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授徒拜师 传承非遗“闽南童谣”

作者:新福建
授徒拜师 传承非遗“闽南童谣”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月22日讯(记者 林泽贵 通讯员 周秀玉 林舜杰 文/图)递交“拜师帖”、行鞠躬拜师大礼、奉上拜师茶……21日,一场别开生面且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闽南童谣拜师仪式在厦门集美人文馆内举行。在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集美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和创业台青的共同见证下,10名省、市、区各级闽南童谣代表性传承人,被闽南童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长楫老先生纳入“门墙”。

拜师仪式由厦门市集美区文旅局主办,集美区文化馆承办。拜师的10名代表性传承人中,省级的1个,市级的4个,区级的5个。集美区杏东小学副校长林玲是当天拜师的唯一一个闽南童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很早就师从周长楫老师,并长期积极开展闽南童谣教学、传承工作。“正式拜师,是为了能够更系统和精细深入地学习闽南童谣,更好地传承闽南童谣!”林玲说。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大量生动、丰富的闽南方言词语迅速消亡。“抢救和保护闽南童谣迫在眉睫。”周长楫说,闽南话的危机,使得闽南童谣的创作与传承青黄不接,也导致了许多生动活泼的童谣无人收集、整理,后继乏人,濒临失传。

授徒拜师 传承非遗“闽南童谣”

作为闽南童谣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闽南文化专家,周长楫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拜民间著名艺人尤金满、陈郑煊、蓝波里等为师,经常下厂下乡编写和表演闽南童谣、歌谣、曲艺等,参与收集和抢救闽南的童谣、歌谣等作品及闽南话词语、俗语等,目前已出版《闽南童谣100首》《闽南方言韵书》,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等,传帮带培养出福建省级、厦门市级及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周长楫老师,仍致力于闽南文化的推广和闽南童谣的传承。这些年来,周老师一直在做件事就是“育苗”,将闽南话和闽南文化一起“送”进大学、中小学、幼儿园的课堂。他表示,希望能再带更多的代表性传承人,并跟他们一道,团结更多的人来做好闽南童谣的保护传承工作,让国家非遗项目闽南童谣能薪火相传。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南童谣申报所在地,集美区文化馆近年来致力于闽南童谣的收集、保护和创作,《集美新城水当当》《集美扒龙舟》等一大批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唱。

“拜师仪式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平台,更是一种责任。”集美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集美区将以此次拜师仪式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弘扬、传承、发展闽南童谣文化的力度,促进海峡两岸闽南文化交流,让闽南童谣这朵奇葩开得更加璀璨夺目。

《新福建》厦门频道原创作品

来源:新福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