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长课堂】“父子谈话教育”是一门高智慧含量的技术活!

本 期 话 题

家庭教育,是一项千头万绪的工程,教育孩子,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古语“养不教,父之过”,不单是父亲,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应该是父母联盟,优势互补。但据这些年的国内调查发现,在教育方面,由母亲当家的比重大。作为半边天的妈妈投入大量精力相夫教子,为子女的学业和生活殚精竭虑,甚至焦躁不已。而父亲由于奋斗事业、缺乏耐心等因素,退居家庭教育的二线,或近乎缺席子女的成长与教育决策。

在不少孩子的世界里,父亲这一角色似乎“时隐时现”,有些家庭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孩子对父亲的工作不甚了解。本期节目特邀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毕世响教授,谈谈家庭教育·父子对话,“父亲回归教育”和“父子谈话技巧”。

访 谈 精 选

【父亲教育权利与教育能力的衰弱】

从2022年元旦起,大陆第一部家庭教育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 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那么,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应起到怎样的作用,目前的总体状况如何?

【父子谈话是很便捷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子谈话教育”是一门技术活。谈话就是教育,就是思想,就是生活。父子应该怎样更好地谈话,除了学习,还有哪些话题合适跟青少年交流?

【家庭教育中“言传大于身教”】

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专家建议“言传大于身教”,而不是过去大家认为的“身教大于言传”。孩子一般不会很关心父母的职业,甚至有些孩子不喜欢父母的谋生方式。那么,父母可以多尝试有质量的“智慧说教”去触动孩子的内心世界。

观 点 与 建 议

1、父亲教育权利与教育能力的衰弱

毕教授认为辅导孩子学习,是一个专业的、琐细的、长久的忍耐功夫,父母要忍辱负重。父亲在这样的“马拉松式的战斗”上一般是望风披靡的,往往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扔给了母亲,这也是母亲在掌权的一种显现。父亲的撤身,实际上是父亲教育权利与教育能力衰弱的显现。另外,父母的教育程度与孩子学习成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时候,高学历家庭的孩子和父母更显得焦虑。

2、父亲在家庭的尊严,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父亲要有信心,在养育、教育孩子方面父亲不会比母亲逊色。树立父亲在家庭的地位和尊严,是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孩子不愿意面对一个没有尊严与地位的父亲的说教。如果是男孩,他和父亲的关系不仅是父子,将来还是两个男人间的关系。

3、保护孩子在家庭里的尊严

家庭教育要树立孩子的尊严和地位,恐怕一些父母不是从这点出发去教育孩子的。需要父母多维护孩子的尊严,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的尊严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尊重孩子的爱好,合适时机下引导孩子择友,家庭大事与孩子商量等等。

4、父子谈话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具有智慧和便捷效果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谈话,尤其是父子谈话。不会谈话就不会教育。父子间的谈话,要考虑时机、环境、话题、技巧等,这些是需要专门训练的,是一门教养功夫。除了家庭和学业,国际、国家、历史、科学、艺术话题,都可以成为父子谈话的选题。生动、严谨、机敏、随和的谈话关系,才能一步步感化孩子的内心。

5,父子谈话的第三方智慧人物,母亲

前面提到,随着男孩长大,他与父亲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彼此出现一些矛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母亲,是家庭关系的最佳协调人。母亲作为第三方智慧人物,最合适把父子两人拢在一起。另外,第三方人物还可以是有感召力的其他长辈。

【家长课堂】“父子谈话教育”是一门高智慧含量的技术活!

提醒家长,家庭教育的其他几个倾向:

1,父母一般倾向于给孩子的身心装上一些内容,强化一些东西:比如,你要记住这个,要记住那个。少有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孩子,你要减少和卸载什么?

2,孩子与父母的世界,是两个世界。父母最终是孩子世界中的一个过客。提醒我们,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父母能随意捏造的。

3,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孩子的需求应该根据孩子现在是什么,现在需要什么?而不是依据将来的需求。

4,目前,上一代人基本上对下一代不太满意,但下一代最终必然超越上一代。

5,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养育,教化,情感,信任,尊严。

孩子温和、友善、单纯和老实,不等于他一定学习好。而一个孩子学习好,不等于他就品性温和、友善和单纯。

6,智力水平更多受制于遗传因素,技能技巧,则可以靠后天培养。家长需要发掘各自孩子的特点,寻找对应的个性化养育和教育方法。

编导 l 王奇凡

主持 l 王奇凡

摄像 l 李孜韧

编审 l 邹学麟 李雪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