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开国授勋大典上,韩先楚本应授衔中将,但是毛主席审阅时却说,韩先楚有功,中将应晋升为上将。是什么让他成为1032名将领中,唯一破例提拔的人呢?
中将的资历,大将的功勋
韩先楚,于1913年出生于湖北红安,这位开国上将连彭老总的命令都敢违抗,在东北战场上有“旋风司令”的称号。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的第40军是一支猛虎军,在东北、华北、华中、中南战场,都有韩先楚的赫赫威名,并且,他无一败例,所以韩先楚也被誉为常胜将军。

在民间有很多描述韩先楚如何大胆、勇猛的故事,比如江某曾说,军队有两霸,一个是许世友,另一个就是韩先楚;还有人说他浑身都是胆,比古时的赵子龙还勇猛。著名的悍将许世友都很钦佩他,曾经有人问过许世友他最佩服的将领是谁,许世友道:“韩先楚,他是我最佩服的将领了。”
问他为什么,许世友就说,因为韩先楚有勇有谋,这世上就没他打不赢的仗。许世友还说,“你们如果说我胆子大,那他就是虎胆包天谁都比不上。”
就连国民党战神,开创天炉战法大破日军的薛岳,最终也败在了韩先楚的手下。国军的东北司令杜聿明,在离开东北时曾经说过,八路军队伍中,最难对付的就是韩先楚的队伍。
17岁的时候,韩先楚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参加了游击队,年轻时的他就敢打敢拼,多次担任危险任务。21岁时,跟随在红25军,在经过河南方城县独树镇的时候差点战死。
当时25军被国军五个支三个师围追堵截,25军只有近三千人,而国军则将近三万人,处境十分被动,韩先楚所在的224团是先头部队,遭遇了炮火的猛烈阻击。当时的指战员们舍生忘死,命令战士们“坚决顶住敌人,决不后退”。
韩先楚带领部队冲到最前线,多次打退敌人,守住了一个重要阵地,之后还抽出大刀率领部队与敌军展开白刃战,最终成功打退了敌人,当时团长就夸他“唯楚有才,先楚为例”。之后他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围剿,每每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在葛牌镇战斗中他不幸负伤,左臂落下了病根。
1935年7月随红25军长征时,韩先楚担任一营营长,当时部队刚刚强渡马莲河到达板桥镇,殿后的一个营就被敌军骑兵突袭,那时还是副军长的徐海东迅速赶往指挥,奈何对方机动太强,让他也陷入了包围之中。这时韩先楚带领部队悍然进攻,以猛烈的姿态击退了骑兵的冲击,掩护徐海东冲出重围,救下了这位开国大将。
第三次反围剿中,韩先楚也是身先士卒。之后,他被提升为红15军75师团长,这让他的军事能力很快地显现出来。在红军东征山西时,他以大部分兵力守卫黄河渡口,仅带领一个营牵制了敌军五个团的兵力,牵制了最少三千多的敌人,掩护了毛主席、彭德怀的指挥部。这么厉害的战绩让他被提拔为了中路军副司令,东征结束后又升任红78师的副师长,随后全程参与了红军西征。
韩先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赫赫战功,期间还不忘学习知识提升自己。1937年他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在战场上的经验加上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让韩先楚渐渐有了一代名将的样子。
随后,同年8月,红军改组为八路军,韩先楚担任688团副团长,而改组后的第一场战斗,就是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这场战斗歼灭了日军一千余人,为抗战打下一针强心剂。之后他连续升任344旅旅长,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1938年,日军向陕西地区进攻,面对敌人的围攻,韩先楚带领的689团和我军的129师主力部队得到命令要歼灭敌军,在这场兵力悬殊的对敌作战中,仍然获得了胜利。
1945年,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韩先楚赴任东北,参加了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斗,渐渐地成长为一个敢打敢拼有勇有谋的将领,先后指挥参与了新开岭战役、东北夏季攻势,更是主动请战发起了著名的鞍海战役,一战打的让国民党潘朔瑞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开创了脱离国民党起义的先例。之后,一个月来回作战五十多次,拔掉敌人据点四十多个,更是歼敌六千多人,无一败绩。
建国后,韩先楚被任命为12兵团的副司令,先后率领军队解放了武汉、长沙,建立了湖南军区。因为他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当即被任命为湖南军区副司令。之后他一路南下,将华南地区也都攻克,甚至还在空余时间训练部队渡海作战的战术,为解放海南岛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海南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举国欢庆的同时,战争的硝烟却并未散去。在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的部分战场,仍有反动派的残余势力。但是这些反对派在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推进下,溃不成军、节节败退,残余部队陆续撤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闵浙沿海群岛。由于没有海空力量,一道道海峡就此把解放军的脚步阻隔在了大陆之上,敌人希望利用海峡天堑固守岛屿,以海为界,把这些弹丸之地幻想成他们反攻大陆最后的根据地。
