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剧以全新的阵容,引得观众们一阵阵喝彩,就连如今,明兰一角色也常常被人讨论。她聪明,机智,果敢,即使碰上太后这一尊贵人物,也能游刃有余与之对抗。除了明兰,最有看点的还有柳氏。

柳氏的身影并未出现于剧中,可是从长枫的言谈中,便可以看出,长枫的孩子出自于柳氏。有了这孩子,长枫十分满足,就连姐姐墨兰也不像以前那样,与之无话不谈。由此,可以见得,长枫将柳氏娶回家,则是明智之举。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那么柳氏是何人呢?来自于哪里?为何与长枫结下姻缘?要知道,长枫流连于烟花柳巷,甚至大言不惭差点与逆党混为一谈,给盛家带来灾祸,可是柳氏不仅给长枫生下一个孩子,似乎还牢牢锁住长枫的心。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其实,看过原著的人都清楚,长枫与柳氏成亲时并不愉快。柳氏颜值一般般,而常常流连于烟花巷的长枫十分浮漂,压根看不上柳氏,刚刚成亲没多久,就开始纳小妾,与通房住一起。虽说柳氏没有大闹盛府,可是却牢牢地记着长枫的这笔账。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论家室能力,长枫是高攀者,柳氏家中族人秀才,举人从不间断。而盛家祖上却是商贾之家,直至祖辈才有为官者,加上祖母这种出身于侯府的大家小姐,以及后代的嫁出去的姑娘,和考取状元的二哥哥,这才让盛府的地位,越来越强。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而柳家老爷与盛纮属于同僚,关系也十分不错,十分看中门第的盛纮并不计较柳小姐的样貌,而恰恰是她的出身。而柳家老爷更是老奸巨猾者,看到如日中天的盛家,小辈们各个与众不同,甚至主动求亲,将嫡女嫁给庶子长枫。

在那个嫡庶尊卑差距较大的年代,长枫能娶上嫡女柳氏,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而大家闺秀的嫡女能降服长枫,仅仅用了三招。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第一,对症下药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懂得为人处世的柳氏,从一开始进入盛家,就装作不谙世事的样子,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雪天,日日给大娘子请安问候,即使受到王若弗的不待见,依旧一副好脸色。

在众人眼中,柳氏就是一个任人欺负的主,可是,明理人却清楚,她酝酿着大招没有放出来。嫁入盛府的时间越久,柳氏的好名声扬名于外,而王若弗更是不敢随意欺辱,否则自己要背上“恶婆婆”的名号了。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对于长枫,柳氏收放自如,平日里不管他,可是就在盛纮,祖母惩戒他时。柳氏不仅给长枫安慰,甚至直戳其痛处,醒悟后的长枫,不仅对柳氏另眼相看,甚至越来越离不开柳氏。

夫妻间的相处之道,柳氏巧借机会,一招拿下长枫。

第二招,铲除林小娘

林小娘是一个有私心贪欲之人,一直想要向上爬,可是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私心贪欲之人,也将受到惩罚。

柳氏未进入盛家前,就对盛家里里外外排查个清楚。盛老爷注重荣耀,王若弗心无城府,而林小娘一脸狐媚相。她的存在,直接阻碍着长枫,前面将墨兰推入火坑,不受盛家待见,若是执意与长枫在一起,那么长枫也将步墨兰后尘。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于是,柳氏不仅亲自找到林小娘,甚至当众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对林晓娘的做派讽刺一番,甚至还将她的罪行一一陈列。

时至今日,你还不明白你当年是为什么才被逐出府的吗?相公这人,骨子里和公爹其实是一种人,他们最看重的,既非贤妻,也非宠妾,而是他们自己。公爹一心想要光耀门第,你碍着他的路了,自然得让开。相公呢,他喜欢吟风弄月,无忧无虑地过日子。

分家总要十几年后吧,那时相公怕早已有声望,有地位。他会为了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庶母,来为难我这个明媒正娶的妻室,得罪我柳氏一族?我的哥哥叔伯们是死人吗!还有我的儿女们,到时都长大了,读书的,有功名的,好好嫁人的,我是他们的嫡母,你算什么?!你说,相公会为了你,得罪这一切一切,在他的那些清贵的、有才气的、不沾半分俗气的诗友、同窗、同年跟前,丢这么大的人吗?!

林小娘被明兰折磨得体无完肤,如今摊上柳氏这一媳妇,果真是哭都来不及。

第三招,明白事理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有一个能干,贤惠的妻子。长枫恰恰是幸运儿。柳氏不仅出身好,就连与盛家上下,相处的也十分不错。而外界人,更是对柳氏刮目相看,会疼人,受分寸,孝顺,懂事。

《知否》原著:柳氏三招制服长枫,不愧是彪悍丑媳妇!

而长枫的前途,也几乎在柳氏手中拿捏,林小娘就是一个祸害。即使“父母为子则计之深远”,可是林小娘却是一个“糊涂虫”,柳氏的到来不仅帮助盛家清理这一障碍,更是帮助长枫摆脱小娘的依赖,大胆的干事业。

俗话说“娶一个好女人,造福三代人”。柳氏即使没有貌美如花的样貌,却帮助长枫走上顶峰,这样的媳妇,娶回家果真是捡到一个“宝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