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中式

君语

+

南北的小年,是不一样的。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小年

是春节的序曲,

此时,大街小巷已

开始洋溢着喜气和年味儿。

漂泊在外的人们,

陆续穿过人山人海、

跨过山川河流,回家团圆!

民间《腊月歌》有云:

二十三,糖瓜粘(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按着这个节奏,准备过年吧!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图|飞行军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关于小年的时间,各地不尽相同,历来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其意:官家小年为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南宋之前政治中心多在北方,受此影响故而北方小年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则多以腊月二十四为准。

具体时间虽有不同,但小年过后无论南方北方,都开始准备辞旧迎新过大年,许多风俗大致是相同的。

无论是哪种方式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 祭灶

古人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小年这天,要向玉帝汇报人们一年来的功与过。于是老百姓摆酒食、涂糖水,万般讨好,只求他「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吃灶糖

灶糖也叫糖瓜、关东糖,以麦芽和大米制成。酥酥脆脆的甜,不仅黏住了灶神爷的嘴,也锁住了许多北方人的童年记忆。而对于南方人来说,腊肉,才是真正的年味!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 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大扫除

小年扫除是为了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家家户户都会将家里彻底打扫一遍,擦洗座椅,冲洗地板,扫除之后,各家都焕然一新。

这时候还会换上新的春联、横幅或者窗花,鲜艳夺目的红色寓意红红火火。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小年,小念。

你想家了家,也在想你。

因为有家的地方,就是小年。

有你的小年,才是团圆。

君自故乡来,

应归故乡去。

人这一生,

从离家的那一刻起,

便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们

都是害怕迷路的人。

还好,这一年的漂泊,

有白云替我回望;

还好,借着约定俗成的日子,

让我可以安心归来。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你归来时,

家里的老人很可能

都忘了这是第几次落日。

但「家」依旧是个很美的词。

桌子摆满鸡鸭鱼肉,

灶台上挂着腊肠,

烟火气弥漫的厨房里,

有忙碌的身影。

新年的希望,

在一样样温暖的细节里明朗。

人生何如,才有这样的光景,

才不至于,对岁月做一个苍凉的手势。

小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本文由东方生活美学编辑,部分图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