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以后,父亲无论如何都会成为孩子生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那么,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过程中,父亲有什么具体的功能呢?这是一个非常实际和高度可操作的问题。
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父亲的功能包括喂食、祝福、管教、讲道、胜利等5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父亲要做:
一是挣钱养家糊口,有时间陪妻子、孩子(赡养功能);
第二,保护妻子和孩子免受自然和人为灾害(祝福功能);
第三,建立家庭规则,以维持家庭内部的结构和秩序(规则和培训功能);
第四,向孩子传递生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教功能);
第五,以身作则,做一个有权势的人,至少比他的母亲好,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是一个非常男人的人(胜利功能)。
事实上,强调父亲的功能并不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征,也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普遍关注的话题。例如,美国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一本名为"父亲对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的手册,该手册显示了对父亲家庭功能的重视。
该手册定义了现代美国家庭中父亲的七种职能:(1)培养与孩子母亲的积极关系;
比较以上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人中,父亲的胜利功能基本被去掉了,传教的功能被削弱了。这是因为在强调男女合作的社会语境中,父亲"强不强"似乎并不重要,胜利功能的重要性相对降低,个性化成为孩子教育的主流。
同时,当今社会呈现出多元价值观的倾向,个人吸收外部信息的渠道也极其多样化,父亲其实很难将自己公认的价值观完全传递给孩子。因此,"说话和教导"的分量已经降低,作为补救措施,"身体教"的作用增加了,父亲已经成为孩子身份的典范,这可能会以某种新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成长。同时,现代社会强调父亲在引导孩子参与家庭外社会互动方面的作用。
然而,父亲的胜利功能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具有心理价值。
孩子,尤其是儿子,总是期望"我的父亲比你的父亲好",并期望他们的父亲在力量和权威上优于他们的母亲。作为英国电影《人生驾驶课》中的儿子,听到父母离婚的消息,他很生气:"爸爸,你作为男人,怎么能让她甩掉你,而不是你?"......"要知道,在一个父亲缺乏胜利功能的家庭里,他的儿子在面对竞争和挫折时会感到胆怯和羞辱。
在家庭教育中,要有效发挥父亲的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一些基本原则。以下是父母要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应当指出,这些与父亲的职能有关的原则适用于子女未成年的所有家庭,并不取决于丈夫在妻子眼中是否"合格"或"不合格"为子女的父亲。
原则1:父亲的婚姻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其余功能必须以正常的婚姻关系为前提。
父亲的婚姻功能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父亲让孩子觉得自己配得上母亲之爱的能力。这有点曲折,但它讲述了父亲婚姻(情感)功能的本质。同时,还制定了一条规则:婚姻大于亲子关系。这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命题。
如果父母或吵闹,或相互蔑视,父亲无法赢得母亲的尊重,无法解决婚姻矛盾,孩子容易出现"挫折、退缩"等隐含的不良行为,或作为"攻击、破坏"等外在不良行为。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夫妻结婚时,如果平等,不互相屈服,孩子三岁以后就会被置于极度不安全的体验中,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和破坏力。在发生婚姻冲突的情况下,如果父亲或母亲总是通过容忍妥协来解决冲突,孩子在三岁之后就会表现出沮丧和退缩。
由此可见,无论是嘈杂,还是整体,都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冲突的婚姻让父母变得不理智,他们会不自觉地把孩子的事借给对方,或者以孩子为对象,互相争吵,让孩子投下心理阴影。不仅如此,由于父母坚持用词、针锋相对,家庭教育缺乏"一致性",孩子往往感到不知所措,也感到有机,行为逐渐陷入混乱。
如果夫妻双方都忽视了婚姻关系的改善,而只是简单地操作亲子关系,煞费苦心地改善亲子互动,往往超过一半的努力,与预期背道而驰。和睦相处、彼此相爱的父母,会成为孩子身份或依恋的对象。
原则2:要扮演父亲的角色,必须认识到父亲和母亲行为的差异,以及劳动分工,并认识到父母之间的"角色差异化"。
要认识到差异,没有必要将父亲的行为统一到母亲的标准。父母在抚养孩子时反应不一致,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家庭制度的正常现象。
例如,母亲是安排家务,喂养孩子和带他们去医院的领导者,往往因为孩子生病而容易焦虑。而父亲往往不够活跃,甚至连一个"笨头"都在等着妻子说路。这是常态。然而,许多妻子忽视了这一差异,要求丈夫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孩子相处,导致矛盾加剧,感情受到影响。
承认差异并不妨碍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是父亲的强项,近三岁以上的孩子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有意识地选择和父亲一起玩。不过,父亲在游戏中的优势是"弹跳"和"提升"等体力游戏。在一个例子中,一个父亲抱起他的孩子,在空中高举他的头,或者把孩子扔到空中,然后突然抓住孩子,当孩子笑的时候大笑。
