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被枪毙的前三天,刘湘在武汉万国医院病逝。仅仅是一个胃出血,就直挺挺地被推进太平间,刘湘的真正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团。
但是话说回来,平心而论,那个时代的恩恩怨怨,就像韩复榘和蒋介石之间的冲突一样,并不是个人之间的问题。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首领,自然不愿意被半独立的地方军阀,牵着鼻子走。但是,地方军阀,一直作为逆袭的力量,逐步的瓦解蒋介石的努力。

从蒋介石的内心深处,对旧军阀和杂牌军,充满了深深的厌恶,作为一个人来说,蒋介石很难不被情绪所左右,比如在部队的照顾上,给中央军10块钱,地方军阀可能连5块都不到。这一点他是根本端不平的,于是杂牌军又出现了离心的倾向,逐渐的形成了恶循环。
在当时的年代,这种矛盾的混合体,不仅仅只是蒋介石,还有袁世凯,冯玉祥。向韩复榘这样,没有一个坚定的政治信仰,缺乏现代格局,更没有国家意识,就是当时旧军人的一个致命伤。
刘湘在临死之前,1938年,就把兼任的第23集团军司令的职位,给了其部下唐式遵,而第七战区司令官的称号,也成为一个虚职。以前给大家介绍过,第七战区作战范围是:江苏太湖以西,皖南,浙江北部。
南京沦陷之后,除了皖南徽州几个地区之外,其战区统辖的地域,全部被日军占领,也就是说第七战区已经名存实亡。
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湘给王赞绪下了一条密令:做好带兵控制宜昌的准备,依据时局的变化,阻拦中央政府入川。
刘湘这样做,也是很冒险的,以至于他的死也出现好多个版本:
一个版本说其实吓死的。
何应钦奉蒋介石之命,到医院去探望他,并宣布第七战区司令由陈诚担任。刘湘不知所措,有得知韩复榘的事情,惊恐之下就询问:为何要抓韩复榘?何应钦没有说韩复榘违抗命令,擅自撤退,只是回答了一句:他想带部队到襄樊去。
这一句话,把刘湘给吓着了,几天后惊恐过度而死。
另一个版本说其被戴笠的特工毒杀,最后一个版本,就是因病正常死亡。
但是由于一些资料严格保密,为对外开放,刘湘的死至今都是扑朔迷离,但是最后自然病逝,反而是最不可信的一种。
无论如何 ,刘湘一死,对蒋介石来说,恰到好处。
窥视四川省主席的人更多,比如王龙基,王赞绪,邓锡侯,刘文辉等等,但是蒋介石自然不想再将四川交给地方军阀。于是他立即派张群出任四川省主席,又将王赞绪的部队变成第29集团军,立即出川抗战。
张群这个人,虽然出身于四川,但是他已经被中央化,作为蒋介石的亲信,任命刚颁布之后,就遭遇四川大小军阀的反对,甚至还张贴标语,要求“川人治川”,掀动“拒张运动”。
一时间导致四川和西康的局势,非常的不稳定。
当时,蒋介石已经决定,把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也担心局部冲突加剧,对抗战不利,只好退一步,撤掉张群。
后来,蒋介石也想借坡下驴,想任命王陵基为四川省主席,但是后来发现王陵基在川的威望并不高,于是任命他为第30集团军司令,让其率领川军出川作战。
后来吗,蒋介石有任命和自己关系比较近的王赞绪为四川省主席,并把邓锡侯调任川康绥靖主任。但是,没用过多久,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等川军将领,联合云南的龙云,一起发动了反蒋运动。
一反对蒋介石控制西南,二反对王赞绪担任四川省主席。
王赞绪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军队,出川抗战。
一气之下,蒋介石也不废话,既然谁担任,你们都有一件,那就我自己来,于是他就兼任了四川省主席一职,一直到1940年,国民政府在四川扎根之后,张群才再一次走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