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确的质量目标是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

    “当员工发觉未能符合进度或未能控制到成本预算之内这些颇为不利的后果时,他们自然是产生出“进度优先、成本次之、质量第三”的观念。”----现实中确实就是这样,开发阶段如果抛弃了质量,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去维护,之前所谓的达到了进度目标和成本目标又有什么用呢?不是自欺欺人吗?

    “工作标准是一种手段,它通过帮助公司中每一个人认清每一项微小西东的重要性而使公司得以正常运行。当公司并不鼓励员工把是有事情都做的完全正确时,许多行动便会被忽略,其结果如何就很难说了。”----如果公司没有质量目标,那么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传统的观念总是认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主要工作标准允许错误存在,这种自我实现式的预言就会应验”。----工作标准允许出错,那么事实上肯定会出错。

    “员工其实是依据执行官的要求去做事,而不依据程序上既定的要求去做事。”----现实中如此,员工只会按照管理者的要求去做事。

    以上几段引用的内容都来源于《质量无泪》。《质量无泪》强调明确的工作标注主要是强调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本文不讨论“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到底是否可能实现,只是想说明明确的质量目标的重要性。因为现实中,有的组织甚至没有质量目标。

    相比于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成本目标往往更容易制定和衡量,尤其是进度。现实中,只关注进度的项目不计其数。当然,能否及时推出产品确实是决定着产品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恐怕没有客户愿意接受三天两头出故障的产品。即使产品推出市场后,必然需要大量的维护人力和成本。另外,如果开发阶段只关注进度,开发人员迫于进度的压力,只能牺牲质量,产品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和很长的时间测试和修改bug才能发布,虽然开发阶段可能达到了进度要求,整个生命周期可能会因为太多的bug而延长。众所周知,bug暴露的越晚,付出的代价越大,甚至是数量级增长。为了解决产品上一个版本的质量问题,势必会影响下一个版本的推出,如此的恶性循环。

    另外,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可能会让组织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即使有的项目没有进度的压力了,恐怕还是没人会关注质量。

    质量目标也是对工作产品的验收标准,没有质量目标,如何进行验收呢?当然,没有质量目标的项目可能直接就省去了验收这一环节。

    当然,管理层只提供质量目标还不行,还必须保证开发人员能够达到质量目标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要不然,质量目标制定的再好也是空话。

    我认为,每一个开发项目必须有明确的质量目标,每一个阶段交付的时候,需要根据质量目标进行验收。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谈进度和成本,组织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