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奠定其“词祖”地位,后世千年里罕有佳作问世

词有“词宗”一说,宋代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人皆被后人称为“词宗”。然而,有“宗”就必有“祖”,因为“宗”系分支,“祖”为源头。那么,中国词史上的“词祖”到底是谁呢?

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奠定其“词祖”地位,后世千年里罕有佳作问世

是唐朝的温庭筠,或者五代的冯延巳、李煜吗?温庭筠擅作的“花间词”,冯延巳、李煜擅作的南唐词,只是曲子词的一个流派而已,所以他们依旧只能称“宗”,不能称“祖”。

而且学术界公认曲子词出现在中唐以前,所以温庭筠、冯延巳、李煜自然不是“词祖”。唯一有可能是“词祖”的这位,如今的人对他的名字非常熟悉,他就是“诗仙”李白。

而让诗仙担起“词祖”之名的,是一首争议很大的词——《忆秦娥·箫声咽》。这首词问世的时间,就在“安史之乱”以后。

在这首词之前,唐朝没出现过同样的词牌名。自这首词问世之后,五代和宋朝就出现了大量以《忆秦娥》为词牌名的填词。虽然这些词的词格各不相同,但是词牌的名字却是一样的。

因此康熙钦定《词谱》的作者认为,后来的作品全都是模仿李白原创曲牌而作。同时,在这首《忆秦娥·箫声咽》问世以后,在一千多年的古代文坛上,罕有佳作问世。

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奠定其“词祖”地位,后世千年里罕有佳作问世

那么,《忆秦娥·箫声咽》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词,为什么自它问世之后,后代的词人们就爱上了这个曲牌名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忆秦娥·箫声咽》赏析

《忆秦娥·箫声咽》——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白话翻译:

一缕箫声入耳,如诉如泣。惊醒了正在梦中的秦蛾,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月亮。秦楼之上的明月,一年又一年的柳色;灞陵之上,伤心人的离别。

重上“乐游原”的时候,正值“清秋节”。望穿咸阳的古道,离人音信断绝。音信断绝,只留下秋天的西风,落日的残照,和汉家荒凉的陵阙。

李白这首词初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平淡无奇。所以从前的人们一般认为,这首词的内容就是描写一个女子思念自己远游的心上人。

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奠定其“词祖”地位,后世千年里罕有佳作问世

但是现在的人们对它的看法,却逐渐发生了一些转变。因为从这首词里运用的意象来看,这首词显然不是单纯地描写离情。

词中包含了“明月”、“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西风”、“残照”和,“汉家陵阙”,等繁多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在唐诗里面,都是有明确的喻意的。

“明月”代表的是相思,这个不言而喻。“柳色”代表的则是“离情”,因为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许多诗歌中都用“杨柳”来代指离别。但在“柳色”前面加上“年年”二字,就有意思了。

有人据此提出一个观点:这首词写的绝非一名女子和自己爱人的离别。因为她不可能每年都和爱人分别一次,否则就会和后面“咸阳道上音尘绝”的描述,就产生了冲突。

虽然古代的交通非常不方便,丈夫在外当官或者经商,一年回来一次确实很不容易,但是这绝不至于让秦娥就产生“箫声咽”的联想。

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奠定其“词祖”地位,后世千年里罕有佳作问世

所以在此处,作者写的应该不是一个人的“离情”,而是一个群体的“离情”。他们当初分手的地点,就是在灞陵,那是汉文帝陵墓所在的地方。

在此处离别,就更加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兴亡,以及朝代的更迭。可见得“离人”是因为政治的动荡,或者逃难,或者从军,才与秦娥分开了。

下半阕的开头就写秦娥登上了“乐游原”,这里想必是她和“离人”当年一起游览过的地方。但是作者在选择这个“乐游原”的同时,还点明当时正值“清秋节”。

作者在这里除了是想用节日的热闹,来反衬秦娥的寂寞孤清以外,还在暗示着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因为“乐游原”这个地方,正是汉家宫殿的遗址所在。

“离人”因为战乱与秦娥分别了,从柳色青青的春天出走,一直到遍地黄叶的“清秋节”都还没有回来。当初同游过的地方,早就已经是一片断壁残垣了。

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奠定其“词祖”地位,后世千年里罕有佳作问世

秦娥眼欲穿地看着那片咸阳古道,希望可以得到哪怕是一丁点“离人”的消息。但是因为音书久绝,结果是什么消息都没有得到,眼前只剩下秋天的西风、落日的残照。

西风象征着一年之末,残照象征着一日之末,最后再加上,距离当时已经消亡了五百多年的汉宫遗址,可见得最后秦娥的心中,到底是多么地绝望了。

综合上面的这些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知道,为什么以前的人们和现在的人们,对李白这首《忆秦娥·箫声咽》的解读,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这首词其实是具有双重主题的。

这首《忆秦娥·箫声咽》表面上是讲述了一名秦地女子,在“安史之乱”时与心上人分别。当战争结束以后,人们都在庆功时,她望穿咸阳古道,却见不到征人归来的绝望心情。

不过,这首词更深层次的主题,却是在讲一个王朝,因政治动荡和战乱而失去了根基,动乱虽然已经平复了,但是盛世同样已经结束了。

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奠定其“词祖”地位,后世千年里罕有佳作问世

彼时唐王朝的皇权,更是处于“西风残照”,摇摇欲坠当中,这和已经逝去了五百年的汉家王朝是多么相似啊,让人不由地生出许多的感慨。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安史之乱”正是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后来的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同时皇帝的任命,有时竟还出自宦官之手,与汉朝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关于词中的“秦娥”,为什么是“秦娥”,其实也是有一种说法的。因为在五代以后的词中,经常会用“秦楼”一词,来代指青楼等地方。

同时,考虑到词所指的意象,在这么长时间里的演变中,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秦娥”在这首词里,可能是指秦地“教坊”中的女子。

唐朝的“教坊”专属于皇家,而唐朝都城又在长安,属于秦地,因此“秦娥”在这里是指“京师教坊中的女子”,或者宫廷乐师。唐玄宗沉迷于教坊音乐,也正是唐朝衰落的一个诱因。

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奠定其“词祖”地位,后世千年里罕有佳作问世

由于李白这首《忆秦娥·箫声咽》,没有被收录入唐代著名的民间音乐集《教坊记》中,所以胡适等一些人因此怀疑它不是李白的作品,而是后世之人托名之作。

但是从内容上进行分析,这首《忆秦娥·箫声咽》的时代背景,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当时唐朝经历了巨大的动乱,《教坊记》的作者,只怕是根本就没有机会将其收录入歌集里了。

结语

古词里面的词牌,其实大多都是源于《乐府诗》或者民间歌曲,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唐朝的教坊。此外,就是唐朝那些诗人也原创了一部分。

李白写的《清平调三首》又名《清平调词》,后来就直接成了词牌名。除了李白,王维、白居易等唐代诗人都曾有过自创词牌,所以李白自创一个词牌也并不出奇。

李白自创一个词牌,奠定其“词祖”地位,后世千年里罕有佳作问世

虽然有小部分的人质疑《忆秦娥·箫声咽》是托名之作,但是现有证据都证明这首词就是李白所作。所以,根据目前的证据,完全可以证明李白“词祖”的地位。

如此一来,原来“诗仙”即是“词祖”,李白一人对中国古典文学中两大最重要的文学体裁,皆有开创性的贡献,这才是中国古代文坛上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