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我看了一部特别美的黑人电影《紫色》,在我心中我再也找不到像这种能把剧情片拍的如此淋漓尽致的文艺,无论是整体画风还是拍摄手法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不同程度的真实与美。
《紫色》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辛德勒的名单》《E.T.外星人》皆是出自他之手。这部影片改编自艾丽丝.沃克的同名小说,原著曾获1983年普利策奖。由乌比.戈德堡、阿科苏阿.巴西亚、丹尼。格罗弗等主演的剧情片,电影于1985年12月16日上映。该片讲述了佐治亚州的黑人姐妹西莉和娜蒂从小被迫分开,多年后又团聚的故事。同时它也提名了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影片海报
影片开头是两个女孩在一片紫色的花海中,故事也慢慢拉开帷幕,女主西莉是一个懦弱卑微的女性角色,从小相貌丑陋被继父嫌弃,和无良继父生的孩子也被他卖人,赚取利益,嫁给阿尔伯特之后处境和奴隶差不多而且经常遭受家暴,被迫屈服于男性的强权之下不敢反抗,
西莉和娜蒂
而她的妹妹娜蒂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人,是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代表,一直争取学习知识的机会,她想改变姐姐,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阿尔伯特的原因她们被迫分开了。从那以后娜蒂不断给西莉写信,可是阿尔伯特将所有信件藏起来,阻断西莉与外界的联系,使西莉活在他的控制之中。西莉从来只知道生存不知道反抗,而生存的法则——就是沉默。对阿尔伯特的暴打也好嘲讽也好都是逆来顺受。
左西莉 右娜蒂
慢慢的西莉在这样痛苦的生活中长大了,在影片中,不得不提的以为黑人女性便是阿尔比特大儿子的妻子——索菲亚。与西莉有着鲜明的对比,她独立勇敢一直为追求男女之间的平等为自己争斗,忍受不了一直歧视和不尊重女性的丈夫而选择离开,这是西莉所不能做到的,在影片中她望向索菲亚带着孩子离去的马车,我不知道她的眼神里是否有羡慕或是悔恨。
索菲亚剧照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改变西莉人生的女人——莎格女士。我还记得我在看完影片之后,在记事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希望每个西莉小姐都能遇到莎格女士。莎格也是黑人女性为独立、平等和自由反抗的代表。莎格是美国城市里的一位黑人歌星,她身上有西莉向往的东西,比如女性魅力、美丽和勇敢。
莎格女士
莎格在和西莉的相处中慢慢喜欢上了彼此,她想帮助西莉,教会了西莉要爱自己,并且给了西莉自信,我还记得影片中,在烛火下莎格女士用亮晶晶的眼眸认真看着西莉对她说:你很漂亮。在莎格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妹妹寄给她的信件,她的意识也慢慢觉醒了,莎格向阿尔伯特提出要带西莉离开,阿尔伯特听了只是嗤笑,他觉得西莉在他的控制下根本离不开他,可他没想到西莉对他居然第一次说了不。西莉在饭宴上慷慨激愤的诉说咒骂着他对她的不公,可笑的是他居然低着头说不出话来,最终莎格带着西莉离开了阿尔伯特,离开了那个锁住西莉自由和独立的牢笼。
阿尔伯特
结尾西莉开了一家专门为黑人做衣服的裁缝店,她也与妹妹娜蒂还有自己的孩子团聚了,在那片紫色的花海中。
结尾
《紫色》这部影片有很多细节我都没有说到,喜欢看文艺片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美国乡村田园的画风,为什么说它是被名字耽误的神作,影片没有讲紫色代表什么含义什么,观众自己去思考,有人说黑人女性喜欢紫色,紫色代表希望与爱。总之看完影片,紫色是美好的神往的。最后附录斯皮尔伯格的一段话
“《紫色》对于我来说是第一部描写人物的电影,我在这之前的影片,人物都从属于故事。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紫色》,我就没有能力拍《辛德勒的名单》。”——斯皮尔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