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作者:人民网

2006年,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上映。老枫法官、书记员杨阿姨和应届大学生阿洛,带着一匹老马,走在云南山间许多村庄之间,悬挂国徽,举起几张桌子,组成一个简单的法庭,审理案件,解决纠纷。在办案过程中,老风会双向争夺罐子破烂,自掏腰包分两笔付款;这部电影引起了基层评委的注意。流经偏远村庄之间的"马背上的法庭"是真的吗?为什么会在那里?

在重庆市奉节县,两名男子背着宫廷背包,背着国徽,小心翼翼地从河对岸的铁丝网上拉出绳索,摇摇晃晃地走向河对岸50米处的村庄。除了"绳索上的法院",还有"草地上的法院","渔船上的法院""背上的法院"......这些评委的身影,让网友红了眼:他们不仅承载着国徽,更承载着共和国的脊梁!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重庆市丰界县法官溜到乡下办案。摄影:吴辉饶国军(人民影业)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司法实践就烙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独特印记。跋涉山脉和水域,在乡村漫步,夜复一日,风雨交加...新中国的法官不仅要骑马,还要骑骆驼和牦牛,会滑绳和撑船,成为法治实践中群众路线的生动"注脚"。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马背上的法院"就像一个动人的象征,"群众在哪里,法律服务在哪里",写下了人民法治的司法信念。

扛着面包卷到乡下参观审判

群众路线是在法治实践中执行的

什么是"马背上的球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王军法官告诉记者,我们所说的"马背上的法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巡回审判。巡回审判是指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为便利人民诉讼,深入交通不便、人少的农村和边远地区,当场立案、举行地方会议、调解、结案等方式。

提起诉讼,中国古老的"南门,没有钱进来"的论调,而在西方法庭上,法官戴着白色假发坐在站台上,警察拿着枪。"与外国法院的神秘和崇高不同,中国法官将搁置席位,为人民伸张正义。"中国闽大学教授杨立新说。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据点和解放区都采取了迂回试验的形式。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法官组织审判暂行条例》,规定各级司法部门可以组织巡回法院在事故发生地审理比较重要的典型案件。

著名艺术家辛凤霞饰演的《刘巧儿》的原型,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陕西甘宁边境地区一段自由恋情引发的一场官司。当时,边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马锡五将群众路线的工作原则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将审判与调解相结合,深受群众的深信。1943年2月3日,毛泽东为马曦的五位亲笔签名写下了"一刻离不开群众"的题词。这是对"马西五审判"的最高赞誉,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审判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工作中实践群众路线,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司法制度建设初期,就把法律交给群众。1950年7月27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司法会议也肯定了巡回地方审判的方式,认为这是人民法院必须重视和尽可能推动的审判之一。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暂行条例》规定了巡回法院。1953年4月25日,第二次全国司法会议确定逐步全面建立和完善基层人民法院巡回法院,这是加强基层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马背庭"和"帐篷庭"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诉讼法》以法律形式固定巡回审判,为法院进行巡回审判提供了法律保障。

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必须保证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提出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 对基层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制度的意义、工作机制和运作规范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定。

2005年以来,为推进人民法院巡回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05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工作的决定》、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2010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人民法院便利人民诉讼的意见》、2010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2010年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2010年《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2010年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建设人民诉讼工作的意见》、《2010年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工作便利化〈2010〉〈〕〈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的意见》两者都极大地推动了巡回审判,地方法院有其自身特点,巡回审判工作规模化开展。

以人为本解决矛盾

"马背上的球场"植根于中国的国情

"努力使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到公平和公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中国为什么要有"马背上的法庭"?

