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谭志宏作品《源远流长图》亮相“文化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巡展

谭志宏作品《源远流长图》亮相“文化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巡展

谭志宏,号赤龙云天,静悟轩主人,吉林大安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研习书画三十余年,曾就读广州市书画专修学院山水画高研班5年,作品有时代气息和正大气象。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览并获奖,是中国海关首届金钥匙艺术奖获得者,作品曾被海关总署作为关礼赠送国际海关友人。

谭志宏作品《源远流长图》亮相“文化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巡展
谭志宏作品《源远流长图》亮相“文化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巡展

《源远流长图》

笔精墨妙画外功,踏访千山写峥嵘。

奇峰收入五腹内,下笔方能得从容。

这是我学中国画的一点感悟,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有两条路。脚下一条,感受山川大海;心里一条,懂得和感受美和爱。既然来去匆匆,最终一切都会失去,何不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其实人生的幸福在于拥有发现美和感受爱的能力。学习书法绘画就是个不错的选择。选择一种真正的爱好持之以恒,静待量变到质量的飞跃。内心是何等的快乐和充盈。

学习书法,“不入古人皆下品”是有哲理的。几千年来灿若星河的书法史可谓群星璀璨,但能传世就那么几位大师,万里挑一,几乎穷尽了书法艺术之妙。现代人想超越巅峰几无可能,1300年的科举时代都难,何况网络时代当下呢!因此要老老实实的临写碑帖,打好基础,可以选择喜欢的一种深入进去,再提旁及别家。李可染说:“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知识若不能转化为智慧,便是愚腐,要善于学习,感悟很是重要。临帖即是“写生”,吃透了方能创造。切记不会走就跑,落入江湖体,毫无古人意。当然能形成个人面目是最好的。但要达到历代大家,如古代的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近现代的吴昌硕、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等大家的高度是难上加难的。那些都是天纵之才。不敢奢望,能做到登堂入室,就已不错了。一般人来讲找到书写的快乐就很好了。书法可法,近乎道而非匠,这难道不是攀登者的快乐吗?要知难而进,前人说“勤学如春天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难度很大,自感永远在路上。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也学不了。虔诚追求,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去发现和用心感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若乐之者”。这就是学术的真谛吧。

而学习绘画,无论何种,中国画、西洋画、水彩画、彩铅画、版画、漆画等等。而中国画又叫水墨画,又分工笔画、写意画,又有人文画、体院画、山水、人物、花鸟等细分。但无论哪种都应既师传统又师造化,师传统即向历代大师学习临摹,师造化即向大自然的真山、真水、真花、真鸟观察学习。又是一个艺无止境的逐梦过程。能够乐在其中并找到真爱,当然也要融汇中西、融会贯通。最关键是要以中华文化为根,以书法为骨,以诗文为魂,做到画中有诗。经人类文明血脉滋养的绘画才能成为能品、精品、逸品乃至神品,须坚守和发扬光大。同时笔墨当随时代,体现国家情怀、大国复兴、中华崛起的时代特色,从而传达实现中国梦昂扬向上的时代正能量。好的书画作品应是作者人格的体现。首先能够感染、陶冶自己,才能鼓舞、振奋他人。使观者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期盼,也是一种社会价值吧。

最后,书画创作者应有一颗纯净的心,一心为艺,不在乎入什么会、任什么职、参什么展、获什么奖,陶冶不淘金,才能玩出高雅情怀、快乐和健康。使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大变革的时代,澄怀宁静,安定从容。

愿我们都有一个拥有趣的灵魂!去发现创造美,感受爱。

笔实墨沉入古人,既求形似亦求魂。

写到神形缥缈处,宠辱皆忘似通神。

谭志宏作品《源远流长图》亮相“文化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巡展

《风正一帆悬》

谭志宏作品《源远流长图》亮相“文化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巡展

《齐奋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