母亲的优势是演讲游戏,长距离游戏(即长距离摇晃或滚动玩具以刺激孩子)和智力游戏。讲故事,耐心地教孩子用一样东西,是母亲的长处。然而,相比之下,父亲的身体游戏是对母亲演讲游戏的有益补充。
影响父母之间"角色分化"的自然过程有两个因素:父亲性格和家庭责任的成熟度,以及母亲的控制和焦虑程度。
与父亲不同,母亲本身往往对孩子的问题感到焦虑,如果妻子碰巧遇到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丈夫,这种焦虑就会被放大,而对女性控制的自然欲望会使父母角色的自然差异成为婚姻冲突的原因。
原则3:父亲是处方者,母亲是规范的捍卫者,管教的主角是父亲,情感上的安慰主要由母亲承担。
孩子应该因为犯错而受到惩罚吗?谁会成为这个恶棍?这是一个操作性的事情。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三岁以下的儿童不需要受到惩罚,因为现阶段对儿童没有对错的概念。至于三年后,这取决于会发生什么。如何实施惩罚性教育,了解相关考量,请听我的在线公开课——《惩罚教育的艺术》。
大多数时候,三岁以后的孩子开始对父亲感到敬畏。这种现象很普遍,因为在孩子的成长方面需要父亲的权威。因此,树立父亲的威望,或者保持低调,给父亲一个受人尊敬的地位,是家庭教育的客观要求,而不是强调父母之间的区别。
"外在的男女"是父母一般的分工模式,引导孩子从家庭到外界是父亲的责任,因此,父亲必须让孩子在童年生活中,遵循基本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成年后能够成功接受社会规则。母亲更有可能教孩子照顾自己,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饮食和穿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亲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决策的中心,而母亲是家务的领导者,解决矛盾,是家庭成员的情感中心,"严格父亲和母亲"是主流的家庭模式。
如果父亲不履行"规范制定者"的义务,母亲必然会填补空虚的角色,从而变得没有同情心,母亲的身体特征减弱,缺乏情感照顾功能等,这首先是父亲的失职,而不是母亲的工作。
一个明智的妻子通过以父亲的名义为孩子发布规范来捍卫丈夫的"角色声望",而不是将父亲置于受监管的角色中。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想买一些重要的东西,母亲虽然不需要通知或询问丈夫,但会告诉孩子"等到我请爸爸说出来",从而营造出"定位,演技"的父亲形象。
在三岁以后孩子的教育中,理想的情况是父亲制定规范,母亲督促和执行规范,努力维护父亲的权威,而不是破坏父亲的形象。
不幸的是,在一些有婚姻缺陷的家庭中,母亲往往不捍卫父亲的权威,而是贬低父亲的形象。例如,一位母亲,面对儿子的恶作剧行为,责骂她的孩子:"看,你又在给我制造麻烦了!这就像你精神错乱的爸爸!"
学过心理学的母亲可能更可怕,丈夫的"无法安慰"会变得"长而小"。一位母亲告诉我,她有两个儿子。我问她大儿子是谁,她说是"小丈夫"。我默默地听了很久,无法回应。
如果父亲不采取行动,从长远来看,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形象必然会崩溃。结果是,孩子要么为犯了与父亲类似的错误而感到羞耻,要么变成了一个无视男性权威、组织规则和社会规范的傲慢者。
原则4:父亲的缺席和功能性的缺席是孩子尽可能避免或补救的重要"结构性"心理创伤。
这里的"父亲不在家"一词通常是指父亲的死亡,母亲的离婚,或父亲长期离家出走的责任,以及因工作原因无法与孩子在一起。
父亲的"功能缺失"意味着,虽然父亲确实在场,但由于父亲对家庭事务漠不关心,或者他缺乏发言权,或者因为他被母亲或其他家庭成员(如祖父母)"边缘化",他无法履行父亲作为父亲的责任和职能。
心理学家发现,父亲在"在"和"不"的情况下缺席或功能缺失都会对三岁以后的孩子产生重大影响,无论他们是学龄前,小学还是青春期。
父亲的存在与孩子的学业状况密切相关。大多数学龄前和小学儿童来自父亲五岁时不在家的家庭。大多数学业优秀的孩子来自父亲经常在家的家庭,并且总是由他们的孩子照顾。
另一项统计研究证实,"母子"或"母女"单亲家庭中厌倦上学的儿童比例通常是正常家庭的两倍。
不仅如此,父亲的存在还会影响孩子的能力、认知和意志力。经常和孩子在一起的父亲可以为他们提供成功行动的模式,让他们有机会观察和模仿父亲,从而大大提高他们应对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并创造坚持不懈,果断和成就的动力。
父亲的缺席也明显影响了孩子在同伴接触中的态度,与群体脱节,"群体性"明显低于正常家庭的孩子。他们害羞,胆怯,不愿意与同龄人玩冒险游戏。然而,这类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的违规行为都高于平均水平,时不时会出现不快乐、悲伤、抑郁、神经质、自残等表现。
许多父亲客观上因为工作原因而离家出走,如海员、军人、地质和石油工人、建筑工人、异地工作的职业经理人等。这样的家庭如何才能有效减少父亲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在这里,我给出两个补救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改善父子之间的远程通信。这包括例行电话,互联网联系以及改善与妻子和孩子的沟通,这可以有效地减少缺勤的负面影响。在孩子的心里,能否感受到父亲的存在,首先,是一种主观体验,其次才是事实。
第二个建议是通过参考"父亲的名字"来教育孩子。这里的"引用"一词意味着,即使父亲不存在,母亲仍然可以在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中将"父亲"的概念引入母子沟通的语境中,从而暗示父爱的存在。例如,母亲说:"宝贝,让我们来看看爸爸发来的照片......好不好不好?下周爸爸会从上海回来,宝宝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母亲可以借用父亲的名字来批评孩子的教育:"儿子!爸爸说了什么?你能在未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拿走别人的东西吗?......"类似的引用可以大大增强"父亲在场"的感觉和体验。
(西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