立足国情,宣传法律

王军介绍:"马背上的法院"作为巡回审判方法之一,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贴近人民群众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我国来说,它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源于我国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在边远地区,法治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二是来自区域人类环境的不利影响。许多地区人烟稀少,交通通讯不方便,案件法官调查取证困难,服务困难,农牧民参与诉讼困难。"马背上的法庭"在特殊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于矛盾纠纷的审判、送达和解决。第三,它来自人民多样化的司法需求。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群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多种多样,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司法服务和保护的渴望多样化。"马背法院"在便利群众诉讼、响应群众司法需要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让法官多走,让群众少跑腿"在中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司法的"人民品格",让法治更加大众化。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新疆乌鲁木齐县的塞尔克·努赫马尔法官正在骑马旅行。人民网记者 肖金波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双方握手,在塞尔克·努赫马尔法官小组的调解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人民网记者 肖金波

2019年8月,新疆乌鲁木齐县永丰运河人民法院院长努尔赫马尔(Selke Nuhemar)和书记员哈纳提·图尔森(Hanati Tulson)骑着租来的马冲向巡回法院,那里有两起案件等待审判。"因为保护区不能开车,我们通常把旅游巴士停在山下,然后骑过去,"塞尔克总统告诉记者。一些试验点必须翻越雪山,这曾经比较困难。這裡的哈薩克人更多,牧民要出來並不容易,所以我們來到門前提供司法服務。"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新疆塔什干县人民法院法官在车辆无法通行的雪地高原上对一匹马进行了巡回案件。新疆高级人民法院图纸

内蒙古通辽市巴雅尔图胡绍人民法院有四名工作人员,面积8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的一半。法院全国优秀法官纳顺告诉记者:之前交通不方便,冬天也经常遇到暴风雪等极端天气,很多地方只能骑车处理案件,一到两人走,当地人称他们为"马背上的法官"。在27年的深耕基层审判中,纳顺处理了3500多起案件,总结了适合当地、具有蒙古特色的《纳顺调解法》。平均而言,他每年结案的案件调解率在95%以上,巡回案件的比例在60%以上,群众满意度高达99%。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巴亚尔土厚硕人民法院纳顺法官在冬天骑马。巴亚尔图胡宫廷

云南法院系统80%的法官在基层工作,80%的案件在基层审理。基层案例不大,看似琐碎,但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带着国徽出庭",对每一个案件进行及时、公正的审判,也具有普遍法的好处。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云南省祥云县法院工作人员徒步办理此案。香云县法院作说明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西部,有焚烧垃圾、烧土地、烧秸秆等不良习惯,火灾频发。为此,祥云县法院决定在案件发生地公开审理火灾案件。白玲副会长说:"就像烧这种行为一样,很多村民觉得自己的祖先在做这个,怎么违法?"通过巡回审判送往农村,将法官的推理与审判前和审判后的宣传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居民的知法、用法、守法。"

中国为什么能坚持建设"马背上的法庭"?

- 系统保护,为人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制度全面互补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年)》明确提到"坚持和完善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制度,不断提高巡回审判的效力和水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人民,是走到尽头的善。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鼓励发展巡回审判,鼓励以"马背法院"为代表的巡回审判方式向群众伸出援手,要求人民法院坚持农村、基层、群众化,既有利于群众诉讼,也有利于独立诉讼, 公正、有效地行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的权利。而不断从司法系统鼓励规划巡回审判,正是体现了"公理民"的精神。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云南省祥云县法院工作人员在巡回审判车上漫游。香云县法院作说明

在视频《马背上的法庭》中,在与村民遭遇小冲突时,老枫教育阿罗说:"你现在可以无视了,等着打死人,那不是法庭问题吗?现实中,2016年8月9日,程某与妻子离婚,郁闷易怒,用刀砍了三名行人。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民事纠纷刑事案件。面对这样的"人与人之间转移"的案件,案件法官往往会疑惑:案件的终点是法律的垮台,什么时候结案?还是深入群众,会形成纠纷的根源来解决吗?祥云县法院李永恩法官说:"我们巡回审判的目的,不仅是结案,更要充分发挥司法主动权,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本次劳动合同纠纷涉及的劳动报酬为7500元,按10000元以下收取50元诉讼费,调解再减半标准,当事人只出25元就上线了。塞尔克总统告诉记者。这种"马背上的法庭"本质上是国家承担正义的代价,减轻普通人的负担,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正义的便利和帮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为本"是共产党永不失败的哲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党和政府各部门工作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马背上的法庭"是司法领域群众路线具体实践的生动体现。"中国闽大学教授郑伟说。

