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最流行的辟雍砚,为何被打入冷宫,后来因三点原因它绝迹了

在古代社会,“文房四宝”是每个读书人必备的用具,而这里面最值得细说的就应该是砚台了。在很多读者的印象中,砚台就是一块雕刻有凹槽和花纹的石块,但在历史上,还出现过一种十分文艺的砚台,那就是辟雍砚,可最后它却因为三个原因绝迹了。它到底什么是辟雍砚,又是什么原因让它成为历史呢?今天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古代最流行的辟雍砚,为何被打入冷宫,后来因三点原因它绝迹了
古代最流行的辟雍砚,为何被打入冷宫,后来因三点原因它绝迹了
古代最流行的辟雍砚,为何被打入冷宫,后来因三点原因它绝迹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带您看一件最具代表性的辟雍砚。2013年4月,在江苏扬州的邗江区,一家地产开发商正在施工,期间就意外地发现了两座古墓。可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其中一处墓葬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发掘,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竟然是臭名昭著的隋炀帝杨广。

专家们对墓穴的清理过程中,曾在墓室中出土一件陶瓷器具,为圆盘形,直径在20厘米左右。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边缘有一圈水槽,然后中部的边缘卷起,内部凹陷,下面还有一圈瓷足。经过专家们的研究,确定这就是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十分流行的辟雍砚。

古代最流行的辟雍砚,为何被打入冷宫,后来因三点原因它绝迹了

据文献资料记载,“辟雍”是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如“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周礼》),其实说白了辟雍就是古代最早的学校。因此,古人就模仿辟雍的样子,制造了这样的砚台,如“取其四面环水,园如壁。后世遂名壁雍”(东汉蔡邕《明堂丹令论》)。因此,十分文艺的辟雍砚就诞生了,并且“一炮而红”,迅速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们所追捧的“宝贝”。

在使用的时候,将它外侧的凹槽内倒入水,做润笔之用,然后在中间的凹陷处放墨丸,最后加水将墨丸泡开,就会在砚池中得到书写用的墨汁。另外,辟雍砚多足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外出携带时也十分实用,而且它还是陶瓷的,看起来精美异常。但是到唐朝中后期,这样的辟雍砚却绝迹了,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小编推测,主要有这三个原因:

古代最流行的辟雍砚,为何被打入冷宫,后来因三点原因它绝迹了

第一:墨的改变。

在唐朝之前,人们还在使用一种叫墨丸的东西,这种墨丸不用研磨,只需要放入砚中,然后加点水搅拌就可以书写了,但是墨丸有个缺点,那就是颜色浅,墨迹保存的时间不长。因此到后来就出现了墨块,它颜色更深,而且墨迹保存时间也长。可是辟雍砚是陶瓷的,砚台的表面光滑不适合磨墨,所以人们就开始更多的使用石块雕刻砚台,利用石质的砚面磨出上等的好墨。

第二:“学校”改变了。

小编在一开始就提到,辟雍砚是仿造古代辟雍制造的,外圈修有水渠,防止学生在讲学期间“逃课”。但是到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辟雍这样形式的“学校”也逐渐改变了,并且外面也不再修水渠了,全部都是自由开放的。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再制造辟雍砚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最后辟雍砚就逐渐绝迹了。

古代最流行的辟雍砚,为何被打入冷宫,后来因三点原因它绝迹了

第三:审美的改变。

陶瓷制造的辟雍砚确实好看,但这只限于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到后来,人们在用石块制造砚台的时候,就开始在砚台的外侧雕刻各种精美的图案,像是历史典故,飞禽猛兽,花虫草木等等,使得整块砚台看起来典雅又有内涵。但是对于陶瓷来说,在上面雕刻这些图案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人们也就逐渐的“抛弃”了这种不太美观的辟雍砚,转而投入石制砚台的怀抱。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无纸化的办公时代,莫说是砚台,就连“文房四宝”都很少会有人在提及,但是小编觉得,砚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不管它的作用是什么,都不应该被忘记,更不应该被淘汰,因为这里面还有太多太多的文化需要传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