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課堂】“父子談話教育”是一門高智慧含量的技術活!

本 期 話 題

家庭教育,是一項千頭萬緒的工程,教育孩子,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古語“養不教,父之過”,不單是父親,好的家庭教育模式應該是父母聯盟,優勢互補。但據這些年的國内調查發現,在教育方面,由母親當家的比重大。作為半邊天的媽媽投入大量精力相夫教子,為子女的學業和生活殚精竭慮,甚至焦躁不已。而父親由于奮鬥事業、缺乏耐心等因素,退居家庭教育的二線,或近乎缺席子女的成長與教育決策。

在不少孩子的世界裡,父親這一角色似乎“時隐時現”,有些家庭出現“嚴母慈父”的格局,孩子對父親的工作不甚了解。本期節目特邀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的畢世響教授,談談家庭教育·父子對話,“父親回歸教育”和“父子談話技巧”。

訪 談 精 選

【父親教育權利與教育能力的衰弱】

從2022年元旦起,大陸第一部家庭教育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 從“家事”上升為“國事”。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第一任老師。那麼,父親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應起到怎樣的作用,目前的總體狀況如何?

【父子談話是很便捷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子談話教育”是一門技術活。談話就是教育,就是思想,就是生活。父子應該怎樣更好地談話,除了學習,還有哪些話題合适跟青少年交流?

【家庭教育中“言傳大于身教”】

父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專家建議“言傳大于身教”,而不是過去大家認為的“身教大于言傳”。孩子一般不會很關心父母的職業,甚至有些孩子不喜歡父母的謀生方式。那麼,父母可以多嘗試有品質的“智慧說教”去觸動孩子的内心世界。

觀 點 與 建 議

1、父親教育權利與教育能力的衰弱

畢教授認為輔導孩子學習,是一個專業的、瑣細的、長久的忍耐功夫,父母要忍辱負重。父親在這樣的“馬拉松式的戰鬥”上一般是望風披靡的,往往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扔給了母親,這也是母親在掌權的一種顯現。父親的撤身,實際上是父親教育權利與教育能力衰弱的顯現。另外,父母的教育程度與孩子學習成績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有時候,高學曆家庭的孩子和父母更顯得焦慮。

2、父親在家庭的尊嚴,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父親要有信心,在養育、教育孩子方面父親不會比母親遜色。樹立父親在家庭的地位和尊嚴,是更好地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孩子不願意面對一個沒有尊嚴與地位的父親的說教。如果是男孩,他和父親的關系不僅是父子,将來還是兩個男人間的關系。

3、保護孩子在家庭裡的尊嚴

家庭教育要樹立孩子的尊嚴和地位,恐怕一些父母不是從這點出發去教育孩子的。需要父母多元護孩子的尊嚴,尤其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孩子的尊嚴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就是,尊重孩子的愛好,合适時機下引導孩子擇友,家庭大事與孩子商量等等。

4、父子談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具有智慧和便捷效果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談話,尤其是父子談話。不會談話就不會教育。父子間的談話,要考慮時機、環境、話題、技巧等,這些是需要專門訓練的,是一門教養功夫。除了家庭和學業,國際、國家、曆史、科學、藝術話題,都可以成為父子談話的選題。生動、嚴謹、機敏、随和的談話關系,才能一步步感化孩子的内心。

5,父子談話的第三方智慧人物,母親

前面提到,随着男孩長大,他與父親的關系會發生變化,彼此出現一些沖突,有時是不可避免的。母親,是家庭關系的最佳協調人。母親作為第三方智慧人物,最合适把父子兩人攏在一起。另外,第三方人物還可以是有感召力的其他長輩。

【家長課堂】“父子談話教育”是一門高智慧含量的技術活!

提醒家長,家庭教育的其他幾個傾向:

1,父母一般傾向于給孩子的身心裝上一些内容,強化一些東西:比如,你要記住這個,要記住那個。少有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是:孩子,你要減少和解除安裝什麼?

2,孩子與父母的世界,是兩個世界。父母最終是孩子世界中的一個過客。提醒我們,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父母能随意捏造的。

3,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孩子的需求應該根據孩子現在是什麼,現在需要什麼?而不是依據将來的需求。

4,目前,上一代人基本上對下一代不太滿意,但下一代最終必然超越上一代。

5,家庭教育的根本是養育,教化,情感,信任,尊嚴。

孩子溫和、友善、單純和老實,不等于他一定學習好。而一個孩子學習好,不等于他就品性溫和、友善和單純。

6,智力水準更多受制于遺傳因素,技能技巧,則可以靠後天培養。家長需要發掘各自孩子的特點,尋找對應的個性化養育和教育方法。

編導 l 王奇凡

主持 l 王奇凡

攝像 l 李孜韌

編審 l 鄒學麟 李雪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