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部队突遇敌情,为迟滞敌人要烧掉桥,贺老总:留下一千大洋修新桥

1934年暮夏,就在中央红军开始踏上长征的时候,贺老总正带着红三军一路艰苦转战,来到四川与贵州交界处的苗族和土家族聚集地,在这里开辟了一个狭小的立足点,军指挥部设立在四川酉阳县一个叫南腰界的小村庄。

在南腰界,贺龙从当地小学里弄来一张国民党报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

“江西萧克匪部第六军团窜入黔东,企图与贺龙匪部会合”。此时,萧克和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已经从甘溪的围困中冲出,正分成数股顽强地向红三军所在的方向艰难靠近。

这个偶然的消息,让贺老总悲喜交加,他立即下令部队分两路出发前往贵州方向,去接应一路转战的红六军团。

部队突遇敌情,为迟滞敌人要烧掉桥,贺老总:留下一千大洋修新桥

在贵州沿河县的水田坝村,贺炳炎率领的红三军团独立团约100余人,来到了贺老总面前。尽管百人之中无一人衣衫是完好的,但贺老总一眼就认出了站在最前面的那个衣衫褴褛、万分消瘦的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

10月下旬,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1931年改称红三军)在贵州、湖南和四川交接处的荒僻群山中会合了。

10月26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在南腰界举行了联欢会,两个军团合起来有八千余人。

会合后,红二、红六军团向军委请示建立统一的指挥,但受到临时中央局的严厉指责,要求他们各自单独接受中央和军委领导。但

两个军团并没有遵照中央局的指示,而是合在一起,由贺老总和任弼时同志指挥;并恢复了红二方面军的番号。

部队突遇敌情,为迟滞敌人要烧掉桥,贺老总:留下一千大洋修新桥

二方面军所在的地方狭小贫瘠,无法养活八千余人的红军队伍,所以红二方面军恢复番号后的第一个决定就是:

离开这里,到湘西寻求发展。

1935年11月7日,一路转战的红二方面军顺利打下了永顺县,部队在这里得到了难得的休整和物资补充。不过,两天后,陈渠珍派出三个旅加一个团共万余人向永顺县城扑来。

两个军团的领导商量后决定:撤离县城,先向敌人示弱,待把追击的敌人引到合适的地点后,打一个快速的伏击战,重创敌人。然后趁机深入湖南西北。

永顺县城边有条河,河上有座古老的花桥是通往县城的交通要道。为了迟滞敌人的追击速度,赢得伏击的准备时间,红军决定把这座建造精美的花桥烧掉。

但这座桥是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要道,为了不引起当地百姓对红军的反感,贺老总命令执行烧桥任务的五十一团团长郭鹏到供给部领取一千大洋送到县商会会长家去。郭鹏对这个数字感到很惊讶,但还是执行命令了。

部队突遇敌情,为迟滞敌人要烧掉桥,贺老总:留下一千大洋修新桥

八十四岁的永顺商会会长被这笔巨款吓到了,他让人挑着大洋找到贺老总,战战兢兢地说不要和他一个老头子开这么大的玩笑,自古以来没听说过哪支军队自己掏钱打仗。

贺老总告诉会长这不是开玩笑,他找人测算过了,重新修建一座更漂亮的桥,一千大洋够了。贺龙麻烦老人家在事后建桥的时候组织工匠并负责监督。商会会长十分感动,战战兢兢地收下了一千大洋。

不料,在烧桥的时候,一群百姓在花桥边哭,这些百姓都是看在桥上摆摊谋生的,烧了桥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路。军团政委王震把五十一团批评了一顿,说他们考虑不周。要求他们借钱也要给百姓赔偿损失。

五十一团到供给部去要钱,供给部说没有了。于是五十一团全团官兵人人掏口袋,战士们把所有的继续都掏出来,凑够了两百块大洋分发给了桥边的百姓。

11月16日,两个军团在平坝伏击重创湘军的两个旅,俘虏湘军两千余人,缴获枪支两千多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