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兵马俑挖出新文物!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

秦兵马俑又又又又又又.......挖出新文物!

据媒体报道:近日,秦始皇帝博物院发出声明,2021年考古文家对秦兵马俑一号坑的2个洞进行了考古发掘,一共清理出陶俑25件。

而此次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具体区域为G8、G10两个过洞。

秦兵马俑挖出新文物!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

其中,G8清理出陶俑15件,从中提取10件、拼对完成8件。G10清理出陶俑10件,从中提取7件、拼对完成4件。

据了解,此次出土的陶俑,就有一件将军俑和一件中级军吏俑。

这两个陶俑是截止以来所出土的陶俑里,首次发现其军阵排列具有南北、东西向对称的特点,也是此次研究整个一号坑的军阵排列有着重要意义。

秦兵马俑挖出新文物!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

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秦始皇陵重见天日?

此次所出土的陶俑区域,实则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

于是有人就感到好奇-----随着秦始皇陵不断挖掘,我们是否有可能、有机会能够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呢?

事实上,秦始皇陵区的考古发掘工作从未停止,谁也不会拒绝有生之年能够见证这座惊世宝藏的出现。

秦兵马俑挖出新文物!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

(彩绘秦俑的复原展示以及部分颜料矿物原料)

从理智的角度去分析,发掘秦始皇陵的口子绝对不能开

毕竟我们已经吸取了定陵的教训,当时因为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导致不少定陵里的珍贵文物最终被氧化以及破坏。

首次需要强调,在尚未有足够先进的发掘以及保护技术的时候,将它埋在地里总好过费力挖出来的好,否则这些宝贵的陪葬品可能就会“见光死”。

一个墓葬的保存,最重要是最开始的几十年,若过了一个阶段后,陪葬品保存姣好的话,它们大概率会保持数百年甚至千年。

秦兵马俑挖出新文物!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

(发掘现场彩绘秦俑病害情况)

这是为啥呢?

主要是此时墓葬内的氧气已经消耗殆尽,细菌的作用也逐渐被削弱,整个墓葬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微环境”。

若此时如果强硬将墓葬打开,那么墓葬内的“微生物”环境也就被打破,随葬品也立即遭受破坏。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发掘重要墓葬前,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才能保证文物被挖出来的时候能不被氧化。

秦兵马俑挖出新文物!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

(如今的秦始皇陵)

但问题是,这些准备都需要大笔预算,给每一个祭祀坑搭建一个玻璃的“考古舱”,能够控制出现场的温度和湿度,还能减少考古人员带入外界的微生物、细菌等,尽可能维持文物出土后的“微环境”的平衡,文物才能得保护。

比如前段时间的三星堆祭祀坑,就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挖掘。

秦兵马俑挖出新文物!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

(三星堆遗址)

比起三星堆祭祀坑,秦始皇陵可大多了

按照最新的勘探数据显示:整个地宫的开口就超过于两个标准足球场,而墓室的底部,相当于10个标准篮球场,地宫则相当于5层楼那么高。

这还仅仅只是地宫,还没算上上面的封土堆。

所以,若按照搭建考古舱,这个舱得有多大呢?而且中间不能又不能立柱子,显然难度、经费都不是一般难啊!

秦兵马俑挖出新文物!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

(彩绘秦俑发掘现场)

若真的花费巨资,搭建巨型的“考古舱”,就真的万事大吉吗?

非也,正如前面所说:秦始皇陵地面那5层楼那么高的土堆,还需要先挖掉,否则就会破坏整个遗址的原貌。

那么,这又破坏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还可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

毕竟秦始皇陵作为大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其保护原则是-----

保存现状、恢复原状、可逆性、可识别和最小干预。

当然,随着考古技术不断升级,勘测、钻探技术也随之先进,但发掘时间和出土器物的保护以及修复,这方面依然要等待新技术突破。

所以,有生之年是否真能看到这场巨观,还给时间和科技说的算。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