1950年3月,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如果没有韩先楚的决心,海南岛就不会这么快地回归祖国,也有可能和今天的台湾一样,成为外国遏制中国的桥头堡,南海管辖更是无从谈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海南岛战役爆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6月25日朝鲜战争就要爆发了。6月27日,美军第七舰队要隔断台湾海峡,阻挡解放军解放台湾。如果我们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不能拿下海南岛,美军同样还会阻断琼州海峡,海南可能就不会解放。
事实上,当时解放海南存在很多困难,主要是部队上思想不统一。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四野从长白山一路打到了海南岛,别的部队都在转业复员、结婚生子,而这支部队还在打仗,士兵们很可能会牺牲在黎明之前,成为最后一波倒下的部队,因此许多战士都有所顾忌。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时40军的参谋长宁贤文,在解放战争中,他也是一员虎将,出生入死从来没有怕过,但在解放海南岛的时候却怕了,甚至通过砸伤自己的脚来躲避战争;其次是解放军渡海登岛作战没什么经验,1949年10月,三野大军在金门登岛作战中失败了,这场月余之前的惨痛教训,让毛主席不得不慎重考虑海南战役的时间,同时,很多战士们也没有信心,都想着等好装备到了再打;
还有上级也不支持,因为当时没有人知道朝鲜战争马上就要爆发了,从中央到四野,到广东军政委会,到主持攻打海南岛的15兵团,都认为准备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在1950年年底之前打下来就行了。因此,上级下达了命令,要把本来二三月的战役推迟到六七月。
然而,韩先楚认为,如果海南岛在谷雨前不打,错过四月的季风季,就要再等五个月,夜长梦多。解放军渡海的帆船必须依靠由北向南的季风才行,谷雨过后,季风的方向就会发生变化,没有风力我军的船就过不去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韩先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请战:时不我待,必须加紧一切准备工作,在3月份前发起进攻。最后,韩先楚的电报说服了林,林又说服了毛主席,中央通知四野15兵团立即开始实施计划。
当时,我军进攻海南的主要部队是韩先楚带领的40军和刘作鹏带领的43军,而他们的敌人则是国军的将领薛岳,他麾下有十万军队,还有飞机和舰艇,而我们非但没有空军掩护,甚至连海岛作战所必须的船,也是战士们找了好久才找到的几十艘帆船,剩下的都是一些木船。
然而,即使作战条件如此艰苦,韩先楚依然坚定地认为,我们必须战,并且战则求必胜,一举解放海南岛。虽然此前许多人不支持作战,但是韩先楚所领导的40军从未间断过海上作战训练。
他组织战士们每天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比如在海面进行射击、进行木船渡海训练,让当时绝大多数北方部队一个个都从“东北虎”变成了“海上蛟龙”,大大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他将帆船改造成机帆船,又将野战炮、山炮、战防炮、重机枪等装在船的上面,制成土炮艇。也是在他严格的作战要求之下,40军的战士在战斗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50年3月,他先派遣小部队发起了两次偷袭,为后来部队的成功积累了很多经验。4月,韩先楚亲自率领主力进行强渡,冒着丧命琼州海峡的巨大风险,迅速捅破国民党的防御体系,创造了当时在缺乏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下,用木帆船强行登陆作战的先例。
在顺利登上海南岛后,韩先楚高兴地往前冲,旁边的士兵都为将军感到担忧,看到他的行动,旁边的副官赶紧调了一个连队上前保护他。韩先楚在总进攻开始后身先士卒,率领指挥所随第一梯队入海,此时岛上的琼崖纵队为掩护登陆部队而抢占滩头阵地,在临高角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正面激战,以伤亡六百多人为代价吸引敌军近两个师的兵力,成功地拖住了他们对我军登陆部队的围追堵截。回顾海南岛战役,韩先楚对海南岛的成功解放有着不容忽视的功劳。
三、结语
海南岛全境解放后的仅仅一个多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韩先楚再度踏上战场,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直接指挥西线作战,参与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打出了“万岁军”的赫赫威名,更是在第三次战役中遵从毛主席的命令,率领部队直接打过了“三八线”,歼灭了敌军精锐将近两万人,打破了美国想要争取片刻喘息,从而卷土重来的阴谋。
可惜的是,因为常年冲在第一线,导致身体暗伤不少,再加上当时环境恶劣,年龄也大了,激烈的战斗让这位猛将无奈病倒了。1953年初被送回国内治疗,仅仅休养了三个月,韩先楚就请命再次前往战场。上层体恤这位左臂已经受伤萎缩的老将,不让他再去前线,任命他为中南军区参谋长,让他进行文职工作,好好休养。抗美援朝战役也于同年七月宣布结束。后来许多人采访韩先楚,他在讲述战斗经验的时候,只是说:“对手不知道我的厉害!”
在1955年,我军首次评定军衔时,韩先楚本来因为资历不算高而被拟评为中将,不过,对比其他上将,韩先楚参加革命的时间确实较短。拟评军衔名单送给毛主席批阅时,毛主席认真地一个一个进行名字核对,当看到韩先楚只被评为中将时很诧异,毛主席当时说:“韩先楚是有大功劳的,评衔要考虑方方面面,不要忘记他在1950年解放海南岛中的贡献。”之后,敲定了韩先楚中将升上将的事宜。
韩先楚被认定为上将之前,一直是在战场的最前线,他是一位善于用兵的将领,能够用理论指导实际,同时在一次次战争中不断进步,是一名极为优秀的前线指挥官。直到韩先楚年迈病重时,他的心里、嘴上,都在念着“台湾、台湾”。1986年10月,韩先楚在北京去世,第二年,在他的家乡红安,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了红安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