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拟定被授中将,毛主席: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中晉上

1955年,在開國授勳大典上,韓先楚本應授銜中将,但是毛主席審閱時卻說,韓先楚有功,中将應晉升為上将。是什麼讓他成為1032名将領中,唯一破例提拔的人呢?

中将的資曆,大将的功勳

韓先楚,于1913年出生于湖北紅安,這位開國上将連彭老總的指令都敢違抗,在東北戰場上有“旋風司令”的稱号。在解放戰争時期,他率領的第40軍是一支猛虎軍,在東北、華北、華中、中南戰場,都有韓先楚的赫赫威名,并且,他無一敗例,是以韓先楚也被譽為常勝将軍。

他拟定被授中将,毛主席: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中晉上

在民間有很多描述韓先楚如何大膽、勇猛的故事,比如江某曾說,軍隊有兩霸,一個是許世友,另一個就是韓先楚;還有人說他渾身都是膽,比古時的趙子龍還勇猛。著名的悍将許世友都很欽佩他,曾經有人問過許世友他最佩服的将領是誰,許世友道:“韓先楚,他是我最佩服的将領了。”

問他為什麼,許世友就說,因為韓先楚有勇有謀,這世上就沒他打不赢的仗。許世友還說,“你們如果說我膽子大,那他就是虎膽包天誰都比不上。”

就連國民黨戰神,開創天爐戰法大破日軍的薛嶽,最終也敗在了韓先楚的手下。國軍的東北司令杜聿明,在離開東北時曾經說過,八路軍隊伍中,最難對付的就是韓先楚的隊伍。

17歲的時候,韓先楚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後來又參加了遊擊隊,年輕時的他就敢打敢拼,多次擔任危險任務。21歲時,跟随在紅25軍,在經過河南方城縣獨樹鎮的時候差點戰死。

當時25軍被國軍五個支三個師圍追堵截,25軍隻有近三千人,而國軍則将近三萬人,處境十分被動,韓先楚所在的224團是先頭部隊,遭遇了炮火的猛烈阻擊。當時的指戰員們舍生忘死,指令戰士們“堅決頂住敵人,決不後退”。

他拟定被授中将,毛主席: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中晉上

韓先楚帶領部隊沖到最前線,多次打退敵人,守住了一個重要陣地,之後還抽出大刀率領部隊與敵軍展開白刃戰,最終成功打退了敵人,當時團長就誇他“唯楚有才,先楚為例”。之後他經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圍剿,每每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在葛牌鎮戰鬥中他不幸負傷,左臂落下了病根。

1935年7月随紅25軍長征時,韓先楚擔任一營營長,當時部隊剛剛強渡馬蓮河到達闆橋鎮,殿後的一個營就被敵軍騎兵突襲,那時還是副軍長的徐海東迅速趕往指揮,奈何對方機動太強,讓他也陷入了包圍之中。這時韓先楚帶領部隊悍然進攻,以猛烈的姿态擊退了騎兵的沖擊,掩護徐海東沖出重圍,救下了這位開國大将。

第三次反圍剿中,韓先楚也是身先士卒。之後,他被提升為紅15軍75師團長,這讓他的軍事能力很快地顯現出來。在紅軍東征山西時,他以大部分兵力守衛黃河渡口,僅帶領一個營牽制了敵軍五個團的兵力,牽制了最少三千多的敵人,掩護了毛主席、彭德懷的指揮部。這麼厲害的戰績讓他被提拔為了中路軍副司令,東征結束後又升任紅78師的副師長,随後全程參與了紅軍西征。

他拟定被授中将,毛主席: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中晉上

韓先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赫赫戰功,期間還不忘學習知識提升自己。1937年他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習,在戰場上的經驗加上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讓韓先楚漸漸有了一代名将的樣子。

随後,同年8月,紅軍改組為八路軍,韓先楚擔任688團副團長,而改組後的第一場戰鬥,就是著名的平型關戰役,這場戰鬥殲滅了日軍一千餘人,為抗戰打下一針強心劑。之後他連續升任344旅旅長,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務。1938年,日軍向陝西地區進攻,面對敵人的圍攻,韓先楚帶領的689團和我軍的129師主力部隊得到指令要殲滅敵軍,在這場兵力懸殊的對敵作戰中,仍然獲得了勝利。

