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西省发布灾后灾后重建最新进展

山西新闻网10月22日电(记者葛海霞)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就山西省灾后灾后重建最新进展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灾后灾后重建最新进展,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省发布灾后灾后重建最新进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10月17日至18日,省委书记林武深入云城、临沂、鲁良、晋中等灾区,考察指导渭河一线沿线的救灾重建工作,走访受灾民众。兰富安州长召开了多次会议,组织研究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政策措施。省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山西省灾后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对全省灾后灾后灾后重建工作的部署作出了全面部署。各省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对灾区农业住房安全评价、近期能源供应与供热、受损公路灾后恢复和沿地质救灾处理,防止返乡扶贫和财政扶持、灾后秋季粮收购、 灾后联合抢救和文物保护等工作安排部署。市政府还制定了防止灾后再度脱贫的具体措施,促进农业"双减双抢",加快恢复重建等,促进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省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恢复重建工作。目前,灾区除洪涝、住房安全、灾区基础设施修复、村容恢复、复工复学、全面启动返困监测机制和测绘等工作基本完成外,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标基本实现。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在春节前全面修复各类基础设施,修复和重建所有受损房屋,让受灾民众搬入,确保受灾民众春节快乐温馨。我省将扎实做好灾区加固和救灾工作,出台灾区重建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快修复重建受损房屋,加快重大基础设施修复工作。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气候异常,极端寒冷天气的可能性更大,近日气温下降较快,各级部门正在完善灾区人民临时住所,以防暖保冷、卫生防疫等措施。各级各部门正在按照省政府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实施本地区及其部门恢复重建的实施和专项方案。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省有关部门在财政、住房、税收、税收、金融、土地、工业和就业等领域出台了一批有针对性、可操作的优惠政策和援助措施,支持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按照要求完成灾损、破损房屋的评估和鉴定,加快因灾害造成的受损房屋的修复和加固及重建进度。

我省设立省级民政厅特级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前线,全面摸排,对灾害造成的群众基本生活困难,简化救援程序,开展"急救",累计实施临时救助53227人,其中低保险对象和特困人员27642人,发放救助资金3442.4万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红十字会和慈善协会共收到捐款10.97亿元,社会组织127个,志愿者3万余人参加一线救助、紧急救援、帮助有需要者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会关系修复等救助服务。逐一检查养老、儿童、救助等公务员机构的损坏和安全隐患,125家受损机构恢复运营,妥善安置1699个支援对象。针对性地制定了开展困难群众检查、及时足额发放救灾资金等12项措施,简化、更准确、更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关于认真管理和使用慈善捐款的通知》,对依法开展募捐活动,规范捐赠使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截至10月21日,高速公路已全面开放并重新开放。该省的主要高速公路已被抢购54个地方,25个地方被抢购。农村道路已被抢购3233条,有2条县道,3条农村公路正在抢购。在水利方面,三座水库、两座水闸基本修复,受损河堤修复,渭河金段闸门已经关闭。截至10月20日,31.8公里受损的路堤已经修复。受损的366座淤泥坝的修复工作进展迅速,目前已修复26座淤泥坝,其余正在推进;

在农业生产恢复方面,全省秋收和秋种进展明显加快,秋收约230万亩/天,秋播约40万亩/日。目前,全省秋粮收获进度达到71%,全省秋季播种进度达到26%。加快修复损坏的外壳,累计修复损坏的外壳超过120,000平方米。同时协调饲料300吨,分配消毒剂90吨,解决重灾区农民的需求。指导农场(家庭)以无害的方式治疗因灾难而死亡的67,000头(仅)动物和家禽。加快农田水源排水,累计排除农田积水6000多万亩。加快修复受损棚,制定灾后蔬菜恢复和生产指导,累计修复9000多个农棚。我省将继续加快秋收和秋耕进度,做好破棚、围护加固、农业生产制定和赈灾补贴等工作。在灾后卫生防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坚持"双手把握",为灾后重建工作创造安全环境,为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提供健康保障。在防灾返贫监测救灾工作方面做好,截至目前统计,全省涉及摘帽县46个,扶贫村2750个,脱贫降困43.4万人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提出的新增灾害监测目标有1363户3179人。我省出台扶持措施,加强财政支持,安排中央过桥资金6428万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并努力投入10亿元小额信贷,重点开展灾后扶贫和扶贫项目,优先扶持灾后重建项目和发放公益岗位工资。

(负责编辑:闫涛、闫亚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