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娄永琪

作者:百科~熊熊
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娄永琪
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娄永琪

与NICE2035类似,一直被当做乡村振兴成功案例的设计丰收其实也是新型社群的试验田。2007年,娄永琪在上海近郊的崇明仙桥村发起了这个结合城乡资源的创新创业平台,取名为设计丰收。丰收关联着乡村的在地性,也寄托着设计师在复杂业态下发挥整合作用的期待。

打开设计丰收的网站,会看到这样一些关键词: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

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娄永琪
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娄永琪

它的出发点是为上海郊区打造一个类似于硅谷的低密度经济发展引擎。“上海有这么多人口,但农业只占GDP的1%不到,崇明有天然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又靠近上海,有这么好的科技智力资源,它不应该只生产瓜果蔬菜,而应该是未来农业形态的试验田,应该生产农业科技和设计的独角兽公司。”资源的错位循环,才是设计丰收的本意。

尽管经过十四年的发展,仙桥村已经脱胎换骨,民宿、科技农业、设计工作坊、艺术家驻地,城市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转移至此。娄永琪仍旧谨慎地审视着这个项目,称它“还不算成功”。

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娄永琪
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娄永琪

“什么时候来这里定居的‘新农民’过半了,我才认为它是真正地改变了。”“不论在上海还是在云南,乡村建设的本质应该是让向往城市生活方式的人进城,喜欢乡村生活方式的人可以没有负担、自发地投入到美好乡村的创新创造。我们多提供一条可行的道路,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多元一点,更加理想一些。”

这种理念背后还关联着娄永琪更深刻地思考。“

设计的本质不是建多漂亮的房子,要从根本上变化就必须要有人的加入,有创意社群的生成。抱着相同目标、追求和生活趣味的人集结在一起,打造自己理想的生活梦想和居住环境,才是社群的本质。”

这是我们第一次体会到「设计思维关系着人的价值的实现」。

当我们问到为什么要舍弃常见的创新平台模式,走进社乡村,娄永琪说“

底层的逻辑是我希望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寻找一些新的策源地。设计一定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化已经侵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套用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的逻辑,大城市和它附带的整个行政和经济子系统已经殖民了我们的生活世界,而乡村和社区是相对没那么彻底地被格式化的场所,也是离我们的生活世界,和我们作为人类的本质需求最贴近的环境。在这里,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

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娄永琪
乡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娄永琪

娄永琪没有说明他所谓的本质需求到底是什么,但我们大胆猜测,那应该是千人一面的都市生活触角触碰不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情感联结。 在他眼中,NICE2035和设计丰收的逻辑完全一样。在社群思维的基础上,把平台逻辑发挥得更加极致就能得到NICE2035。平台逻辑就是有组织化的力量

(企业或者NGO、NPO组织)去做知识的平台,资本的平台,基建的平台,然后这个平台上有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他们都能有各自的声音和贡献。

“为什么强调社群思维是基础,因为它决定了这个平台的构成人员是否发自内心地认同某些共同价值,能否把被动设计变成主动设计,从而真正产生创新的动力。2005年之前我是一个极其高产的建筑师,我造了很多房子,其中包括许多学校,但后来我发现建筑改变不了很多东西,学校的房子再漂亮,如果不能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也不过是给孩子们打造了一所更漂亮的监狱。相比于物质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东西有时更有效,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还是制度和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