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權威訪談|田建華:大力優化建築業營商環境,珠海施工許可證實作“即來即辦”審批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

作者:珠海住房城鄉建設

  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與市民群衆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更關系着市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2021年,珠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全力推動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品質發展,為珠海加快建設樞紐型、核心型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的一年,該局将如何以增強民生福祉為根本,高水準推進城市住房和建設新局面?南方日報、南方+邀請到珠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要負責人田建華介紹新思路、新做法。

權威訪談|田建華:大力優化建築業營商環境,珠海施工許可證實作“即來即辦”審批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

  南方日報:2021年,珠海住建領域工作呈現出什麼新特點及亮點?

  田建華:一年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房地産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推進住房保障工作,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約1.8萬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完成46公裡市政瓦斯管道建設;建成8個城市公園,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新增完工項目117個;穩步推進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将各類項目全流程行政審批時間壓縮至5—13個工作日;建立民用建築中綠色建築占比達100%,綠色發展成色更足;狠抓工程品質安全和工地疫情防控,“紅色工地”打造卓有成效,僅用80餘天高品質完成全省首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國際健康驿站的改造裝修并移交使用……讓市民群衆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南方日報:關于住房保障,請介紹一下,2021年市住建局具體如何完善珠海住房保障體系?

  田建華:2021年,我局以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為導向,不斷完善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産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印發《珠海市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出台《珠海市人才住房管理辦法》,為符合資格條件的各類人才提供住房保障,供應對象包括港澳優秀人才,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來珠海就業創業。聯合市自然資源局印發《珠海市關于推進非居住存量房屋改造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通知》,壓縮審批流程,加快項目落地。

  過去一年,珠海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約1.8萬套,住房保障覆寫面不斷擴大,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類别收入準入保障标準調整為人均1709元/月,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類别收入準入保障标準調整為人均2924元/月,跟蹤排查2158名低保特困應保未保困難群衆,為符合條件的134人提供了住房保障,實作了應保盡保。

權威訪談|田建華:大力優化建築業營商環境,珠海施工許可證實作“即來即辦”審批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

  南方日報:與住房保障一樣備受百姓關注的老舊小區改造問題,過去一年工作情況又如何?

  田建華: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珠海市2021年市長領辦的“老舊小區換新顔、提升居民幸福感”民生實事項目。2021年,珠海結合“三線治理”“管道瓦斯加建”“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等專項工作,全面推進啟動老舊小區項目改造。截至12月底,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增開工項目135個,新增完工項目117個,全口徑統計累計投資超過2.7億,涉及居民約2萬戶,建築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方面,修訂出台《珠海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指導意見》及配套檔案,加快審批流程,批複速度同比增長100%以上。

  南方日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友善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珠海市在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田建華:近年來,我局全力推動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準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建成珠海生态環保産業園廚餘垃圾處理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330噸/日。項目的建成标志着珠海已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終端處理設施體系。

  2021年度十件民生實事——推進闆樟山山地步道(景山道)的建設,也是我局重點的工作,目前,景山道主線除原節點橋梁外已全部建設完成,步道線路一(圓明新園至白蓮洞公園)、線路二(吉檸路至景山公園)、線路三(白蓮洞公園至吉檸路)E段已對市民開放,累計參觀超過60萬人次,成為了市民群衆和廣大遊客的網紅打卡點,得到市民的一緻好評。

  此外,2021年建成各類公共停車位約11000個,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完成46公裡市政瓦斯管道建設,老舊小區住宅戶外公共瓦斯管道加建約3.9萬戶,進一步提升了管道天然氣普及率;推進城市“廁所革命”工作,全年建設(改造)24座城市公廁,優化提升了城市公廁的布局和品質。

  城市綠化方面,2021年全市共建成高新區前環海岸線綠帶景觀及配套工程、十字門體育公園、鬥門區禾益生态公園、香爐灣城市陽台等8個城市公園,建立香洲區永濟社群公園、鬥門區黃沙坑社群公園等16個社群公園,改造提升遠大美域公園、後環公園等4個社群公園,建成健康步道24公裡、林蔭道25公裡,為市民提供了更多高品質公園綠地和更多舒适、綠色、安全的慢行空間。

權威訪談|田建華:大力優化建築業營商環境,珠海施工許可證實作“即來即辦”審批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

  南方日報:2021年,珠海市在優化建築業營商環境,推進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什麼成效?

