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个村至少1名“讲古人” 广州黄埔讲古堂开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1月24日,“活力史志话广州”黄埔讲古堂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启动。首期“讲古”由陈泽泓、冷东两位史学专家担纲,他们讲述在广州黄埔发生的中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故事,带领观众领略千年海丝文化。

每个村至少1名“讲古人” 广州黄埔讲古堂开讲

黄埔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更是清代后期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名至实归的古代“南方大港”。至今仍是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实现运输业务往来的华南地区最大对外贸易综合性主枢纽港之一。

“如果用讲故事的语气来说,叫‘未有广州、先有黄埔’。”陈泽泓认为,地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轨迹,黄埔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是三江汇流之地。“古人选广州城的时候这个因素很重要,‘先有黄埔、后有广州’不是信口开河的。”

“黄埔是广州口岸的重要核心枢纽,在国际商贸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冷东分别从黄埔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管理制度、中外商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珍稀文献、发展规划等七个维度讲述了海洋时代黄埔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贸易发展。

讲古堂需要专业的讲古人。目前,广州市黄埔区已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讲古人”队伍,成员涵盖史志专家、机关干部(含老干部)、在职或退休教师、企业家、乡贤雅士、退役军人等。除此之外,“讲古人”队伍还将向基层下沉,陆续组建村社“讲古人”、学校“讲古人”、企业“讲古人”队伍,保证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讲古人”,每个学校至少有2名“讲古人”。

黄埔讲古堂打通“线下”+“线上”平台,充分利用黄埔讲坛、方志馆(方志驿站)、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图书馆及分馆、公园、学校等场所,并借助“到黄埔去”App及相关新媒体等线上平台,串珠成链。

每个村至少1名“讲古人” 广州黄埔讲古堂开讲

当天,黄埔讲古堂聘任了9名区级“讲古人”。作为入选的9人之一,广州市黄埔区委党校党建研究部讲师涂敏燕说,黄埔有玉嵒书院、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作为讲古人能讲述这些历史非常自豪。未来,希望通过讲古堂这平台多多挖掘这里的故事,传承历史文化、红色基因,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