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吴韶小年,春节的序幕已开启

老吴韶小年,春节的序幕已开启

虎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集五福”大概成了当下最有仪式感的过年前奏。

忙着“扫福”的时候,咱也不能忘了“传统”——今天可是农历“小年”呀!

小年是忙年的开始。文脉君特意邀请南京著名节目主持人吴晓平,和我们韶小年,揭开春节的序幕。

老吴韶小年,春节的序幕已开启

1

小年怎么过?

小年是过年的序曲,过年之前的主题是“除旧布新”。老吴随口念起:“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十三糖瓜粘”,这句俗语里藏着小年的密码。

传说,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是“送灶”的日子。灶王爷历来被民间视作掌管一户福运的家神。送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

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述职,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好事坏事。人们为了使他“白一岁事”时多说好话,不说坏话,所以多供奉果糖和各类食物。

糖瓜就是用来给灶王爷甜甜嘴的,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同时也用糖粘住灶王爷的嘴 ,让他说不了坏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做糖瓜颇有仪式感,老吴回忆起他小时候用麦芽和糯米饭做糖瓜的经历。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把祭灶习俗写得一清二楚,送灶由男人操办,女人不与,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禁忌——“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送灶”的形式热闹隆重,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2

哪天是小年?

究竟哪一天是小年,众说纷纭。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五……小年有很多个。

老吴说,中国地缘辽阔,各地之间的小年习俗“大同小异”,确实是有小小差异的。

过去讲过小年,一般是指腊月二十三。过去有“官三民四水五”的说法,这意思是官方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间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水上人家在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此外,南北方有差异,在南方送灶的日子大多定在腊月二十四日的夜晚,北方人家则在腊月二十三日。

而按照南京人的说法,正月十五才叫小年。经过了年前“除旧布新”的各种准备,从大年初一开始,不动刀也不动火,就吃年前准备的丰富菜肴,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南京人过小年,这个年才真正结束。

老吴笑道,不管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还是各地习俗的小年,或者南京人正月十五的小年,小年的主题都是:欢乐、喜庆、吃!

3

年俗的意义

有人也许会问,我们现在天天像过年,像小年这样的过年习俗,现在的价值何在?

“我曾经开玩笑,南京人‘裁缝掉了剪子,就落一个尺(吃)’。现在大家都吃得五饱六足的了,过年的吃还有什么意义呢?”老吴说道,“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常常就寄托于吃,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在吃上面继承了很多文化,这些故事一代代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文化习惯的养成都很有意义,所以过年的习俗还是应该尽量保留。”

“过年,你尽管吃不下了,你少吃点儿。过年的习俗如果保留下来,经常讲给后代听,这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和过去苦日子的对比,知道今天生活在蜜罐当中,而这些习俗恰恰承载了历史的记忆。”

4

江苏各地小年习俗

文脉君在《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风俗史》中,也查阅到了旧时江苏各地的小年习俗。

在南京,腊月二十四日洒扫室宇,称为“扫尘”。晚上用糖饼等食物祭灶王爷,俗云:“灶神上天,言人过于上帝。”用糖祭祀,取胶牙之意。以芝麻和糖焙焦为“金元宝”,以大麦糖揉之为“银元宝”。

在沛县,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用酒果、糖饼,祭祀灶神。

在淮安,腊月二十四日夜做糖饼、茶果祭灶。民间当日嫁娶,认为没有忌讳。

在常州,腊月二十四日俗传灶君朝天,用玛瑙团祭祀。这一日扫屋除尘,称为“除残”。无锡人则于当日将门神换新;燃火炉,称为“松盆”。

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小年快乐!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文 苏蕊/摄

(编辑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