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

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上次我们关于这本书的分享内容里呢,主要讲到不同天生气质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养育,如何分辨孩子的天生气质,以及当看到孩子有些偏差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以及行为背后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相应地处理情绪。

如果把孩子比作树苗,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就好比是在给这个小树剪枝、除草、杀虫,那除此之外呢,家长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给小树施肥,也就是我们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心理营养,孩子只有从父母那里接收到了足够的心理营养之后呢,才能真正茁壮成长。

我们到底需要给予孩子哪些心理营养,才可以让孩子的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呢?

我们说孩子就像种子一样,种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阳光,需要土壤,需要空气。而孩子呢,不仅仅需要身体的营养,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营养的补给,而且心理营养和身体的营养一样,在孩子的不同的成长阶段,最渴望的心理营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呢,我们就要在孩子的不同阶段,重点给予孩子那些他最需要的心理营养。但是,这就意味着孩子在其他时间段就不需要这些营养吗?当然不是。对于孩子来说,无论什么时候,这些心理营养都能够帮助他成长。只不过在特定的成长周期,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补给到这些营养,就会让孩子更有效地发展出稳定的人格和能力。

要和大家非常强调的一点人格特质就是稳定。

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最渴求的心理营养有哪些?在这本书里面,主要提到五大部分,分别是:第一,无条件的接纳;第二,生命至重,让孩子确认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第三,安全感;第四,肯定赞美与认同;第五,认知与模范,我们需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 无条件接纳

——最首要的心理营养

第一种心理营养是无条件的接纳,所谓无条件接纳,就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来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无条件的接纳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它是我们给予孩子人生中的第一种心理营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刚出生的孩子,他既不会说话,也没有生活料理的能力,所以有任何的需求他都只能够靠哭来表达,而且他只能依赖自己的父母。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看到孩子哭就烦躁甚至因此拒绝关注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被爱。那除了不被爱,甚至还会觉得被抛弃,这将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在孩子后面的成长阶段,父母也要注意随时随地给到孩子更多的接纳和爱。接纳孩子这个人,不等于接受他的行为,而是告诉孩子,无论怎样,你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们都会爱你,我们会和你一起渡过难关。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无条件的接纳”并不等于溺爱。溺爱是指什么呢?溺爱就是不管他做错了什么,或者是他干了什么,你都不会去管他,不会去提醒他,不会去阻止他——这个叫溺爱。那什么又叫做“无条件”呢?为了更好地让你理解什么叫“无条件”呢,我们这里就把“无条件”换成是“没有能力”。

为什么说是“没有能力”呢?举个例子哈,就比如说孩子,他今天考试想考100分,但是最终他没有考到100分,他可能考了95分或者是90分,那我们要看到的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仅仅是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能力去达到100分,那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接纳的就是他能力暂时不足,所以我们需要对他进行无条件的接纳。还有就是当我们看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那我们要知道的是,是因为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不足,他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去控制好他自己的情绪,所以这个时候他需要爸爸妈妈对他的无条件的接纳。

所以我们会说,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孩子达不到预期的时候,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在这些时候,他其实是最需要我们父母的无条件接纳。书里面讲到,在孩子零到三个月的时候,这个期间他最需要的就是妈妈能够无条件的接纳。阿德勒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幸福的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疗愈。”因为在小时候,如果一个孩子他受到了心灵上的伤害,其实对他这一生的影响都会非常大,也就是说小的时候,他如果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身边的人都是非常的接纳他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内在的价值感就会彰显出来。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那同样,我们也会提到说有一些小孩儿哈,他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他了,可能是到外地去打工了,可能是因为特殊的原因没有办法和他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创伤呢?其实就是因为在这个时候,妈妈的离开,对于他而言就意味着是妈妈不要我了,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所以呢,在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不断去自我归因,甚至于会把外界的原因也会归结到自己身上。所以伴随着这个孩子的成长,他时常都会有一种觉得我不够好啊别人瞧不起我啊,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对啊——这样的问题会一直在孩子心里翻腾。所以他从小没有得到妈妈的认可,这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孩子出生以后的最大问题。

