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兩點我看了一部特别美的黑人電影《紫色》,在我心中我再也找不到像這種能把劇情片拍的如此淋漓盡緻的文藝,無論是整體畫風還是拍攝手法都從不同角度展示了不同程度的真實與美。
《紫色》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想必大家對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辛德勒的名單》《E.T.外星人》皆是出自他之手。這部影片改編自艾麗絲.沃克的同名小說,原著曾獲1983年普利策獎。由烏比.戈德堡、阿科蘇阿.巴西亞、丹尼。格羅弗等主演的劇情片,電影于1985年12月16日上映。該片講述了佐治亞州的黑人姐妹西莉和娜蒂從小被迫分開,多年後又團聚的故事。同時它也提名了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影片海報
影片開頭是兩個女孩在一片紫色的花海中,故事也慢慢拉開帷幕,女主西莉是一個懦弱卑微的女性角色,從小相貌醜陋被繼父嫌棄,和無良繼父生的孩子也被他賣人,賺取利益,嫁給阿爾伯特之後處境和奴隸差不多而且經常遭受家暴,被迫屈服于男性的強權之下不敢反抗,
西莉和娜蒂
而她的妹妹娜蒂是一個有着自己思想的人,是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代表,一直争取學習知識的機會,她想改變姐姐,可是好景不長,由于阿爾伯特的原因她們被迫分開了。從那以後娜蒂不斷給西莉寫信,可是阿爾伯特将所有信件藏起來,阻斷西莉與外界的聯系,使西莉活在他的控制之中。西莉從來隻知道生存不知道反抗,而生存的法則——就是沉默。對阿爾伯特的暴打也好嘲諷也好都是逆來順受。
左西莉 右娜蒂
慢慢的西莉在這樣痛苦的生活中長大了,在影片中,不得不提的以為黑人女性便是阿爾比特大兒子的妻子——索菲亞。與西莉有着鮮明的對比,她獨立勇敢一直為追求男女之間的平等為自己争鬥,忍受不了一直歧視和不尊重女性的丈夫而選擇離開,這是西莉所不能做到的,在影片中她望向索菲亞帶着孩子離去的馬車,我不知道她的眼神裡是否有羨慕或是悔恨。
索菲亞劇照
接下來要講的就是改變西莉人生的女人——莎格女士。我還記得我在看完影片之後,在記事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希望每個西莉小姐都能遇到莎格女士。莎格也是黑人女性為獨立、平等和自由反抗的代表。莎格是美國城市裡的一位黑人歌星,她身上有西莉向往的東西,比如女性魅力、美麗和勇敢。
莎格女士
莎格在和西莉的相處中慢慢喜歡上了彼此,她想幫助西莉,教會了西莉要愛自己,并且給了西莉自信,我還記得影片中,在燭火下莎格女士用亮晶晶的眼眸認真看着西莉對她說:你很漂亮。在莎格的幫助下,她找到了妹妹寄給她的信件,她的意識也慢慢覺醒了,莎格向阿爾伯特提出要帶西莉離開,阿爾伯特聽了隻是嗤笑,他覺得西莉在他的控制下根本離不開他,可他沒想到西莉對他居然第一次說了不。西莉在飯宴上慷慨激憤的訴說咒罵着他對她的不公,可笑的是他居然低着頭說不出話來,最終莎格帶着西莉離開了阿爾伯特,離開了那個鎖住西莉自由和獨立的牢籠。
阿爾伯特
結尾西莉開了一家專門為黑人做衣服的裁縫店,她也與妹妹娜蒂還有自己的孩子團聚了,在那片紫色的花海中。
結尾
《紫色》這部影片有很多細節我都沒有說到,喜歡看文藝片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美國鄉村田園的畫風,為什麼說它是被名字耽誤的神作,影片沒有講紫色代表什麼含義什麼,觀衆自己去思考,有人說黑人女性喜歡紫色,紫色代表希望與愛。總之看完影片,紫色是美好的神往的。最後附錄斯皮爾伯格的一段話
“《紫色》對于我來說是第一部描寫人物的電影,我在這之前的影片,人物都從屬于故事。是以,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紫色》,我就沒有能力拍《辛德勒的名單》。”——斯皮爾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