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不得不说,愿意聊中年人谈恋爱、不悬浮私人生活的国产剧,最近多起来了,中年话题元年似乎就这么开启了。

最近接档《小敏家》播出的《完美伴侣》,核心话题正好就是关于中年男女:中年生活也有了不同形状,婚姻中男女的分工框架,终于不再是单一而刻板的了,它也不是可以被简单概括、折叠起来的,中年生活有很多种形式。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虽然高圆圆被弹幕吐槽看起来太温和了,怎么演都不像一个女强人,和别人呛声都像过家家,可高圆圆选择演一个雷厉风行、手起刀落的女强人的角色,她的决定,本来就挺值得玩味。

在戏里可以看见另外一个时空里的高圆圆,你们温和、气质、恬静的女神,她在过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证券律师陈珊,手里握着整个家的经济命脉。房贷、车贷、孩子的高额学费......家里大大小小的支出,都是她日夜无休赚回来的。

陈珊就像当代中年人的平均数——为了家庭和生活,为工作疯魔,意外车祸之后,捧着一脸血也要递交重要文件。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丈夫孙磊更愿意为家庭交付热情,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为家人准备营养餐,帮妻子挑选“战袍”.......事情虽说是更加细微的,却也是更能燃动他的柴料。

电视剧是最贴近大众的、时代生活的反应。无论是日韩剧、美剧,还是国产剧,它们纷纷玩起了角色分工的性转。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陈珊和孙磊,丝毫不是典型赛道上的夫妇。可跑出一条“破坏性”的岔路,并不影响他们找到适宜的相处之道。比起许多现实构造的夫妻,他们反而要恩爱、愉悦、和洽得多。

这大概也是网友口中不够现实主义的地方。但剧也是现实一面亮晃晃的反射镜——越来越多人不再以性别界定强弱了,可女人在职场修炼手册里, 还是会因为性别的身份,在道德上受到更多的质疑。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比如职场中的男性,是更加工具理性的,讲求效益最大化,哪怕会受到各种龃龉,但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根本性的否定。

陈珊犹豫着要不要帮一家有导致儿童中毒的食品公司上市,甚至还因此和丈夫吵了一架;她准备放弃参与的项目,却被质疑没有职业精神:这职业精神难道就是帮劣质公司洗白?

近乎相同的境况,到了投行大佬林庆昆那里,便是另一番景象。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他尽全力帮这家零食公司上市——讽刺的是,他的儿子就是零食中毒的受害者之一。

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他就成了不携带个人情绪工作、事业精神满分的人,哪怕他助推上市的公司是一家违规、品质没有保证的企业。他冷静、克制,没有丝毫愧疚。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他的确是为了事业不择手段的人,以至于不少人因为他的精分直呼可怕。可真看起他的具体生活,又有人不少共情、体谅。

弹幕对陈珊是不一样的。陈珊在事业上的强势和家庭中的缺位,外界更多的反馈,是责问,是质疑。人们对男性与女性的生活选择的态度,从来都是不同的。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永远只是女人的命题。

这也是陈珊常有的自我诘问。

最近恰好读到一本书,刚好是这部剧在现实世界的反照。一位伦敦的学院教授走访了三十多位全职妈妈,她们原来都是被“全能型”神话鼓励过的精英女性。

她们不仅相信女人可以摘到更多的星星,还把一手公事包一手婴儿车的女超人当成理想女性模版。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回归家庭》,书里也说到成为全职妈妈的精英女性在退出职场后,仍然会将这种退出归咎于自身能力。

时代让女人进化了,她们的愿景不再是每天洗衣、做饭。新的性别契约诞生,她们也冲进职场杀敌。可家里原来的那些活儿,也没允许她们落下。

女性看似拥有了更乐观的上升通道,可黏在思想里的那顶“母职”帽子,会不会才是更可怕的精神毒药?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所以,每每看见陈珊上场厮杀,24小时里恨不得做完800件事,佩服那股猛劲的同时,也觉着她是幸运的。

家里有个升级版的“主男”照应,“全能女性”不是只落在她头上的神话。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可这是镀了梦幻滤镜的。毕竟,在大众观念里,想要男女分工平等,多少有点反叛。

《婚姻生活》也是另外一部好看的“性转”,是由伯格曼几十年前的电影改编、重拍的,女人从原版里照顾家庭的主心骨,变成了撑起经济的一方。

编剧上的小改动,是更契合新时代的语境,可缠绕在两性模式里的脚镣,不见得消失。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两部剧都从夫妻的采访开始。

他们貌合神离地倚靠在沙发上,一边回答着来访女博士的问题,一边在心里默念计时,担心最深处的秘密会被挖掘,答题时犹豫又保留。

相比之下,要他们用几个词形容自己,可算是个不需要什么心防的热身题目了。可细想起来,也颇为暗讽。

无论过了多少年,男人总能更坦然地表达自我的部分。旧版中的一家之主约翰夸夸其谈,成功、性感、聪明、渊厚,眼见着自信就要溢出屏幕;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新篇呢,强纳森因为顶着爸爸任务,“父亲”的排名提前了不少,但没过多久就想改口,觉得自己应该先坦明“学者”身份。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另一边,女人闪烁的言语,无非再一次印证了,她们想要抽离家庭轨道,是缺乏底气的。

就像旧版的玛丽安,尽管她拥有自己的事业,可最先从她脑海里蹦出来的两个身份,是“母亲”和“妻子”,再之外,一片空白。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到了新版里,米拉已然是事业更成功的女性,但“结婚”和“母亲”依旧是先要的形容词。

而说出副总裁职位后急忙填的补,即便想说得轻淡,出口后却削减不了任何一分刻意。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我想,如果不是“母职”芯片植得太暗太深,玛丽安和米拉也许可以是更亮丽的女人,更大方地接纳事业奖赏,更坦荡地分配家务劳动。

她们缺乏跳脱出家庭的底气,也是因为隐性已经垒得太高。

我看过一期演讲, Maureen Fitzgerald是研究性别偏见的学者,她说她曾经参加过一场耸人听闻的演讲。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那一场演讲只邀请了200名女性律师。

一位看起来young&simple的小伙子滔滔不绝了45分钟,还有好多页充满冒犯的Power Point——主题是“女人犯的七个致命错误”,细致地告知在场所有女性:

她们穿错了什么衣服,说错过哪些话;她们看起来不够自信,不够强硬;还有更“糟糕”的——她们如何损坏了事业。

毫无缘由的大型PUA现场,跟我们这里的女德班如出一辙,神奇的是,他的宣言对象还是一堆女律师。Maureen说,听完这个讲座,在之后的8年时间,她奋力证明的是这件事——“如果我们看待女人的方式才是问题呢?”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她用一个粉色盒子来比喻生活里那些隐形而抽象的荒谬。粉色盒子里放着世界对所有女人、女孩的期待。

它觉得女性应该是友爱的、甜美的,同时也应该是温顺的。它在全人类的大脑中都安装了盒子插件,自此,女孩和女人有了一个并不牢靠的“完美”模型。

拷问女性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也是粉色盒子的圈套。

完美拿捏“公文包”和“婴儿车”的女人,我不想当

世界还在不断往粉色盒子里塞词条,上面写着 “完美女人”的义务。

是不是也是时候,该给性别观念松松绑了?无论男的还是女的,都没有必要要求太多。

内容编辑:莱一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F小姐MissF”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