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心理营养就是无条件的接纳,你心里或许因为有共鸣所以很难过很遗憾,但是呢,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事情呢已经过去了,我们从此时此刻开始,用正确的方式去养育孩子,所以我们切记第一个需要做的心理营养,就是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接纳并不是说当你的孩子,他已经做的很好了,比如说孩子他已经考了满分了,他已经当了班长了,他已经做的非常好了——其实在这个时候,孩子对你接纳他的这种需求度是没有那么高的,他真正最需要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他能力不足的时候。

那讲到这里呢,可能有的妈妈也会问哈,就是说我的孩子,他现在已经不是零到三个月了,我的孩子现在可能已经13岁了,甚至我的孩子可能都已经23岁了,那这时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林文采博士讲过,心理营养在25岁之前给孩子做都是有用的。那过了25岁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过了25岁以后,当我们已经成为了成年人了以后,我们其实是可以尝试着首先做自己的重要他人,也就是说,我们是可以给自己做心理营养的。

所以呢,无论你的孩子今天多大了,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继续给他无条件的接纳,继续给他包容和接纳。那在这里呢,我还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部分,就是说有的妈妈可能会说,我其实总是对我的孩子没有耐心,或者说我总是觉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一不小心就窜上来了。那我想要告诉你的就是,其实当你在不能够接纳孩子的时候,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不可以接纳自己,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你觉得自己不能够被原谅。你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不行,那么这个点,我想是需要你去做个人成长的,是你自己的个人成长暂时还有成长的空间。在我们的个人成长没有做好的时候,反过来就会影响到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 生命至重

——Am I your No.1?

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是第二个心理营养——生命至重,就是让孩子确认,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对于零到三岁的孩子呢,他还需要确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你的生命中,我是不是最重要的?我是不是那个Number One(NO.1)?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不舒服,但只要你发现我饿了,我生病了,你就会放下一切,先来满足我,这样我就会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那这个人呢?同时我们也称他为重要他人。孩子希望重要他人可以给予自己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从而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带着这种感受,孩子就会有能力在成人以后和他人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如果孩子在零到三岁这个关键期,他被放在了养育者最重要的位置上,在其他的阶段,他的对于父母将他放在最重要的首要位置上的要求就不会那么迫切。否则呢,孩子他可能就会持续地对父母的爱感到不足够,然后不管父母怎么样做,他都觉得父母不够重视自己。

那在这里呢,我也想和大家再次强调“重要他人”这个心理学概念,它指的呢,就是在孩子的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那个人,这个人的养育态度及行为举止将对孩子的成长形成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这个人是由孩子自己挑选,最初、最本能的,他一定会选择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不行,他可能会选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的长辈。所以呢,也是为什么我们会非常的重视孩子在零到三岁的时候,他的这个主要养育人,因为零到三岁,这个养育者基本上就会成为孩子的一个重要他人。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中,他在他的早期没有找到它的这个重要他人的话,他或许一生都会一直去寻觅,直到找到为止,也就是说上小学的时候,他有可能会去找她的小学老师,成为他的重要他人;上中学,他可能就会早早地去找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很早谈恋爱,或者是当他在青春期的时候没有找到恋爱对象,他可能在刚刚迈入成年早期的时候,也会非常主动地渴望地去寻找到那个重要他人。

所以这里呢,可能就会比较担心一点的是,如果他找不到,他会一直带着这个期待长大,带着这个期待结婚,等到结婚以后呢,他也会一天到晚的去询问,说在你的生命里我到底排第几,问了又问,试了又试,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他会一直不断地去寻找答案,从而呢,有可能导致他在人际关系中碰到很多问题,或许他也不太能够全力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呢,在他的头脑里,他总是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 安全感

