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樟林古港永定楼侨批馆开放

樟林古港永定楼侨批馆开放

侨批捐赠者叶志浩讲述他爷爷“写批洪”与侨批的故事。

本报讯 (记者蔡晓丹 陈史摄影报道)侨批纸短,家国情长。为传承历史记忆、展示侨批文化,做好新时代“侨”文章,近日,潮汕地区第一家镇级侨批馆——澄海区东里镇樟林古港永定楼侨批展览馆正式开放,让到访的游客侨胞、市民朋友在这里沿循时光的轨迹,读懂游子的悠悠乡愁,见证先辈的艰苦奋斗,铭记华人华侨的家国情怀。

樟林古港作为汕头开埠前的粤东第一大港,是传承潮汕“红头船精神”的具象载体。永定楼,又名观海楼,坐落在樟林古港新兴街口,原是一座货仓和航标两用的清代建筑,是当时商贸洽谈和船工休闲的场所,后来逐渐成为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互通书信的节点,见证了樟林古港的繁华与沧桑。经过一年多的修缮,这里被改造成为侨批展览馆,策展小组从各地征购的1016份档案中,精心挑选较为有代表性的300多件侨批档案,分成“侨批集萃”“番畔唐山”“侨批艺文”“遥迢汇路”“家国情怀”“樟东侨批”6个展厅展出。

家国情怀寄尺素,侨批记载着彼时番客的精神寄托,承载着一代人的历史记忆和家国的温度,更是华侨华人寻根的桥梁,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史料价值。记者探馆发现,馆内不仅有水客批、喜事批、平安批等多种形式的侨批,还有猪仔钱、侨批局招牌、千字文印架、“批脚三件宝”等侨批业相关的旧影旧物,更不乏通过图文形式讲述侨领故事、侨批汇路等。展出的一封封批信背后,更是隐藏了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见证了华侨一段段血肉相连的脉脉深情。

广东省档案馆民间档案文献鉴定专家、永定楼侨批馆策展小组成员张美生向记者介绍道,馆内展有一封目前国内仅存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最长侨批”,该批的内信展开长达1.5米,是华侨炳思因在泰国搭乘火轮赴目的地收账路上遭遇艰难险阻,在信中详细讲述自己下南洋的血泪史。信中一句“贫而清,较胜富而浊”让张美生十分感慨,他认为,华侨在外谋生不易,却仍不忘教导后代,不论贵贱做人最重要是要清清白白。“这些先人对后辈的清廉教育意义深远,对当代仍有警示作用。”

值得一提的,还有侨批馆的镇馆之宝——潮汕侨批局牌匾。“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潮汕侨批局的招牌,对于研究侨批档案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据张美生介绍,此块题着“义发祥批局”的牌匾原位于揭阳榕城,具体批局存续的年月不详,但从其收寄的其中一封1948年的回批显示,18世纪40年代时该批局还在运作。此外,据相关信息显示,该批局在当时与汕头大通街四号的“信和成批局”是连号经营,这也反映了当时潮汕地区侨批业的联动情况。

记者了解到,当地将以永定楼侨批展览馆开放为契机,继续擦亮樟林古港这一历史文化名片,传承潮侨文化,做好潮侨文章,彰显侨乡潮韵的风貌和魅力。

【来源:汕头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