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西沙群岛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地,在古代,西沙群岛又被称为“千里长沙”。还在是隋朝时,便有使节通过西沙群岛,前往今天的马来西亚。到了唐朝时,高僧义净曾通过西沙群岛前去印度求佛。西沙群岛人迹罕见,大小岛礁数不胜胜,因此,沉船也不少。古代航海民谚对其这样说:上怕七洲,下怕昆仑。这个“七洲”指的就是西沙群岛一代的海域。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1996年,中国渔民在西沙群岛的华光礁附近潜水时,发现了一艘沉船,那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华光礁一号”的沉船。“华光礁一号”沉船被渔民发现不久,就被当地的不法分子用炸药炸开了船体表面,船中大批珍贵的瓷器、文物被捞走。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自此以后,“华光礁一号”多次被不法分子盗掘因为不法分子盗掘的手段十分野蛮,所以“华光礁号”沉船被破坏得很严重。国家为了保护“华光礁一号”沉船,决定对它进行抢救性的前期挖掘。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1998年,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联合进行发掘工作。因为这次是进行抢救性的初步发掘,加上华光礁水域的海水很清澈能见度很高,所以发掘队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声呐探测仪器。发掘队员入水后,顿时惊呆了,因为他们观察到华光礁上千平方米的地方都有瓷器碎片,而“华光礁一号”就沉没于水深3米的地方。发掘队员发现,“华光礁一号”船体残长20米左右,虽然上层建筑遭不法分子盗掘,破坏严重,但是底层船体保存比较良好,还是有抢救发掘的价值的。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由于“华光礁一号”沉船船体已经高度饱水,加上这次只是试发掘,打捞技术支持不足,发掘队员只能采取一部分标本,并对“华光礁一号”沉船船体进行保护性回填,以待以后条件足够时,再进行整体打捞,所以这次打捞出水的文物并不多,只有将近1800件。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2007年,条件终于比较充分了,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联合组建了西沙考古工作队,正式对“华光礁一号”沉船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水下考古调查工作。这次发掘是大陆有史以来,水下考古筹备最好、实施最严谨的一次发掘活动。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此次,考古队员共花了55天发掘“华光礁礁一号”沉船,其中潜水时间就高达30多万分钟。工作虽然繁重,但是收获也颇丰,出水文物近万件。其中,绝大部分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出产的陶瓷器。陶瓷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而陶瓷瓷的器型主要有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从发掘掘出水的文物品种及器型来看,这些文物大部分是出于福建闽南一带的民间窑场,因此,专家们推断,“华光礁一号”沉船是一只南宋的贸易商船。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因为海水对木材的腐蚀性极强,所以古代木质沉船的船体很难保存下来。而“华光礁一号”沉船的船体虽历经近千年海水的浸泡,但仍保存住了原船船体的三分之一大小,可谓珍贵至极。它为我们们研究古代航海贸易及航海路线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为什么同样是木质的“华光礁一号”沉船能保存这么长时间呢?专家们推断:这可能与“华光礁一号”残存船体表面长满了成片的珊瑚有很大关联。因为“华光礁一号”残存船体上覆盖了大颗粒的钙质生物沙,下层又有交织成片的柱状珊瑚骨骼铺垫,这一层层的生物覆盖是一种自然造化,它们巧妙地存在,保留下了“华光礁一号”珍贵的船体。

为什么专家们能肯定“华光礁礁一号”是一艘南宋沉船呢?大陆800年前的古船又是什么样子呢?

渔民潜水时发现一艘沉船,发掘队员入水后惊呆了,引轩然大波

原来,在考古人员打捞出来的“华光礁一号”沉船的瓷器文物中有一件瓷器底部清晰地标明明“王午载”的干支纪年,专家们结合出水瓷器的断代,推断这艘船应该是南宋高宗时期的古代商船。另外,专家们还通过观察船体构造,发现这艘船应该建造于南宋福建地区,而且船上出水的文物也多是福建出产的陶瓷用品。他们由此推断,这艘船可能是从福建地区出发、驶往海外的贸易商船。可是由于能作证据的出水实物不足,对于这艘船的目的地,还无法作出明确的推断。不过,这艘船是南宋中期的商船,沉没于南宋中期还是可以肯定的。由此可见,在南宋时期,大陆航海技术就已经较为成熟,处于世界航海技术的领先水平大陆古代人进行地理探索也走在了当时的世界前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