  田建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手段,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

  我局加快出台《珠海市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分類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壓減審批時限、降低企業成本、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将各類項目全流程行政審批時間壓縮至5—13個工作日,壓縮率達60%以上。2022年新年伊始,我局又持續優化施工許可審批,在施工許可環節最大限度加快建設項目落地進度,印發《關于進一步壓縮我市施工許可證核發審批時限的通知》,從2022年1月10日起,全市施工許可證核發審批時限由3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實作“即來即辦”。

  此外,進一步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項目主要審批事項清單,明确合并8個審批事項、移出清單共計11個審批事項、新增3個審批(服務)事項、調整1個服務事項,優化主要改革措施30多項、删除或完善事項申請材料96件,助力住建領域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南方日報:邁向新局,珠海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的開展方向及規劃是怎樣的?

  田建華:2022年珠海市第九次黨代會和珠海兩會順利召開,報告總結的成績提振信心,确定的新目标相當鼓舞人心。揚帆再起航,特區再出發,面向未來,我們唯有勇擔使命,才能不負重托。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将全面貫徹落實市第九次黨代會和“兩會”精神,牢牢把握“産業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為要”的工作總抓手,以“行業監管有力度、民生保障有溫度、城市建設有氣度、項目服務有速度”的工作理念,踔厲奮發、笃行不怠!

  一是大力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完善“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體系,助力民生保障水準提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制定“一城一策”長效管理機制,适時優化、完善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確定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強化房地産行業問題整治,切實維護市民群衆的切身利益。全方位提升珠海住房保障專業化水準,着重從政策體系、房源籌集、平台建設、專業化服務等方面進行提升住房保障服務。“十四五”期間,珠海将加快制定和完善住房保障相關制度,籌集不少于8萬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

  二是大力推進建築市場改革,促進建築科技發展,提升城市建設優質環境。推進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進行全流程、全覆寫改革,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助力珠海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完善實名制平台建設,確定項目關鍵崗位管理人員按規定到崗履職。完善工資保證金和支付專戶管理辦法,完成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台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及挂靠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淨化建築市場等。

  三是大力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精細化品質化管控,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拿出“繡花功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包括加強市政瓦斯管道建設,推進老舊小區的戶外公共瓦斯管道加建工作。強化低影響開發先進理念,統籌推進海綿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增強城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适應城市發展需要,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緩解停車難問題。統籌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全力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確定原生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焚燒率保持100%。開展新一輪城市公廁建設行動,繼續優化城市公廁布局和配置。

  四是全面提升建築施工安全水準,守好安全發展底線,助力打造更高水準的平安珠海。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紅線,嚴格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産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不斷健全完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責任體系,着力提高珠海建設工程安全生産水準,提升現場品質管理标準化和規範化水準等。

  五是集中攻堅解民憂,高品質做好“十件民生實事”,為百姓交出“溫暖答卷”。民生實事的分量越重,百姓的幸福指數就越高,2022年珠海市十件民生實事中,我局牽頭占了3項——“新增各類公共停車位5000個以上”“籌集建設2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改造更新24個老舊小區”。對此,我局将堅持突出重點、集中攻堅、統籌兼顧的原則,統籌建設路外公共停車泊位,或挖掘靜态交通資源,釋放主城區道路空間,增加公共停車位數量;推進全市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産權房、人才住房項目籌集;健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機制,建立老舊小區改造後續長效良性循環機制,健全各區支援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機制等。我局将化壓力為動力,全力以赴確定高品質完成各項民生實事任務,打造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的樣闆城市,向老百姓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記者】何麗苑

來源:南方日報、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