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权威访谈|田建华:大力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珠海施工许可证实现“即来即办”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作者:珠海住房城乡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与市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更关系着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021年,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珠海加快建设枢纽型、核心型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的一年,该局将如何以增强民生福祉为根本,高水平推进城市住房和建设新局面?南方日报、南方+邀请到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田建华介绍新思路、新做法。

权威访谈|田建华:大力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珠海施工许可证实现“即来即办”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南方日报:2021年,珠海住建领域工作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及亮点?

  田建华:一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约1.8万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完成46公里市政燃气管道建设;建成8个城市公园,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新增完工项目117个;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将各类项目全流程行政审批时间压缩至5—13个工作日;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100%,绿色发展成色更足;狠抓工程质量安全和工地疫情防控,“红色工地”打造卓有成效,仅用80余天高质量完成全省首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国际健康驿站的改造装修并移交使用……让市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南方日报:关于住房保障,请介绍一下,2021年市住建局具体如何完善珠海住房保障体系?

  田建华:2021年,我局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不断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印发《珠海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出台《珠海市人才住房管理办法》,为符合资格条件的各类人才提供住房保障,供应对象包括港澳优秀人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珠海就业创业。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印发《珠海市关于推进非居住存量房屋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通知》,压缩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落地。

  过去一年,珠海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约1.8万套,住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类别收入准入保障标准调整为人均1709元/月,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类别收入准入保障标准调整为人均2924元/月,跟踪排查2158名低保特困应保未保困难群众,为符合条件的134人提供了住房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

权威访谈|田建华:大力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珠海施工许可证实现“即来即办”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南方日报:与住房保障一样备受百姓关注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过去一年工作情况又如何?

  田建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珠海市2021年市长领办的“老旧小区换新颜、提升居民幸福感”民生实事项目。2021年,珠海结合“三线治理”“管道燃气加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等专项工作,全面推进启动老旧小区项目改造。截至12月底,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开工项目135个,新增完工项目117个,全口径统计累计投资超过2.7亿,涉及居民约2万户,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方面,修订出台《珠海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加快审批流程,批复速度同比增长100%以上。

  南方日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珠海市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田建华:近年来,我局全力推动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建成珠海生态环保产业园厨余垃圾处理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规模330吨/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珠海已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体系。

  2021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推进板樟山山地步道(景山道)的建设,也是我局重点的工作,目前,景山道主线除原节点桥梁外已全部建设完成,步道线路一(圆明新园至白莲洞公园)、线路二(吉柠路至景山公园)、线路三(白莲洞公园至吉柠路)E段已对市民开放,累计参观超过60万人次,成为了市民群众和广大游客的网红打卡点,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此外,2021年建成各类公共停车位约11000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完成46公里市政燃气管道建设,老旧小区住宅户外公共燃气管道加建约3.9万户,进一步提升了管道天然气普及率;推进城市“厕所革命”工作,全年建设(改造)24座城市公厕,优化提升了城市公厕的布局和品质。

  城市绿化方面,2021年全市共建成高新区前环海岸线绿带景观及配套工程、十字门体育公园、斗门区禾益生态公园、香炉湾城市阳台等8个城市公园,新建香洲区永济社区公园、斗门区黄沙坑社区公园等16个社区公园,改造提升远大美域公园、后环公园等4个社区公园,建成健康步道24公里、林荫道25公里,为市民提供了更多高品质公园绿地和更多舒适、绿色、安全的慢行空间。

权威访谈|田建华:大力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珠海施工许可证实现“即来即办”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南方日报:2021年,珠海市在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什么成效?

  田建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

  我局加快出台《珠海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压减审批时限、降低企业成本、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各类项目全流程行政审批时间压缩至5—13个工作日,压缩率达60%以上。2022年新年伊始,我局又持续优化施工许可审批,在施工许可环节最大限度加快建设项目落地进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压缩我市施工许可证核发审批时限的通知》,从2022年1月10日起,全市施工许可证核发审批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实现“即来即办”。

  此外,进一步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审批事项清单,明确合并8个审批事项、移出清单共计11个审批事项、新增3个审批(服务)事项、调整1个服务事项,优化主要改革措施30多项、删除或完善事项申请材料96件,助力住建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南方日报:迈向新局,珠海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开展方向及规划是怎样的?

  田建华:2022年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和珠海两会顺利召开,报告总结的成绩提振信心,确定的新目标相当鼓舞人心。扬帆再起航,特区再出发,面向未来,我们唯有勇担使命,才能不负重托。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牢牢把握“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以“行业监管有力度、民生保障有温度、城市建设有气度、项目服务有速度”的工作理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一是大力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助力民生保障水平提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制定“一城一策”长效管理机制,适时优化、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房地产行业问题整治,切实维护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方位提升珠海住房保障专业化水平,着重从政策体系、房源筹集、平台建设、专业化服务等方面进行提升住房保障服务。“十四五”期间,珠海将加快制定和完善住房保障相关制度,筹集不少于8万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

  二是大力推进建筑市场改革,促进建筑科技发展,提升城市建设优质环境。推进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助力珠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实名制平台建设,确保项目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按规定到岗履职。完善工资保证金和支付专户管理办法,完成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建设。严厉打击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净化建筑市场等。

  三是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精细化品质化管控,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拿出“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包括加强市政燃气管道建设,推进老旧小区的户外公共燃气管道加建工作。强化低影响开发先进理念,统筹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统筹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原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焚烧率保持100%。开展新一轮城市公厕建设行动,继续优化城市公厕布局和配置。

  四是全面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珠海。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着力提高珠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水平,提升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等。

  五是集中攻坚解民忧,高质量做好“十件民生实事”,为百姓交出“温暖答卷”。民生实事的分量越重,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越高,2022年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我局牵头占了3项——“新增各类公共停车位5000个以上”“筹集建设2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改造升级24个老旧小区”。对此,我局将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建设路外公共停车泊位,或挖掘静态交通资源,释放主城区道路空间,增加公共停车位数量;推进全市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人才住房项目筹集;健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后续长效良性循环机制,健全各区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机制等。我局将化压力为动力,全力以赴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民生实事任务,打造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的样板城市,向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何丽苑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