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太空知识,寻宇宙奥秘,现在的年轻人这样过春节

2021年,中国航天成就举世瞩目。从“天问”登火、“祝融”巡视到“羲和”探日,从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到“北京明白”,再到无数默默付出的航天人,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与此同时,《你是我的荣耀》致敬航天梦想引爆全网,太空话题成为大众热点。1月25日,腾讯视频和科技日报联合推出“闪耀太空年”系列活动,邀请六位专家共同打造太空知识公开课,多维度展现人类逐梦太空的过程,引领年轻人感悟航天精神。

学太空知识,寻宇宙奥秘,现在的年轻人这样过春节

据悉,此次知识公开课以专业化、多元化视角为大家揭开浩瀚太空的奥秘。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庞之浩,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从航天技术到空间站,讲述了航天事业高光背后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朱进则重点分享了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观测与拍摄,帮助普通人更好地逐梦星辰。

除了航天、天文专业技术上的科普外,此次公开课也关注到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无穷想象与好奇。科幻作家、第74届科幻雨果奖得主、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从太空探索出发,带来一场科幻的脑洞之旅。科学声音组织成员、腾讯视频知识创作者吴京平围绕载人航天,揭秘航天员不凡生活。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科普作家刘茜也以神秘的行星探索为话题,打开观众好奇心。

学太空知识,寻宇宙奥秘,现在的年轻人这样过春节

庞之浩围绕精彩纷呈的中国航天技术,从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等四个重要航天领域介绍了大陆航天技术的发展,还结合早期航天工作人员在“冻猪肉”的冷库穿着凉鞋进行低温试验等案例故事,展现了航天人不畏艰苦的精神。

杨宇光认为,空间站将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他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空间站发展历程。对于未来空间站发展,他充满信心,畅想未来或许能够进行新奇又刺激的“太空旅游”,满足人类领略旖旎太空风光的理想。

作为资深的天文观测爱好者,朱进在课上针对当前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空间站观测攻略,特别展示了如何使用单反、手机等设备搭配人造天体过境预报小程序,轻松拍摄中国空间站等人造天体。

学太空知识,寻宇宙奥秘,现在的年轻人这样过春节

如果说硬核技术是圆梦根基,那么科幻就是许多人梦想开始的地方。郝景芳从科幻作品中突破想象力的太空探索手段出发,通过对科幻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核聚变发动机、太阳光帆、曲率引擎飞船、磁场漏斗、时空穿越等,打开观众想象空间。在她看来,科幻激发想象力,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星辰大海。

随着火星车“祝融号”的徐徐行进,行星探索的未知与神秘持续吸引着大众关注。刘茜围绕行星科学,以火星探索为例解析人类前往火星将面临的辐射、医疗等问题。她表示,其它行星的研究结果将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过去和未来。

吴京平则详细讲述了国内外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科普航天员素质要求及职责分类。针对最近大热的“太空旅游”,他也强调随着航天技术的成熟,拭目以待载人飞船的普及化。

几位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在趣味度与知识浓度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平衡,引导年轻人以探索欲、求知欲、想象力编织太空梦。

今年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年,意义非凡。提到选择一件物品带上太空,杨宇光和朱进选择单反相机,希望能够拍摄地球美好光景,郝景芳则想携带耳机,渴望在太空感受恢宏的交响乐。除了物品外,郝景芳和刘茜表示也想带文房四宝“上天”,想体验在太空写春联,让中国传统习俗走向更远的地方。

春节期间,腾讯视频知识频道也将上线丰富的知识内容,如文博主题的故宫博物院《文物贺新年》栏目、科学主题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公开课》、冬奥主题的《清华大学:冬奥会观赛指南》、国家地理《5分钟看懂冬奥会》等,陪大家开心度过“知识年”。未来,腾讯视频将继续坚持以优质内容、多元形式,以正能量内容与精神引导年轻人学习新知识、探索更多领域的奥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斯其格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