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聂华苓:在为人和写作上,沈从文是我仰望的天空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细节中的拉斐尔》

作品欣赏之《西斯廷圣母》

聂华苓:在为人和写作上,沈从文是我仰望的天空

两个月以后,我们从外地回北京,他患风湿的两腿行动已不便,也衰老一些了。他仍然微笑着,笑得那么自然,那么恬静,无挂、无虑、无求。(1980年6月,北京)(聂华苓供图)

1980年4月,我和Paul在北京见到沈从文先生后,又去了十几个地方。两个月以后回到北京。在我们离开北京返美之前,一定要去看看沈先生夫妇。沈先生作品里写到“黑里俏”,也许当年的张兆和是个黑里俏的美人。眼前的张兆和仍然俏丽,俏中透着沧桑。

那时从美国到北京,必须经过香港。在香港就有朋友告诉我,沈先生的处境好一些了,以前只有一间小屋子,现在搬到社会科学院新宿舍了。4月见面时,沈先生脸色红润。这次见面,他两腿已患风湿,行动不便。仅仅两个月,沈先生就衰老一些了。沈先生改善的家有两间房。室内陈设简单,一张镶嵌波斯人玩球的古雅木柜,也就特别显眼。那才是写出《静》那样精致小说的沈从文所欣赏的艺术品,我盯着那柜子如此想。

我以前收集的东西很多,在“文化大革命”中全丢了,沈先生说。他仿佛已体会到我的怅惘。

我转头看靠墙的书架,上面摆着一些书。

我的书,在“文化大革命”中,论斤论两卖掉了。

我告诉沈先生,六十年代美国传文出版社(Twayne Publishers)计划出版一套世界文学家评传的丛书,约我写《沈从文评传》,我到处找他的书。跑遍了几所大学的图书馆,在香港旧书店布满灰尘的旧书堆挖掘,才收集了他的部分作品。

没有什么值得写的,沈先生说。

您是我最佩服的现代中国小说家。

沈先生谦虚地笑笑。

您不写了,是中国文学一大损失。

我的小说过时了。

好的艺术品永远不会过时。

现在研究古代丝绸,不是写作的心情了,也写不出来了。

沈先生夫妇带我们走进内室,到处堆着资料。他俩捧出一叠厚厚的本子,上面全是古代服饰,丝绸锦绣纹样。一片片精美厚朴的锦绣,明暗交织着细致的色彩,就和沈先生一篇篇小说一样。那是他在漫长艰苦的日子里,用另一种方式而凝炼的艺术匠心,是否用笔写出,也就无所谓了。

我和Paul惊叹得说不出话了。

沈先生微笑着,笑得那么自然,那么恬适,无挂,无虑,无求。那微笑透着摸不透的禅机。

这么一间小屋子,这么多的资料,怎么工作呀!我说。

屋子在大街上,来往车辆太多,太吵了。沈先生说。

这些丝绸锦绣,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甚至有实用价值。

很对,可以仿造,增加外销。我建议了。

有结果吗?

没有办法。他摇摇头,仍然微笑着。

我们离去时,沈先生夫妇送到楼梯口。

我说:下次来北京,再来看你们。

走出公寓大楼,我对Paul说: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最好的小说家,三十年没写小说了。现在,我觉得他并没浪费三十年,他保持了人格和艺术的尊严。

我完全同意。你不知我有多感动。他是中国的国宝呀!……

四年以后,1984年6月,我一人到北京。沈先生在头一年已中风了。本不敢去扰他,但是,再不去看他就来不及了。老一代逐渐凋零了。1980年,去看茅盾先生,他刚从医院回家。见到我和Paul说:我很想见你们。离去时,他坚持要送到大门口。我们拦住他。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喘着气拄着拐杖站在天井里,向我和Paul频频招手的神情,依依不舍——不舍他最后尚存的生命。我们一步一回头。他不断招手,微微地,依恋地。走出门外,我很久说不出话……

我终于决定去看沈先生。他还可以站起来,但不便行走。当天下午他还得去医院检查。我没久留,也没多说话,只是要沈先生知道,天涯海角有那么一个人,在为人和写作上,沈从文是她仰望的天空。离去时,沈先生坚持拄杖送我,未必他知道那就是最后一面了?一个中年男子扶着他,送我到楼梯口。那就是我捧着读的《湘行散记》的封面上小虎花园的小虎。

(选自聂华苓:《三生影像》(增订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第424—430页。)

《沈从文评传》

节选自《乡下人沈从文,1984》

聂华苓:在为人和写作上,沈从文是我仰望的天空

〔美国〕聂华苓 著

刘玉杰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沈从文诞辰120周年

英文版首次出版50年后

中文版首次问世

凤凰壹力独家发行

沈从文:跨越人类苦难、走向基本人性的作家

聂华苓:“国际写作计划”创办者/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作品列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 介绍沈从文生平及所处时代

★ 评析沈从文写作风格

★ 解读“乡下人”的高贵情怀

★ 论述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

作者简介

聂华苓,1925年生于武汉,美籍华裔作家。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外文系,1949年随家人到台湾生活。1964年前往美国,任教于艾奥瓦大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三所院校荣誉博士学位。1967年,聂华苓夫妇共同创办“国际写作计划”项目,共计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位作家与诗人参与其中。1976年,聂华苓夫妇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聂华苓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评论集以及传记等,部分作品在中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多国出版,其中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被列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译者简介

刘玉杰,1989年生于河南辉县。武汉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海外华人文学、中外比较文学研究,其学术论文、译文发表于《华文文学》《戏剧文学》等刊物,其中,论文《全球化中的地方性与非地方性》获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举办的“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二届硕博论坛”一等奖。

内容简介

《沈从文评传》英文版第一版于1972年由美国纽约传文出版社出版。作者聂华苓是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在华语文学世界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沈从文评传》中,作者不仅介绍了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讲述了沈从文从士兵到作家、艺术史家的人生历程,而且还从美学与艺术性的角度,论述了沈从文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对沈从文作品的现代主题、风格和意象进行了评论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读懂这位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至今仍备受推崇的文学大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