最首要的心理营养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呢,主要来源是婴儿时期,饿了就能吃到奶,不舒服了就能及时得到妈妈的拥抱和安慰。所以在这个时期呢,孩子觉得自己和母亲是融为一体的,可是呢,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就需要与母亲分离,但是在这个分离阶段的安全感的给予就是非常重要了,妈妈需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做到情绪平和,关注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并且对待事情积极乐观,不焦虑,这样呢,就可以让孩子感到轻松。在孩子做出了一些挑战和发表自己看法和犯错误的时候呢,我们要尽可能保持一个包容、理解、接纳的态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态度之后呢,孩子就会产生充足的安全感,认为自己能够从容地迎接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在前几个阶段,孩子是需要从与父母的互动中去吸收营养的,那随着孩子慢慢进入到四岁、五岁这个阶段呢,他就开始慢慢地注意力往外移了,他就更多地投注到与外界的互动,与自己的互动。所以呢,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三个心理营养之外呢,父母给予孩子的肯定、赞美、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从出生开始,他首先是要经历的和妈妈是生理上的这个脐带的剪断,那孩子其实他进入到了四个月,一直到三岁左右呢,他才真正的和妈妈剪断心理上的脐带,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呢,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独立,因为在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在安全感建立这件事情上呢,其实往往妈妈的作用是大过于爸爸的,因为孩子分离的主要的对象就是妈妈。孩子其实大概在两岁半以前,他都认为他和妈妈是共生在一起的,并且他认为妈妈就是她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其实孩子会有和爸爸争夺妈妈的这种竞争关系,但是往往呢,到了孩子进入到三岁以后呢,他其实慢慢就会进入到了一种正常阶段,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下,我们妈妈又应该如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首先第一点就是妈妈的情绪要稳定。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在家庭教育课程里面呢,我们会反复和大家讲“三个不做,只做一个”——不说伤孩子面子的话,不说伤孩子尊严的话,不做焦虑的妈妈,只做一个就是只给孩子做心理营养。所以首先妈妈的情绪要稳定,因为我们说啊,常常处于焦虑状态的妈妈是很难心平气和的,她总是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所以她的情绪也很容易就失控了,并且在我们所有的情绪里妈妈焦虑的这一款情绪是最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的。其实孩子的世界会围绕着妈妈转,所以妈妈的情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他很快就能够接收到。

所以我们说如果妈妈觉察到自己有情绪方面的问题呢,就一定要想办法去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来面对孩子。那在孩子安全感建立的这个阶段呢,我们会发现啊,进入到两岁半、三岁的孩子呢,有的时候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儿,比如说带他到游乐园,我们会发现孩子他可能会跑出去玩儿一会儿,又会回来看一下妈妈,然后确定了妈妈在这儿,然后他就又会跑走,也就是说,我们会发现孩子在这个阶段会时不时地跑回妈妈身边,要妈妈抱抱。这时如果妈妈痛快地抱起他,然后抱一下,孩子就有安全感了。那我们也称这个时候孩子他就是在充电,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大,他的活动半径就会越来拉长,然后并且他游玩的时间也会长,然后他自然而然回来充电的时间也就会加长了。所以顺其自然,当孩子得到了安全感,他就会尝试着分离,然后再远一点,安全感再多一点,就可以分离得再远一点。所以相较而言呢,在这个时候,妈妈的情绪稳定,妈妈的状态好,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那第二点呢,就是我们要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我们说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第一位,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呢,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父母啊,其实都是尽我所能的,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但事实上对于孩子而言呢,你看孩子,他那么小,其实他对物质的需求没有那么大的,而他对关系的需求,其实在这个时候显得更加的重要。在孩子心目中,他最渴望的就是他能获得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关系,所以在他安全感的建立方面是最重要的。父母关系好了,他自然就很开心,因为在这个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相互指责,孩子呢,就会感到害怕,而在这个时候呢,他又没有办法去表达,他的害怕,就很有可能用各种各样的行为来呈现。所以我们说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呢,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那我们也说了,在这个阶段呢,也存在着养孩子最头痛的期间,就是可怕的两岁,就是我们说的trouble two,为什么可怕呢?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他又想分离,然后又想独立,有时又没有办法彻底和妈妈独立,那这时呢,就需要我们降低对孩子的要求,然后在他没有足够独立的能力的时候呢,我们陪伴他,看着他,保护他,然后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呢,我们及时地站在他旁边,然后让孩子感受到,哦,妈妈一直都是在的。

我们还要和大家分享到最后一点,就是温和的坚持,就是说我们在行为上,如果说发现孩子有一些不当的或者是不安全的举动呢,我们需要坚决制止孩子这样的行为,那同时呢,我们是需要带着一种温和的态度去制止孩子的,我们在态度上不带批判指责的情绪,而仅仅在行为上去坚持。那好,我们今天关于心理营养的前三个心理营养呢,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那在明天呢,我会继续把我们后面的两个心理营养给大家做分享,那我们明天再见。

“读书笔记” 《心理营养》五大营养之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安全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