1945年,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韓先楚赴任東北,參加了建立東北根據地的戰鬥,漸漸地成長為一個敢打敢拼有勇有謀的将領,先後指揮參與了新開嶺戰役、東北夏季攻勢,更是主動請戰發起了著名的鞍海戰役,一戰打的讓國民黨潘朔瑞宣布起義脫離國民黨,開創了脫離國民黨起義的先例。之後,一個月來回作戰五十多次,拔掉敵人據點四十多個,更是殲敵六千多人,無一敗績。

他拟定被授中将,毛主席: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中晉上

建國後,韓先楚被任命為12兵團的副司令,先後率領軍隊解放了武漢、長沙,建立了湖南軍區。因為他在解放戰争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當即被任命為湖南軍區副司令。之後他一路南下,将華南地區也都攻克,甚至還在空餘時間訓練部隊渡海作戰的戰術,為解放海南島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解放海南島

新中國成立後,在舉國歡慶的同時,戰争的硝煙卻并未散去。在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的部分戰場,仍有反動派的殘餘勢力。但是這些反對派在解放軍勢如破竹的推進下,潰不成軍、節節敗退,殘餘部隊陸續撤往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闵浙沿海群島。由于沒有海空力量,一道道海峽就此把解放軍的腳步阻隔在了大陸之上,敵人希望利用海峽天塹固守島嶼,以海為界,把這些彈丸之地幻想成他們反攻大陸最後的根據地。

1950年3月,解放海南島戰役打響。如果沒有韓先楚的決心,海南島就不會這麼快地回歸祖國,也有可能和今天的台灣一樣,成為外國遏制中國的橋頭堡,南海管轄更是無從談起。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年海南島戰役爆發的時候,沒有人知道6月25日北韓戰争就要爆發了。6月27日,美軍第七艦隊要隔斷台灣海峽,阻擋解放軍解放台灣。如果我們在北韓戰争爆發之前不能拿下海南島,美軍同樣還會阻斷瓊州海峽,海南可能就不會解放。

他拟定被授中将,毛主席: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中晉上

事實上,當時解放海南存在很多困難,主要是部隊上思想不統一。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了,四野從長白山一路打到了海南島,别的部隊都在轉業複員、結婚生子,而這支部隊還在打仗,士兵們很可能會犧牲在黎明之前,成為最後一波倒下的部隊,是以許多戰士都有所顧忌。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當時40軍的參謀長甯賢文,在解放戰争中,他也是一員虎将,出生入死從來沒有怕過,但在解放海南島的時候卻怕了,甚至通過砸傷自己的腳來躲避戰争;其次是解放軍渡海登島作戰沒什麼經驗,1949年10月,三野大軍在金門登島作戰中失敗了,這場月餘之前的慘痛教訓,讓毛主席不得不慎重考慮海南戰役的時間,同時,很多戰士們也沒有信心,都想着等好裝備到了再打;

還有上級也不支援,因為當時沒有人知道北韓戰争馬上就要爆發了,從中央到四野,到廣東軍政委會,到主持攻打海南島的15兵團,都認為準備的時間還不夠充分,在1950年年底之前打下來就行了。是以,上級下達了指令,要把本來二三月的戰役推遲到六七月。

然而,韓先楚認為,如果海南島在谷雨前不打,錯過四月的季風季,就要再等五個月,夜長夢多。解放軍渡海的帆船必須依靠由北向南的季風才行,谷雨過後,季風的方向就會發生變化,沒有風力我軍的船就過不去了。宜将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韓先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書請戰:時不我待,必須加緊一切準備工作,在3月份前發起進攻。最後,韓先楚的電報說服了林,林又說服了毛主席,中央通知四野15兵團立即開始實施計劃。