巡回审判还活着,而且很好

通过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旅游景点迅速调解结案,为游客解决后顾之忧,通过街道社区公开听证会,为居民解决问题,完善诉讼服务网点结构,缩短物理距离,为法官和村民搭建"直通车"......记者在参观中看到,从农村到城市,从传统到创新,巡回法院也在不断转型,以多种形式开花结果。

端口前移,提高效率

2019年6月,记者在井冈山看到景区门突出挂在当地法院联系卡上,门上还停了一辆"巡回审判车",车内被安排了一个精致的长凳,这些都是井冈山市法院制定的"生态旅游审判110"措施。生态旅游法庭庭长梁军说:"我们将推动港口向前发展,以提高企业和游客的法律意识。当我第一次建立流动法庭时,我走上街头散发传单,看到游客告诉他们他们有问题,可以上法庭。案件清关,也经常与商务沟通。所以坚持了几年,现在的纠纷少得多。

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融入社区

"物业服务不好,不宜交房费!"2019年8月,北京房山区一小片地区的1,200名房主中有600多人拒绝支付物业费,因为他们认为房地产公司服务不足。预防和化解矛盾,诉讼源头的管理非常重要。由于涉案社区距离房山法院20多公里,为了方便群众,房山法院在街道巡回审理此案。在法院的主持下,竞争对手的房地产公司和业主在法庭上认罪。

诉讼渠道,直接诉诸法院

如何减轻人身负担,提高效率?云南燕园县法院从银行卡中获得了灵感。银行卡可以在任何地方赚钱。为什么不像银行一样设立诉讼服务分行呢?现在,宜源县人民法院在县内设立了诉讼服务中心,派出法院设立了两个诉讼服务站,90个村委会设立了诉讼服务点,每个服务点都有诉讼服务联络点。村民可以直接进行法律咨询,且每位法官每月至少到诉讼服务点进行一次,做法律宣传,对一些纠纷进行现场调解,现场走访了解较复杂的案件,便于进行巡回审判。

为什么中国有"马背上的法庭"?

南京市第三巡回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院

创造"家门口的最高法则"

"两台类似的潜水泵,放置在法庭桌子前的地面上,在法官和原被告代表的共同关注下被拆除和匹配......"201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在江苏省南京市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院进行了首次巡回审判,并就徐州某泵厂授予发明专利权的五起案件举行了公开听证会。法官告诉记者:"这台潜水泵重150公斤,为了避免当事人跑,我们组成了合议庭审理此案。"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巡回法院,审理跨行政区域的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自2015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六个巡回法院。截至二零一八年年底,共审结案件33,335件,占法院审结案件总数的50.35%,共接待公众11.7万次。

"巡回法院在减轻最高法院所在部门审理案件的压力,集中指导国家法院,为人民创造公开、透明、公平、高效和廉洁司法的新模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党校政法教育研究系副教授高昌义认为,巡回法院可以跨行政区审理重大行政、民商事案件,具有减少不当司法干预、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意义。总的说来,巡回审判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要,实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新形势下,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动动指尖,动微法庭,自助备案,查看执行,待在家里,登录法律服务网查阅法律,自动生成起诉书,关注案件庭审,在线同步观看庭审直播,还能体验VR直播氛围......时代的车轮重合,中国的法治实践也点缀着互联网智慧的翅膀。从"马背上的法院"到"门口的最高法"再到"指尖的法院",在新形势下,人民法院继承了为人民伸张正义的"遗传密码",努力开辟"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服务,满足人民多元化的司法需求,长期巡回审判将继续振兴。

回顾70年的法治探索,回顾70年的辉煌实践。

法官马背上,用脚印践行司法使命,为人民的初心服务,用艰苦的劝说为人民解决问题,以公正认真的判断让人民感到公平公正。

马背上的法院背负着传递中国司法温度的重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司法进程中,"人民"一词被深深地烙下了不了。巡回审判工作的新发展,也将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