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年,准备过年

小年,准备过年

小年 · 年之序曲,糖瓜祭灶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

今日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在南方是腊月二十四,无论哪天,小年到了,除夕日就进入倒数了。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小年则象征着狂欢前夜的兴奋与忙碌。对于中国人来说,小年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一天的各式习俗,更在于它对春节到来、新旧年正式更迭的倒计时作用。小年是年之序幕,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

“腊月二十三,焚香烧纸钱,灶君去上天,灶马草料全,一不图富贵,二不图吃穿,好事替我说,坏事替我瞒!”小年这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灶,也叫“辞灶”,祭祀的是灶神。

灶神,或称灶君、灶王等等,民间一般称之为灶王爷。灶神是民间传说中主管炊事的神祇,而中国人历来主张民以食为天,因此,灶神是老百姓十分亲近的神灵。

灶神,传说其为玉皇大帝所封,负责管理各家灶火,平时就待在这家的灶房,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过去差不多家家灶间都供奉“灶王爷”,灶王爷的神像,有的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的灶王爷都要上天去向玉帝报告所在人家一年来做了哪些善事,又做了哪些恶事,据说玉帝要根据灶王爷的话降下福祸来,因此灶王爷的话便颇为重要了。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出对自家不利的话,就得请其吃糖,让黏糊糊、甜滋滋的糖粘住灶王爷的嘴,即便要说,也只能说出蜜一样的好话。

得益于灶王爷,小年是一个吃糖日,小年祭灶必须要吃灶糖,有人喜欢长条的关东糖,有人喜欢裹着细密芝麻的糖瓜,但无论形状样子,咬上一口灶糖,酥脆掉渣,再嚼几下,便香甜粘牙,盈盈笑意都会满溢出来。灶糖吃了以后嘴上黏,心里甜,这也是灶王爷的祝福:人生多艰难,别忘了吃颗糖,前程浩浩荡荡,万事尽管期待。

当然,小年吃的也不独有灶糖。有的地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给灶神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有的地方兴吃火烧,以至于这天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有的地方有吃炒玉米的风俗,民谚说“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小年祭灶,有一种眷恋和温馨的味道,也是一种平凡而简单的幸福。

小年,准备过年

小年 · 扫洒掸尘,忙年备新

“腊月二十三,掸尘扫房子。”以往,小年时节家家户户都要扫尘,北方谓之“扫年”“扫尘埃”等,南方谓之“掸尘”。

小年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有“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的说法,这样扫尘就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

另外,“尘”与“陈”谐音,民间认为小年时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寓意,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清洁卫生,扫除尘埃,更有把不好的陈旧晦气清理出门、迎接新年新气象之意。除打扫庭院之外,大人、小孩要洗浴、理发,正如过去一句老话说的,“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小年扫尘,不仅是将那些尘垢,还要将这一年的烦恼与不快,都痛痛快快地一并清扫干净。小年,除旧迎新,就是要以干净清爽的心,来迎接事事如意的新年。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开始进入过年的“冲刺阶段”。小年中的忙年备年活动有很多,办年货是其中重要的一件大事,人们出门前往往开出年货单,将过年必须的物品一应记在一张单子上。《春明采风志》中记载了一段忙年的购物单:“琉璃、铁丝、油彩、转沙、碰丝、走马、风筝、鞬毛、口琴、纸牌、拈圆旗、升官图、江米人、太平鼓、响葫芦、琉璃喇叭、率皆童玩之物也,买办一切,谓之忙年”。

其实在民间购买的物品还要更多,除了这里记载的,像灯笼、春联、门神、年画、香火、红烛、鞭炮……这些装饰零碎、吉祥事物、儿童玩具等一应春节物品全要一一挑选,置入家中,新年才会款款到来。

备年货、剪窗花、买春联……忙碌地准备年货,是想把日子过得闹腾富足;细心地剪出好看的窗花,是想让每一刻都福气满满;认真地贴上新的春联,是想对生活寄予最好的祝福。小年开始准备过年,为了温馨又热闹。

小年,准备过年

小年来了,又是一个新年将至。什么是年?在中国人的心中,团圆就是年。

小年小团圆,有家人的小年才叫团圆,家人在一起才好过年。从这一天开始,游子将怀揣重逢的期待,穿越山海流澜、城市花火,奔向归家的路途。而那些就地过年的游子,也会跟父母说声“爸妈,勿念”,父母张罗着过年,一面望穿路口盼归人,一面却宽慰着说平安就好。

今日小年,无论你是中高还是低风险区,也不管是过年是就地或回家。适逢小年,能归家,愿你归途平安,留异地,也愿你心上有团圆。今日是小年,人间念团圆。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