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吳韶小年,春節的序幕已開啟

老吳韶小年,春節的序幕已開啟

虎年的腳步越來越近,“集五福”大概成了當下最有儀式感的過年前奏。

忙着“掃福”的時候,咱也不能忘了“傳統”——今天可是農曆“小年”呀!

小年是忙年的開始。文脈君特意邀請南京著名節目主持人吳曉平,和我們韶小年,揭開春節的序幕。

老吳韶小年,春節的序幕已開啟

1

小年怎麼過?

小年是過年的序曲,過年之前的主題是“除舊布新”。老吳随口念起:“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殺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春聯,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十三糖瓜粘”,這句俗語裡藏着小年的密碼。

傳說,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是“送竈”的日子。竈王爺曆來被民間視作掌管一戶福運的家神。送竈,就是送竈王爺上天。

竈王爺要上天向玉帝述職,彙報這家人一年的好事壞事。人們為了使他“白一歲事”時多說好話,不說壞話,是以多供奉果糖和各類食物。

糖瓜就是用來給竈王爺甜甜嘴的,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同時也用糖粘住竈王爺的嘴 ,讓他說不了壞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做糖瓜頗有儀式感,老吳回憶起他小時候用麥芽和糯米飯做糖瓜的經曆。

宋代詩人範成大的《祭竈詞》把祭竈習俗寫得一清二楚,送竈由男人操辦,女人不與,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禁忌——“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

“送竈”的形式熱鬧隆重,是以把這一天稱為“過小年”。

2

哪天是小年?

究竟哪一天是小年,衆說紛纭。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五……小年有很多個。

老吳說,中國地緣遼闊,各地之間的小年習俗“大同小異”,确實是有小小差異的。

過去講過小年,一般是指臘月二十三。過去有“官三民四水五”的說法,這意思是官方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民間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水上人家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

此外,南北方有差異,在南方送竈的日子大多定在臘月二十四日的夜晚,北方人家則在臘月二十三日。

而按照南京人的說法,正月十五才叫小年。經過了年前“除舊布新”的各種準備,從大年初一開始,不動刀也不動火,就吃年前準備的豐富菜肴,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南京人過小年,這個年才真正結束。

老吳笑道,不管是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還是各地習俗的小年,或者南京人正月十五的小年,小年的主題都是:歡樂、喜慶、吃!

3

年俗的意義

有人也許會問,我們現在天天像過年,像小年這樣的過年習俗,現在的價值何在?

“我曾經開玩笑,南京人‘裁縫掉了剪子,就落一個尺(吃)’。現在大家都吃得五飽六足的了,過年的吃還有什麼意義呢?”老吳說道,“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常常就寄托于吃,幾千年的農耕社會,在吃上面繼承了很多文化,這些故事一代代傳承,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文化習慣的養成都很有意義,是以過年的習俗還是應該盡量保留。”

“過年,你盡管吃不下了,你少吃點兒。過年的習俗如果保留下來,經常講給後代聽,這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是一種和過去苦日子的對比,知道今天生活在蜜罐當中,而這些習俗恰恰承載了曆史的記憶。”

4

江蘇各地小年習俗

文脈君在《江蘇文庫》研究編之《江蘇風俗史》中,也查閱到了舊時江蘇各地的小年習俗。

在南京,臘月二十四日灑掃室宇,稱為“掃塵”。晚上用糖餅等食物祭竈王爺,俗雲:“竈神上天,言人過于上帝。”用糖祭祀,取膠牙之意。以芝麻和糖焙焦為“金元寶”,以大麥糖揉之為“銀元寶”。

在沛縣,臘月二十三日祭竈,用酒果、糖餅,祭祀竈神。

在淮安,臘月二十四日夜做糖餅、茶果祭竈。民間當日嫁娶,認為沒有忌諱。

在常州,臘月二十四日俗傳竈君朝天,用瑪瑙團祭祀。這一日掃屋除塵,稱為“除殘”。無錫人則于當日将門神換新;燃火爐,稱為“松盆”。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小年快樂!

現代快報+記者 王凡/文 蘇蕊/攝

(編輯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