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婁永琪

作者:百科~熊熊
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婁永琪
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婁永琪

與NICE2035類似,一直被當做鄉村振興成功案例的設計豐收其實也是新型社群的試驗田。2007年,婁永琪在上海近郊的崇明仙橋村發起了這個結合城鄉資源的創新創業平台,取名為設計豐收。豐收關聯着鄉村的在地性,也寄托着設計師在複雜業态下發揮整合作用的期待。

打開設計豐收的網站,會看到這樣一些關鍵詞: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

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婁永琪
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婁永琪

它的出發點是為上海郊區打造一個類似于矽谷的低密度經濟發展引擎。“上海有這麼多人口,但農業隻占GDP的1%不到,崇明有天然的資源和廣闊的空間,又靠近上海,有這麼好的科技智力資源,它不應該隻生産瓜果蔬菜,而應該是未來農業形态的試驗田,應該生産農業科技和設計的獨角獸公司。”資源的錯位循環,才是設計豐收的本意。

盡管經過十四年的發展,仙橋村已經脫胎換骨,民宿、科技農業、設計工作坊、藝術家駐地,城市的資源源源不斷地轉移至此。婁永琪仍舊謹慎地審視着這個項目,稱它“還不算成功”。

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婁永琪
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婁永琪

“什麼時候來這裡定居的‘新農民’過半了,我才認為它是真正地改變了。”“不論在上海還是在雲南,鄉村建設的本質應該是讓向往城市生活方式的人進城,喜歡鄉村生活方式的人可以沒有負擔、自發地投入到美好鄉村的創新創造。我們多提供一條可行的道路,整個社會就會更加多元一點,更加理想一些。”

這種理念背後還關聯着婁永琪更深刻地思考。“

設計的本質不是建多漂亮的房子,要從根本上變化就必須要有人的加入,有創意社群的生成。抱着相同目标、追求和生活趣味的人集結在一起,打造自己理想的生活夢想和居住環境,才是社群的本質。”

這是我們第一次體會到「設計思維關系着人的價值的實作」。

當我們問到為什麼要舍棄常見的創新平台模式,走進社鄉村,婁永琪說“

底層的邏輯是我希望為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尋找一些新的策源地。設計一定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現代化已經侵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套用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的邏輯,大城市和它附帶的整個行政和經濟子系統已經殖民了我們的生活世界,而鄉村和社群是相對沒那麼徹底地被格式化的場所,也是離我們的生活世界,和我們作為人類的本質需求最貼近的環境。在這裡,應該有更多的可能性。”

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婁永琪
鄉野生活方式、小而互聯、創新創業平台——婁永琪

婁永琪沒有說明他所謂的本質需求到底是什麼,但我們大膽猜測,那應該是千人一面的都市生活觸角觸碰不到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情感聯結。 在他眼中,NICE2035和設計豐收的邏輯完全一樣。在社群思維的基礎上,把平台邏輯發揮得更加極緻就能得到NICE2035。平台邏輯就是有組織化的力量

(企業或者NGO、NPO組織)去做知識的平台,資本的平台,基建的平台,然後這個平台上有各種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他們都能有各自的聲音和貢獻。

“為什麼強調社群思維是基礎,因為它決定了這個平台的構成人員是否發自内心地認同某些共同價值,能否把被動設計變成主動設計,進而真正産生創新的動力。2005年之前我是一個極其高産的建築師,我造了很多房子,其中包括許多學校,但後來我發現建築改變不了很多東西,學校的房子再漂亮,如果不能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也不過是給孩子們打造了一所更漂亮的監獄。相比于物質的東西,精神層面的東西有時更有效,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還是制度和結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