨罢了。有什么值得参观的!”孔子的弟子们服完三年之丧,有的留在当地,有的离开了,只有子贡在孔子墓旁守护了六年。此后众弟子和鲁国人在孔子墓旁安家的,有一百多家,因此命名他们居住的这个地方叫“孔里”。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 宋立林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

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

——张建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