他拟定被授中将,毛主席: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中晉上

當時,我軍進攻海南的主要部隊是韓先楚帶領的40軍和劉作鵬帶領的43軍,而他們的敵人則是國軍的将領薛嶽,他麾下有十萬軍隊,還有飛機和艦艇,而我們非但沒有空軍掩護,甚至連海島作戰所必須的船,也是戰士們找了好久才找到的幾十艘帆船,剩下的都是一些木船。

然而,即使作戰條件如此艱苦,韓先楚依然堅定地認為,我們必須戰,并且戰則求必勝,一舉解放海南島。雖然此前許多人不支援作戰,但是韓先楚所上司的40軍從未間斷過海上作戰訓練。

他組織戰士們每天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比如在海面進行射擊、進行木船渡海訓練,讓當時絕大多數北方部隊一個個都從“東北虎”變成了“海上蛟龍”,大大加強了部隊的戰鬥力,同時,他将帆船改造成機帆船,又将野戰炮、山炮、戰防炮、重機槍等裝在船的上面,制成土炮艇。也是在他嚴格的作戰要求之下,40軍的戰士在戰鬥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950年3月,他先派遣小部隊發起了兩次偷襲,為後來部隊的成功積累了很多經驗。4月,韓先楚親自率領主力進行強渡,冒着喪命瓊州海峽的巨大風險,迅速捅破國民黨的防禦體系,創造了當時在缺乏海軍和空軍的情況下,用木帆船強行登陸作戰的先例。

他拟定被授中将,毛主席: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中晉上

在順利登上海南島後,韓先楚高興地往前沖,旁邊的士兵都為将軍感到擔憂,看到他的行動,旁邊的副官趕緊調了一個連隊上前保護他。韓先楚在總進攻開始後身先士卒,率領指揮所随第一梯隊入海,此時島上的瓊崖縱隊為掩護登陸部隊而搶占灘頭陣地,在臨高角同裝備精良的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正面激戰,以傷亡六百多人為代價吸引敵軍近兩個師的兵力,成功地拖住了他們對我軍登陸部隊的圍追堵截。回顧海南島戰役,韓先楚對海南島的成功解放有着不容忽視的功勞。

三、結語

海南島全境解放後的僅僅一個多月,抗美援朝戰争爆發,韓先楚再度踏上戰場,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直接指揮西線作戰,參與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打出了“萬歲軍”的赫赫威名,更是在第三次戰役中遵從毛主席的指令,率領部隊直接打過了“三八線”,殲滅了敵軍精銳将近兩萬人,打破了美國想要争取片刻喘息,進而卷土重來的陰謀。

可惜的是,因為常年沖在第一線,導緻身體暗傷不少,再加上當時環境惡劣,年齡也大了,激烈的戰鬥讓這位猛将無奈病倒了。1953年初被送回國内治療,僅僅休養了三個月,韓先楚就請命再次前往戰場。上層體恤這位左臂已經受傷萎縮的老将,不讓他再去前線,任命他為中南軍區參謀長,讓他進行文職工作,好好休養。抗美援朝戰役也于同年七月宣布結束。後來許多人采訪韓先楚,他在講述戰鬥經驗的時候,隻是說:“對手不知道我的厲害!”

他拟定被授中将,毛主席: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中晉上

在1955年,我軍首次評定軍銜時,韓先楚本來因為資曆不算高而被拟評為中将,不過,對比其他上将,韓先楚參加革命的時間确實較短。拟評軍銜名單送給毛主席批閱時,毛主席認真地一個一個進行名字核對,當看到韓先楚隻被評為中将時很詫異,毛主席當時說:“韓先楚是有大功勞的,評銜要考慮方方面面,不要忘記他在1950年解放海南島中的貢獻。”之後,敲定了韓先楚中将升上将的事宜。

韓先楚被認定為上将之前,一直是在戰場的最前線,他是一位善于用兵的将領,能夠用理論指導實際,同時在一次次戰争中不斷進步,是一名極為優秀的前線指揮官。直到韓先楚年邁病重時,他的心裡、嘴上,都在念着“台灣、台灣”。1986年10月,韓先楚在北京去世,第二年,在他的家鄉紅安,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了紅安烈士陵園。