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两个字是何意?何时代表我们的祖国?谁最先使用?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这句熟悉的歌词,让国人对家国充满热爱。不禁有人想,“

中国”这两个字,到底什么时候才代表中国的呢?

答案是“中国”两个字,虽然很久就出现了,但到了清朝时期,“中国”才真正代表我们的祖国,而且,第一次使用“中国”代表大陆的人,是清朝著名的权臣,他就是康熙时期的索额图。

“中国”两个字是何意?何时代表我们的祖国?谁最先使用?

中国历史悠久,从遥远的夏朝开始,每一个王朝,都有其独有的国号,这个国号,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国家名称,不仅本国君臣百姓要以此称呼本国,连邻国也要这么称呼。例如刘邦取得天下后,定国号为“汉”,匈奴就称南方大国为汉。隋朝末年,唐王李渊平定天下,以自己祖上的封号“唐”为国号,从此“大唐”就成了享誉四海的国家,因为唐朝曾傲立于世界之巅,所以,“唐人”仍被不少人作为中国华人的代名词。

“中国”两个字是何意?何时代表我们的祖国?谁最先使用?

夏、商、周、汉、魏、晋……,既然每一代都有国号,那为何我们的国家又被称为中国呢?“

中国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民劳》中,原句为“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此后,在《孟子》《左传》等著作中,也出现这两个字。但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的中国,是指“中部的区域”,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区域的相对概念。

因为古人习惯称周边藩国的人为:夷、狄、蛮、戎,那么,我们居在中间,所以叫中国。这里的“国”,并不是指国家,意思是“地方”。

“中国”两个字是何意?何时代表我们的祖国?谁最先使用?

第一次出现“

中国人

”这个概念,来自《辽史·张砺传》:“(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

治之。”这句话的前提是,张砺本是汉人,家在河北,投降辽国后,他在回答辽国皇帝的问题时说:“我们辽国刚刚得到燕云十六州,需要让当地的人来治理。”这里所说的中国,是指燕云十六州这些汉人常年居住的地方,相当于辽国而言,是中国;当地的人,是中国人。

这里的中国,仍旧是相对周边区域而言,不是国家的意思。

“中国”两个字是何意?何时代表我们的祖国?谁最先使用?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外交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通过漫长的谈判,清朝和沙俄正式签订边界条约,史称《尼布楚条约》。条约中有句话:“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

,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因为《尼布楚条约》是的清朝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和邻国签订的条约,这里所说的“中国”才真正是国家的意思。

在条约上写下“中国”的人,是清朝著名的权臣索额图。

“中国”两个字是何意?何时代表我们的祖国?谁最先使用?

索额图是清朝著名的权臣,他是大臣索尼之子,同时也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孝诚仁皇后)的叔叔。从康熙除掉鳌拜之后,索尼和明珠两位权臣把持朝政,争斗不休。索额图之所以要用“中国”来代表清朝,因为在索额图看来,沙俄处在北部边缘,是传统意义上的夷狄之人,所以要用“中国”来显示大清的正统位置。

从此后,“中国”这个词,被传入国际,正式代表我们的祖国。

“中国”两个字是何意?何时代表我们的祖国?谁最先使用?

清朝晚期,梁启超先生的《少年

说》正式面世,

中国这个词才被无数国人烙在心中,成为我们一生的铭记。

而后,不管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都称为中国!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