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回广州,重述珠江:《王璜生: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开展

重回广州,重述珠江:《王璜生: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开展

2022年1月21日下午,“王璜生: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在尚榕美术举行开展仪式。据介绍,“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2022”巡回展经过桂林站、昆明站、贵阳站,最后一站终于回到了广东——三十多年前溯江而上的出发地。

重回广州,重述珠江:《王璜生: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开展

“王璜生: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展览海报

1984年,王璜生与好友李毅结伴骑自行车溯源珠江,“小城文青”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挑战自己,叛逆生活。70 多天行程3300 多公里,于海拔落差 2000 多公尺的途中,每天蹬车、推车、喘气、挥汗,翻高山,过谷底,走荒坡,宿野店……奋身草野之余写生,画画、拍摄、写作、讨论、采集植物标本,留下大量带着年代、地域思维与个人独特视角的资料,不仅成为见证社会人文进程的鲜活档案,同样构成了今天研究珠江文化、地理、历史问题的一套珍贵材料。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王璜生无意之间重新邂逅了尘封于抽屉角落的日记与画作,由尚榕参与策划协办,一个沿着当年走过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个区域的“珠江溯源”巡回展览因此而生。这是由一个跨时空的个体行动牵引出的社会人文进程的鲜活档案,也是对于精神世界的一次充盈与深沉回视。

重回广州,重述珠江:《王璜生: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开展

《记忆的花园-2105》 2021年水墨拓印 138x69cm

“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这组作品源于1984年王璜生在珠江源头采集作为生命与情感印记保存于日记本里的植物标本。王璜生2021年重返珠江源,延续了当年的做法,采集植物标本,将它们转化为影像、绘画,以古老的水墨与拓印方式,记录下植物的物态与肌理。

在开幕仪式的发言中,李邦耀评价王璜生“由传统水墨走至新的水墨,展现了他在各艺术理论中穿梭的强大能力。”本次展览策展人常芳也在前言中写道,“王璜生《植物景观》这组作品,以传统水墨当代转换的精彩协商,将传统题材转化为当代语汇,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展示了他对美术史关怀的不同范式和层次。”

重回广州,重述珠江:《王璜生: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开展

《记忆的花园-210901》 2021年水墨拓印 124x124cm

关于《记忆的花园》,王璜生写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进行着对父亲粤北劳动生活这段历史的记忆重述,并希望创作与‘生命记忆’相关的新作品。······我希望用植物拓印、虚幻的色彩、正负形的图像方式等营造出心中的那片夹杂着情感、岁月、回忆、幻想等的生命花园。”

在开幕仪式的发言中,王璜生表示,“我首先要感谢珠江,珠江是我们在座许多人的母亲河。我很有幸在三十多年前能够走近珠江,在珠江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留下了许多关于珠江的不成熟的绘画与文字。三十多年对我的人生来讲是一个漫长的阶段,珠江给我留下的,是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种种经验。”

此次展览重回广州,不仅关于乡愁,也关于时间的意义。“广州也是我的福地,我在汕头出生,读完大学之后来到广州工作。这次做这个展览,也是广州汕头的朋友、企业家们牵头和支持,使我能够做完。时间对一个人来讲,既是不断流逝,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三十多年前走珠江的时候还十分年轻,现在看回当时不成熟的文字与画作,时间似乎让它们变得更有意义、更加饱满。”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